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

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论文 语表形式论文 并列类型论文 并列条件论文
论文详情
本论文立足于语义认知理论和三个平面理论,从纯粹语义角度出发,对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现象进行探讨。本文运用形式与语义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原则,对在语义上不属于同一语义类或语义范畴的多项名词性成分的并列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力求做到考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文章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对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进行界定,介绍与多项名词性成分并列相关的研究现状,阐述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理论和方法,介绍本文的语料来源。第二章,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构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语表组合形式。与典型的多项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相一致,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在结构形式上也讲求对称同一,体现了名词性并列短语的共性。(二)结构与标记之间的关系。由于缺乏语义上的亲近性,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多以有并列标记连接的形式出现,语义距离大了,语表形式上的距离也远了第三章,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类型。句法上,根据并列结构内各结构项与外部句法成分的关系,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可分为合取式并列和析取式并列;语义上,从各结构项之间的语义关联出发,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可分为理性意义上的同指关系并列和联想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并列。其中句法上的并列类型主要是指名词性成分与外部句法成分的句法关系,而语义上的并列类型是从语义本身出发考察各并列名词性成分在语义上的关联。第四章,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条件。典型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条件是语义上的接近性和等同性。本章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论述多项在语义上处于相对无关关系的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的条件。句法上的可分性、语义上语义的转换性、以及语用上语境的作用是制约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主要条件。第五章,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各并列结构项的排列顺序。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依靠句法上的可分性、语义上通过语义的转换达成的关联性以及语用上语境的作用达成了并列。但各结构项在并列的同时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也遵循一定的排序原则。这一章,我们主要从多项语义异类并列名词性成分各结构项的排序原则以及制约多项语义异类并列名词性成分排列顺序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在排序时主要遵循逻辑语义原则、形式原则和语用原则,这三者在排序过程中也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影响排序的因素从语言内部来讲,主要是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从语言外部来看,主要体现为语用环境和认知心理因素。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对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并提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研究展望与不足。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界定第10-11页
    1.2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研究现状和意义第11-14页
        1.2.1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 研究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理论和方法第14页
    1.4 本文语料来源第14-15页
第二章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构成第15-21页
    2.1 语表组合形式第15-18页
    2.2 结构与标记之间的关系第18-21页
第三章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类型第21-34页
    3.1 句法上的并列类型第21-31页
        3.1.1 合取式并列第22-29页
        3.1.2 析取式并列第29-31页
    3.2 语义上的类型第31-34页
        3.2.1 理性意义上的同指关系并列第31-32页
        3.2.2 联想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并列第32-34页
第四章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的条件第34-46页
    4.1 句法层面上的可分性第35-37页
    4.2 语义层面上语义的转换性第37-42页
        4.2.1 语义上对象的无指性第37-40页
        4.2.2 语义上的转喻性与隐喻性第40-42页
    4.3 语用层面上语境的作用第42-46页
第五章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各结构项的排列顺序第46-67页
    5.1 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并列各结构项的排序原则第47-60页
        5.1.1 逻辑语义原则第47-56页
        5.1.2 形式原则第56-59页
        5.1.3 语用原则第59-60页
    5.2 制约多项语义异类并列名词性成分排序的因素第60-67页
        5.2.1 内部因素第60-62页
        5.2.2 外部因素第62-67页
第六章 结语第67-70页
    6.1 论文基本观点的归纳与创新点第67-69页
        6.1.1 论文的基本观点第67-68页
        6.1.2 论文的创新点第68-69页
    6.2 本课题研究的展望第69页
    6.3 论文的不足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第73-93页
致谢第93-9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746029,这篇论文共9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