浙江丽水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繁殖地选择及蝌蚪特征的比较研究

中华大蟾蜍论文 镇海林蛙论文 蝌蚪论文 繁殖地选择论文 温度论文 发育历期论文 断尾论文 游泳表现论
论文详情
本文研究了浙江丽水地区(1)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两种无尾两栖类的繁殖地选择及其差异;(2)尾部状态(断尾)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和存活率的影响;(3)不同温度和发育历期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的影响及其形态相关性;(4)光照强度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结果和结论为:一、丽水地区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两种无尾两栖类的繁殖地选择及其差异本实验以浙江丽水地区的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丽水市郊镇海林蛙和中华大蟾蜍繁殖地点的水体,以及作为对照的就近非繁殖样地,记录样地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包括环境因子、水体化学因子和其他因素。中华大蟾蜍繁殖地和非繁殖地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环境变量、水体化学因子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种内x2-检验表明,中华大蟾蜍繁殖地中静水水体显著多于流水水体,人工水体或自然水体、临时水体或永久水体、有无其他物种(竞争者或是潜在的捕食者)对中华大蟾蜍繁殖地选择影响不显著。镇海林蛙繁殖地和非繁殖地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环境变量中离最近道路的距离、水体大小、水深、岸边植被覆盖度和水体化学因子在繁殖地和非繁殖地的水体差异不显著;繁殖样地的水体岸边坡度显著小于非繁殖地,繁殖样地的水表面植被覆盖度显著大于非繁殖地。种内x2-检验表明,镇海林蛙繁殖地中自然、临时、静水水体显著多于人工、永久、流水水体;其他物种的存在对镇海林蛙繁殖地选择影响显著,无其他物种的繁殖地水体显著多于有其他物种的水体。中华大蟾蜍与镇海林蛙繁殖样地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镇海林蛙繁殖地的水深显著小于中华大蟾蜍,两个物种繁殖地的其他环境变量、水体化学因子差异不显著。种间x2-检验表明,人工或自然水体、临水或永久水体、其他物种的存在显著影响中华大蟾蜍镇和海林蛙繁殖地的选择,中华大蟾蜍繁殖地中静水水体显著多于流水水体,其他水体性质和物种存在与否对其繁殖地选择无影响,镇海林蛙更倾向于静水、自然、临时、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水体;是静水还是流水水体对这两个物种繁殖地选择影响不显著。二、断尾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用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形态特征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实验组、不同物种间蝌蚪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中华大蟾蜍蝌蚪的体长显著小于镇海林蛙,特定体长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尾长和体重显著小于镇海林蛙。对实验组分别的相关分析显示,体长与停顿次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持续游泳的最大距离和游泳速度呈显著正相关。以体长为协变量对物种间、对照组和实验组、完整尾和一次断尾运动表现数据的三因子协方差分析及后续的矫正平均值的Tukey’s检验显示,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游泳速度显著小于镇海林蛙蝌蚪;对照组的停顿次数显著少于实验组,持续游泳的最大距离和游泳速度显著大于实验组;剪尾前的停顿次数显著少于剪尾后、持续游泳的最大距离和游泳速度显著大于剪尾后,种间的停顿次数和持续游泳的最大距离差异不显著。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在断尾50%时,游泳速度和持续游动的最大距离都显著下降;在断尾75%时,中华大蟾蜍蝌蚪个体全部不能完成游泳测试,镇海林蛙蝌蚪只有15%能完成游泳测试,说明较大程度的断尾对两种蝌蚪的游泳表现有显著的影响。50%程度断尾后中华大蟾蜍实验组有6只蝌蚪死亡,死亡率31.58%,而镇海林蛙实验组没有发生死亡,人工剪尾对两种蝌蚪的死亡率影响显著。我们推测同域分布的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在面临相似的捕食压力下,产生了不同方式的适应。三、不同温度和发育历期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的影响及其形态相关性本研究以一个双因子实验来阐述温度和发育历期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的影响,并分析了游泳表现的形态相关性。实验用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的形态特征的统计结果显示,两种蝌蚪的体长无显著的种间差异,从低到高发育历期体长增加显著,物种和发育历期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体长影响显著。