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香型绿茶的化学识别与香型转化研究

板栗香论文 判别分析论文 主成分分析论文 化学识别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对绿茶香气的HS-SPME提取方法进行研究,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应用Stepdisc过程从102个茶样中筛选出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的区分性香气成分后,通过判别分析对各茶样进行识别,考察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的识别效果;应用方差分析对栗香香型转化的差异性香气成分进行筛选,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茶样的区分情况进行考察,再结合各香气成分的阈值、香型等信息,推断栗香香型呈现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设置的4种HS-SPME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对选用的提取方法进行重复性分析,结果表明,占香精油总量79.64%的33个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的变异系数都在15%以内,检出量的稳定性较好。具体参数如下:称取10.0g磨碎茶样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0mg/L癸酸乙酯(内标)500μL,100mL沸蒸馏水,用打过孔的橡皮塞(经丙酮浸泡12小时,去味)塞紧,磁力搅拌速度:450rpm,在50℃水浴中平衡5min后,将萃取头(50/30μm PDMS/DVB/CAR)插入三角瓶,于茶汤液面上空吸附60min后,缩回萃取头,联用GC-MS进行检测分析。2、应用Stepdisc过程从102个绿茶样中筛选出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的区分性成分——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α-白菖考烯、喇叭茶醇、4,11-二甲基十四烷、α-环柠檬醛、1,1,6-三甲基-1,2,3,4-四甲基萘、古巴烯、杜松醇T、萘、3,7,11-三甲基-1-十二醇、香叶基丙酮、Cadinadiene、β-杜松烯、橙花醇、2,6-二叔丁基苯醌、十四烷等16个香气成分;以筛选出的香气成分为变量,分别用Bayes判别法和典型判别法对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进行识别,结果表明,Bayes判别法对102个茶样识别的正确率为100.00%,交叉验证的判别正确率也为100.00%,识别效果显著;以筛选成分为基础,通过提取典型变量而建立的判别方程对各茶样进行识别,在102个茶样中,有2个栗香型茶样被误判,总茶样判别正确率为98.04%,15个栗香型茶样的判别正确率为86.67%,87个非栗香型茶样判别正确率为100.00%,交叉验证的结果与典型判别的结果一致,识别效果良好。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Stepdisc过程可从众多的香气成分中过滤干扰信息,筛选出识别栗香的有效信息;以筛选出的香气成分为基础建立的Bayes判别法和典型判别法对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都能实现良好的化学识别。3、先用方差分析对栗香型转化形成的两类茶样中差异性香气成分进行筛选,并用主成分分析对各茶样及筛选出的香气成分的分布规律进行考察,结果显示,4个栗香型茶样与非栗香型茶样的区分性香气成分为2-甲基十五烷、橙花叔醇、植醇、十七烷、2,6-二叔丁基苯醌、β-紫罗酮、2,6,10-三甲基十六烷、壬醛和苯甲醇,结合各香气成分对栗香香型呈现与转化的作用,推断β-紫罗酮、2,6-二叔丁基苯醌、橙花叔醇、植醇、顺-茉莉酮为栗香香型呈现的主要香气成分。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茶叶香气研究概要第13-14页
    1.2 茶叶香气的提取方法第14-19页
        1.2.1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第14页
        1.2.2 减压蒸馏萃取法(VDE)第14-15页
        1.2.3 顶空吸附法(HAS)第15页
        1.2.4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第15-19页
    1.3 茶叶香气成分的检测分析第19-21页
        1.3.1 茶叶香气成分的定性分析第19-20页
        1.3.2 茶叶香气成分的定量分析第20-21页
    1.4 茶叶香气成分的数据处理技术第21-24页
        1.4.1 主成分分析第22页
        1.4.2 聚类分析第22页
        1.4.3 判别分析第22-23页
        1.4.4 对应分析第23页
        1.4.5 对应聚类分析第23页
        1.4.6 多维标度分析第23-24页
    1.5 绿茶香气成分与香型第24-26页
        1.5.1 茶叶香气成分的结构与香型第24页
        1.5.2 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第24-26页
    1.6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6-27页
        1.6.1 研究内容第26页
        1.6.2 研究目的第26页
        1.6.3 研究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绿茶香气HS-SPME 提取方法研究第27-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2.1.1 茶样第27页
        2.1.2 主要仪器第27页
        2.1.3 HS-SPME 提取方法比较实验第27-28页
        2.1.4 HS-SPME 法重现性实验第28页
        2.1.5 GC-MS 检测条件第28页
        2.1.6 定性与定量分析第28页
        2.1.7 数据处理方法第28-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2.2.1 HS-SPME 提取方法比较分析第29-30页
        2.2.2 HS-SPME 法重复性分析第30-33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板栗香型绿茶化学识别研究第35-4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3.1.1 茶样第35页
        3.1.2 主要仪器第35页
        3.1.3 茶叶香气提取方法第35页
        3.1.4 GC-MS 检测条件第35页
        3.1.5 定性与定量分析第35-36页
        3.1.6 数据处理方法第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48页
        3.2.1 各茶样香气因子审评结果第36-37页
        3.2.2 板栗香型绿茶识别性香气成分的筛选第37-39页
        3.2.3 基于筛选香气成分的板栗香型绿茶识别效果分析第39-48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四章 板栗香型绿茶香型转化研究第49-6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4.1.1 茶样第49页
        4.1.2 茶样处理第49-50页
        4.1.3 主要仪器第50页
        4.1.4 茶叶香气提取方法第50页
        4.1.5 GC-MS 检测条件第50页
        4.1.6 定性与定量分析第50页
        4.1.7 数据处理方法第5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4.2.1 各茶样香气因子审评结果第50-51页
        4.2.2 处理因素对栗香呈现的影响第51页
        4.2.3 基于方差分析的栗香型茶样香气成分特征分析第51-53页
        4.2.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分析第53-57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57-60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之处及展望第60-64页
    5.1 主要结论第60-61页
        5.1.1 绿茶香气提取方法第60页
        5.1.2 板栗香型绿茶化学识别研究第60-61页
        5.1.3 板栗香型绿茶香型转化研究第61页
    5.2 创新之处第61-62页
        5.2.1 研究方法创新第61-62页
        5.2.2 研究结果创新第62页
    5.3 展望第62-64页
        5.3.1 香气检测技术第62页
        5.3.2 数据处理技术第62-63页
        5.3.3 香型呈现技术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历第6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217733,这篇论文共6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