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磺酸盐与木质素磺酸盐/碳纳米管掺杂聚苯胺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聚苯胺论文 木质素磺酸盐论文 碳纳米管论文 溶解性能论文 电导率论文
论文详情
在导电高分子家族中,聚苯胺(PANI)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独特掺杂机制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而且原料廉价易得、合成工艺简便,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导电高分子。但是聚苯胺还是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结晶性能很差、很难溶解于水和有机溶剂、导电性能很低、也很难熔融、柔韧性不好等等。所以在加工性能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为了提高聚苯胺的可加工性能,本文采用木质素磺酸盐为乳化剂和聚合模板,乳液聚合合成具有良好溶解性能和导电性能的聚苯胺。木质素磺酸盐(LGSs)可以分为三种,.木质素磺酸钠(LGS-Na),木质素磺酸镁(LGS-Mg)和木质素磺酸钙(LGS-Ca)。这三种木质素磺酸盐均很容易溶解于水中。从分子结构上讲,他们均包含双亲基团。例如,亲水基团磺酸根,疏水基团有碳链和酚羟基官能团等。由于三种木质素磺酸盐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能,所以我们采用三种木质素磺酸盐作为乳化剂和掺杂剂,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导电聚苯胺(PANI/LGSs)。在乳液聚合中,我们提出了LGSs作为乳化剂乳液聚合的机理,我们认为LGSs不仅起着乳化剂的作用,同时也是引导聚合的模板,很好的掺杂聚苯胺。通过FT-IR、Uv-vis、EA证实了LGSs很好的掺杂了PANI。WAXD分析表明LGSs掺杂的聚苯胺是部分结晶的,掺杂后结构变紧密。TGA表明PANI/LGS-Ca的热稳定性最好。PANI/LGSs的电导率比纯PANI高出两个数量级。其中PANI/LGS-Ca的电导率最高,比纯PANI的要高430倍。另外,产物的产率也又所提高。电导测试法得出用LGSs为乳化剂掺杂PANI能很好地提高聚苯胺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PANI/LGS-Ca能够很好的溶解在NMP、DMSO、DMF、MEK等有机溶剂中。SEM发现合成的PANI/LGSs均为纳米小球颗粒。由于LGS-Ca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我们采用LGS-Ca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对碳纳米管(MWNTs)的表面进行非键修饰。EA、FT-IR、SEM都证实了LGS-Ca成功的修饰了MWNTs。通过此方法得到的MWNTs-LsCa能够很好的分散在盐酸溶液中。同时,MWNTs-LsCa可以作为聚合模板合成高导电性能的聚苯胺。这种非键修饰方法有效的避免了MWNTs的团聚现象,我们提出了MWNTs-LsCa作为聚合模板的聚合机理,并且通过EA、FT-IR、Uv-vis证实了MWNTs-LsCa作为掺杂剂掺杂进入聚苯胺。WAXD发现PANI/MWNTs-LsCa比纯PANI结晶取向更好,结晶度有很大的提高。SEM看出合成得到的PANI/MWNTs-LsCa呈现出纳米纤维的形态,直径约为250nm,MWNTs-LsCa很好的分散在PANI中,并被PANI分子包裹着,我们从聚合机理给出了一定的解释。PANI/MWNTs-LsCa的溶解性能比纯PANI提高很多,在NMP和DMSO中,PANI/MWNTs-LsCa的溶解度可以达到8g/100mL以上,PANI/MWNTs-LsCa的电导率高达55.427S/cm,是纯PANI的279倍,我们提出了这种高电导率的导电机理模型,给予了很好的解释。我们通过毛细上升法测PANI、PANI/LGS-Ca和PANI/MWNTs-LsCa的动态表面吸附性能,计算出他们动态表面吸附的动力学方程及其动力学参数,并且用van Oss-Good-Chaudhury组合理论计算出PANI、PANI/LGS-Ca和PANI/MWNTs-LsCa的动态表面张力。通过计算我们发现PANI/MWNTs-LsCa的动态表面张力是最大的。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2页
    引言第15-16页
    1.1 导电聚苯胺第16-24页
        1.1.1 聚苯胺的概述第16-17页
        1.1.2 聚苯胺的结构第17-19页
        1.1.3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第19-20页
        1.1.4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第20-22页
            1.1.4.1 化学氧化聚合法第20-21页
            1.1.4.2 电化学聚合法第21-22页
            1.1.4.3 乳液聚合法第22页
            1.1.4.4 微乳液聚合法第22页
        1.1.5 聚苯胺的应用第22-24页
            1.1.5.1 电化学电容器第22-23页
            1.1.5.2 传感器第23页
            1.1.5.3 二次电池第23页
            1.1.5.4 金属防腐第23-24页
            1.1.5.5 电池屏蔽第24页
    1.2 聚苯胺改性方法第24-39页
        1.2.1 乳液法合成聚苯胺及其共聚物第25-28页
        1.2.2 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胺及其共聚物第28-30页