去除体长差异的影响后发现:(1)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尾长、尾高和体重显著小于镇海林蛙蝌蚪,而体宽显著大于镇海林蛙蝌蚪,尾基部肌肉的高度和尾部面积数据无显著的种间差异;(2)不同发育历期间体宽数据差异显著,其它被检形态特征(尾长、尾高、尾基部肌肉的高度、尾部面积和体重)差异不显著;(3)物种和发育历期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两种蝌蚪的尾高和体宽影响显著,而对尾长、尾基部肌肉的高度、尾部面积和体重没有显著影响。以体长为协变量的三因子协方差分析及后续的Tukey’s检验显示,温度显著影响蝌蚪的停顿次数,低温(15℃、20℃)的停顿次数显著少于高温(25℃),物种和发育历期、发育历期和温度及物种、发育历期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停顿次数的影响显著。物种和发育历期以及物种、发育历期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影响显著。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游泳速度显著小于镇海林蛙的蝌蚪,物种和发育历期的相互作用对两种蝌蚪的游泳速度影响显著。其他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运动表现影响不显著。四、光照强度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实验用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形态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两种蝌蚪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中华大蟾蜍蝌蚪的体长、尾长、湿重数据显著小于镇海林蛙蝌蚪。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物种和光照强度对两种蝌蚪的活动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两种蝌蚪的活动水平影响显著。为了阐明形成显著的交互作用的原因,分别检测每个物种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活动水平和每种光照条件下两种蝌蚪的活动水平,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蝌蚪强光下的活动水平显著大于弱光下的活动水平;镇海林蛙蝌蚪强光下活动水平显著小于弱光下的活动水平;强光下,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活动水平显著大于镇海林蛙蝌蚪;弱光下,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活动水平显著小于镇海林蛙蝌蚪。我们推测这是由于中华大蟾蜍蝌蚪的适口性不佳,被捕食的风险较低,因此会活跃觅食,从而活动水平较高。
致谢第4-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目次第14-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22页
    1.1 两栖类繁殖地点的选择第16-17页
    1.2 两栖类蝌蚪的温度依赖性第17-18页
        1.2.1 温度对两栖类蝌蚪变态体型的影响第17-18页
        1.2.2 温度对两栖类运动能力的影响第18页
    1.3 发育历期和尾部状态对两栖类蝌蚪游泳表现的影响第18-20页
        1.3.1 发育历期对两栖类蝌蚪游泳表现的影响第19页
        1.3.2 尾部状态(断尾)对两栖类蝌蚪游泳表现的影响第19-20页
    1.4 两栖类蝌蚪的活动水平第20-22页
2 丽水地区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繁殖地点的选择及其差异第22-31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3-24页
    2.3 结果第24-28页
    2.4 讨论第28-31页
3 断尾对同域分布的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和存活率的影响第31-40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2-33页
        3.2.1 实验动物第32页
        3.2.3 不同程度断尾状态下游泳表现的测定第32-33页
        3.2.4 数据分析第33页
    3.3 结果第33-34页
    3.4 讨论第34-40页
4 不同温度和发育历期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游泳表现的影响以及形态相关性第40-48页
    4.1 引言第40-41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41-43页
        4.2.1 实验动物第41页
        4.2.2 不同温度适应下蝌蚪游泳表现的测定第41-42页
        4.2.3 形态测定第42页
        4.2.4 统计分析第42-43页
    4.3 结果第43页
    4.4 讨论第43-48页
5 光照强度对中华大蟾蜍和镇海林蛙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第48-55页
    5.1 引言第48-49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49-51页
        5.2.1 实验动物第49页
        5.2.2 不同光照条件下两种蝌蚪活动水平的测定第49-50页
        5.2.3 数据分析第50-51页
    5.3 结果第51页
    5.4 讨论第51-55页
参考文献第55-72页
附录第7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200734,这篇论文共7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