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研究

生态足迹论文 生态安全论文 生态补偿论文
论文详情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地域。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压力日益增强;区内资源禀赋及特色产业的局域差异,也使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因此如何协调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调节区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利益冲突,实现区域和谐均衡发展就成为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在关中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核算的基础上,计算了关中地区各市(区)和西安市各区县2003年的生态足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关中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以及以西安市为案例的区域生态补偿模式。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生态足迹分析可作为生态安全和生态补偿分析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补偿是提高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重要途径,而生态安全则是生态补偿的最终目的。 (2)关中地区农用地、林地、牧草地、吸收CO2用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与全球统一均衡因子及我国国家统一产量因子的差异均较大,关中地区林地和牧草地的平均生产力远远小于当地所有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的平均生物生产力。 (3)关中地区各市(区)均呈现生态赤字,且人均生态赤字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较小,反映出当地发展模式的相对不可持续性。关中地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局域差异较大,其中西安市资源利用效率最高,渭南市资源利用效率则最低。 (4)关中地区各市(区)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均大于1,显示其生态安全不同程度地处于恶化状态,其中压力最大区域是杨凌区,最小者为铜川市。各市(区)生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农用地需求过大,而化石能源用地、牧草地和水域供给不足。 (5)西安市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和阎良七区呈生态赤字状态,而临潼、长安、蓝田、周至、户县和高陵六郊区(县)呈生态盈余状态。在人均生态足迹构成中,各区县农用地所占的比例均较大,新城、莲湖、灞桥、未央、雁塔和阎良化石能源用地所占的比例较高。 (6)基于生态赤字与盈余的空间分布状态和生态价值的空间扩展特点,提出
1 绪论第9-2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25页
        1.2.1 生态安全研究概况第10-14页
        1.2.2 生态补偿研究概况第14-16页
        1.2.3 生态足迹研究概况第16-25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29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1.4.2 技术路线第28-29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29-45页
    2.1 理论基础第29-37页
        2.1.1 人地关系理论第29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31页
        2.1.3 生态价值理论第31-34页
        2.1.4 公共产品理论第34-35页
        2.1.5 外部性理论第35-37页
    2.2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第37-43页
        2.2.1 生物生产性土地第37-39页
        2.2.2 生态足迹计量的指标体系第39-41页
        2.2.3 生态足迹计量方法与步骤第41-43页
    2.3 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安全、生态补偿的关系第43-45页
3 关中地区概况第45-55页
    3.1 关中地区自然概况第46-49页
    3.2 关中地区社会经济概况第49-51页
    3.3 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第51-55页
4 关中地区各地市(区)生态足迹计算与生态安全分析第55-75页
    4.1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确定第55-59页
        4.1.1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55-57页
        4.1.2 关中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第57-59页
    4.2 各地市(区)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第59-69页
        4.2.1 生态足迹需求的计算第59-63页
        4.2.2 生态足迹供给的计算第63-64页
        4.2.3 生态足迹平衡表第64-66页
        4.2.4 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第66-69页
    4.3 各地市(区)生态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第69-75页
        4.3.1 生态安全状况分析第69-73页
        4.3.2 提高生态安全程度的对策第73-75页
5 西安市各区县生态足迹计算与生态补偿分析第75-95页
    5.1 各区县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第75-83页
        5.1.1 生态足迹的计算第75-77页
        5.1.2 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第77-83页
    5.2 各区县生态价值计算与空间扩展第83-85页
        5.2.1 生态价值的计算第83-84页
        5.2.2 生态价值的空间扩展及其影响第84-85页
    5.3 各区县生态补偿分析第85-91页
        5.3.1 生态补偿依据分析第85-87页
        5.3.2 生态补偿结构体系分析第87-91页
    5.4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第91-95页
        5.4.1 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绿色GDP”制度第91-92页
        5.4.2 建立地方政府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第92-93页
        5.4.3 建立保护环境同消除贫困相联系的机制第93页
        5.4.4 建立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第93-94页
        5.4.5 建立生态补偿监测、评估机制第94页
        5.4.6 倡导全新的发展观、财富观和资源观第94-95页
6 结论与讨论第95-99页
    6.1 结论第95-97页
    6.2 问题和讨论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705332,这篇论文共10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1.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2.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