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能X射线安检设备的危险品识别系统研究

双能X射线论文 危险品识别论文 隶属度论文 复合辛普森公式论文
论文详情
X射线安检设备因具有低成本、高识别度和无损检测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机场、地铁、铁路和高级酒店等场所的安全检查。近年来,随着探测器、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相关技术的发展,X射线安检设备的成像质量不断提高,成像方式由传统的单能X射线成像发展到双能X射线成像,检测目的也从单纯的形状识别拓展到探究物质的本质属性。尤其在当今社会危险品种类繁多且可能被制作成任意形状的情况下,如何从复杂的被检物中准确、快速地识别出危险品成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及实际意义的课题。鉴于此,本文设计一种基于双能X射线安检设备的识别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传统双能X射线检测技术中,物质的本质属性——有效原子序数会出现重叠的问题,本文推证得到低能透射信号值和等效R值的关系,通过在二维平面比较可以有效克服R值重叠现象;为解决某些物质难以分类的问题,引入隶属度概念,并构建隶属度函数,对物质分类曲线进行校正。通过视觉效果和定量分析,新算法在提高物质初步分类准确性的同时还能为进一步识别危险品奠定基础。2、由于物质厚度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且厚度带来的影响无法直接消除。为了减弱厚度因素对识别的干扰,本文设计一种复合辛普森算法,其中包括复合正交算法和辛普森公式。通过计算特定能量值下衰减参数的面积比值,替代原始算法中的双能量R值,并以此为依据对危险品进行识别。通过实际数据实验和误差评估,新算法不仅得到更加准确的识别结果,且具有更低的误识别率。3、完成软件系统,软件具备危险品识别、图像处理、硬件控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等功能。最后设计基于CUDA的加速算法,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降低系统时间成本的同时,提高算法速度。经过实验验证,双能射线危险品识别系统可以满足安检领域实时成像并快速识别危险品的要求。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安检识别技术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2 单能X射线检测设备第12-13页
        1.2.3 双能X射线检测设备第13页
        1.2.4 CT检测设备第13页
    1.3 研究的局限性和假设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双能X射线系统理论和硬件基础第15-24页
    2.1 X射线的基本原理第15-18页
        2.1.1 X射线的产生第15页
        2.1.2 X射线光谱特性第15-16页
        2.1.3 X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第16-18页
    2.2 X射线识别技术第18-20页
        2.2.1 单能X射线识别技术第18页
        2.2.2 双能X射线识别技术第18-20页
        2.2.3 CT成像技术第20页
    2.3 双能X射线安检设备第20-22页
        2.3.1 X射线源模块第21页
        2.3.2 探测器模块第21-22页
        2.3.3 辅助模块第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物质分类的定性分析第24-37页
    3.1 物质分类基础第24-25页
    3.2 边界物质曲线建模第25-29页
    3.3 基于隶属度的矫正方法第29-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基于双能X射线的危险品识别算法第37-49页
    4.1 厚度对透射信号的影响第37-38页
    4.2 克服厚度影响的识别算法第38-41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1-45页
        4.3.1 实际数据计算结果第41-42页
        4.3.2 优化算法评估第42-43页
        4.3.3 实验结果对比第43-45页
    4.4 伪彩色方案第45-48页
        4.4.1 常见颜色模型第45-46页
        4.4.2 亮度切割第46-47页
        4.4.3 伪彩色变换映射第47-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软件系统开发和优化第49-59页
    5.1 软件系统设计第49-52页
        5.1.1 图像处理模块第49-50页
        5.1.2 硬件控制模块第50页
        5.1.3 系统管理模块第50-51页
        5.1.4 数据库模块第51-52页
    5.2 GPU加速第52-58页
        5.2.1 CUDA架构第52-54页
        5.2.2 CUDA优化策略第54-55页
        5.2.3 基于CUDA的加速算法第55-57页
        5.2.4 基于CPU和GPU算法速度比较第57-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6.1 工作总结第59页
    6.2 工作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4353732,这篇论文共6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3.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