        1.2.3 不同的掺杂剂改性聚苯胺第30-35页
            1.2.3.1 有机酸掺杂聚苯胺第30-32页
            1.2.3.2 无机酸掺杂聚苯胺第32-34页
            1.2.3.3 其他掺杂聚苯胺第34-35页
        1.2.4 复合共混改性聚苯胺第35-39页
            1.2.4.1 聚苯胺与碳纳米管(PANI-CNTs)的复合共混第36页
            1.2.4.2 聚苯胺与金属氧化物的复合共混第36-37页
            1.2.4.3 聚苯胺与黏土的纳米复合共混第37-39页
    1.3 木质素磺酸盐第39-42页
        1.3.1 木质素磺酸盐的介绍第39-40页
        1.3.2 木质素磺酸盐的应用第40-42页
            1.3.2.1 表面活性剂第40-41页
            1.3.2.2 合成高分子的原料和添加剂第41页
            1.3.2.3 肥料、农药缓释剂第41-42页
            1.3.2.4 螯合作用第42页
            1.3.2.5 生产低分子量的化学试剂第42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第二章 实验第52-55页
    2.1 主要试剂第52页
    2.2 仪器和测试第52-55页
第三章 木质素磺酸盐为乳化剂和掺杂剂合成导电聚苯胺第55-78页
    3.1 前言第55页
    3.2 乳液制备及其测试第55-59页
        3.2.1 乳液制备方法第55-56页
        3.2.2 乳液的表面性能测试及其粒径分布第56-59页
    3.3 乳液聚合合成导电聚苯胺与表征第59-73页
        3.3.1 实验部分第59-61页
        3.3.2 乳液聚合的机理讨论第61-62页
        3.3.3 元素分析测试第62-63页
        3.3.4 红外光谱测试第63-65页
        3.3.5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第65-66页
        3.3.6 导电性测试第66-67页
        3.3.7 溶解性能测试第67-68页
        3.3.8 大角X射线衍射测试第68-71页
        3.3.9 热重分析测试第71-72页
        3.3.10 扫描电镜测试第72-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第四章 木质素磺酸钙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合成导电聚苯胺第78-104页
    4.1 前言第78-81页
    4.2 木质素磺酸钙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第81-86页
        4.2.1 制备方法第81页
        4.2.2 修饰的机理讨论及其元素分析第81-83页
        4.2.3 红外光谱测试第83-84页
        4.2.4 扫描电镜测试第84-86页
    4.3 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合成导电聚苯胺与表征第86-99页
        4.3.1 实验部分第86-87页
        4.3.2 合成的机理讨论第87-88页
        4.3.3 元素分析测试第88页
        4.3.4 红外光谱测试第88-90页
        4.3.5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第90-91页
        4.3.6 导电性测试第91-93页
        4.3.7 溶解性能测试第93-95页
        4.3.8 大角X射线衍射测试第95-97页
        4.3.9 扫描电镜测试第97-99页
    4.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第五章 木质素磺酸盐改性聚苯胺的表面吸附动力学第104-126页
    5.1 前言第104页
    5.2 固态高分子材料吸附测试方法第104-105页
    5.3 van Oss-Good-Chaudhury组合理论第105-106页
    5.4 实验部分第106-107页
    5.5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107-111页
        5.5.1 吸附动态过程第107-109页
        5.5.2 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第109-111页
    5.6 动态表面能的计算第111-123页
        5.6.1 常数C第111-113页
        5.6.2 COSθ的吸附动态变化第113-117页
        5.6.3 γs~(LW)的吸附动态变化第117-118页
        5.6.4 γs~(AB)的吸附动态变化第118-121页
        5.6.5 γs的吸附动态变化第121-123页
    5.7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6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6-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学术成果第130-13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892933,这篇论文共13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9.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