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相四线制配电网电能质量补偿器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三相四线制论文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论文 串并联结构论文 正、负序双环叠加控制论文 中性线电流论文
论文详情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6页
        1.1.1 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及危害第10-12页
        1.1.2 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历史第12-16页
    1.2 课题所涉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不平衡电流检测技术第17页
        1.2.2 三相四线制补偿装置拓扑结构第17-18页
        1.2.3 三相四线制补偿装置控制策略第18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18-20页
第2章 分流式三相四线制DSTATCOM的原理及结构第20-36页
    2.1 DSTATCOM的工作原理第20-23页
    2.2 三相四线制DSTATCOM拓扑结构分析第23-28页
        2.2.1 三单相全桥拓扑结构分析第23页
        2.2.2 分裂电容式三桥臂拓扑结构分析第23-24页
        2.2.3 三相四桥臂结构分析第24-25页
        2.2.4 三相四线制混合变压器拓扑结构分析第25-27页
        2.2.5 几种拓扑结构的对比分析第27-28页
    2.3 一种三相四线制电容耦合型DSTATCOM拓扑第28-35页
        2.3.1 建模与分析第29-31页
        2.3.2 耦合电容参数设计第31页
        2.3.3 中性线电流输出能力对比分析第31-34页
        2.3.4 仿真研究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新型三相四线制配电网电能质量补偿器第36-48页
    3.1 新型系统的拓扑结构第36-37页
    3.2 系统原理分析第37-39页
    3.3 补偿原理分析第39-44页
        3.3.1 并联部分控制第39页
        3.3.2 串联部分控制第39-40页
        3.3.3 不平衡负载电压影响分析第40-44页
    3.4 容量对比分析第44-45页
        3.4.1 传统电压器并联结构第44-45页
        3.4.2 新型串联补偿器结构第45页
    3.5 仿真研究第45-47页
        3.5.1 变压器容量对比第46页
        3.5.2 中性线电流治理效果对比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新型电能质量补偿器控制策略研究第48-64页
    4.1 不平衡系统下等效模型第48-52页
        4.1.1 正序等效模型第49-51页
        4.1.2 负序等效模型第51-52页
    4.2 系统不平衡控制策略第52-54页
        4.2.1 补偿指令提取第52-53页
        4.2.2 无功功率的补偿和直流侧电容电压的稳定第53-54页
        4.2.3 负序的补偿第54页
    4.3 PI参数的设计及系统频率特性分析第54-56页
    4.4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第56-59页
        4.4.1 主电路仿真模型第57页
        4.4.2 并联部分正序补偿仿真模型第57-58页
        4.4.3 并联部分负序补偿仿真模型第58-59页
        4.4.4 串联部分补偿仿真模型第59页
    4.5 仿真结果分析第59-63页
        4.5.1 平衡负载情况下仿真分析第59-61页
        4.5.2 不平衡负载情况下仿真分析第61-62页
        4.5.3 负载突变情况下仿真分析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三相四线制DSTATCOM小功率实验样机研制第64-72页
    5.1 DSTATCOM主电路参数设计第64-67页
        5.1.1 滤波电抗器参数设计第64-65页
        5.1.2 直流电容器参数设计第65-66页
        5.1.3 直流侧电容电压参数设计第66页
        5.1.4 IGBT的选取第66-67页
    5.2 小功率实验样机研制第67-71页
        5.2.1 实验样机整体结构第67-68页
        5.2.2 实验样机及主要部件参数第68-69页
        5.2.3 实验验证第69-71页
    5.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72-73页
    6.2 展望及后期研究工作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第7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4568932,这篇论文共7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3.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