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探讨

传统建筑技术的发展论文 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论文详情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建筑的互动关系贯穿了整个现代建筑发展史,并形成了高技术建筑这样一支具有独特风格的分支。在能源日益紧张、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高技术建筑这种既能体现当今建筑技术前沿水平,又能利用高新技术解决生态、地域性、舒适度等问题的建筑类型发展迅猛,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我国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在建筑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推广方面较为薄弱,这也成为今天我国建筑界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差距的主要根源。此外,由于看中了高技术建筑的“明星效应”,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模仿高技术建筑外观,但技术含量却很低的“伪高技”建筑,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及青年建筑师们形成正确的技术思维,从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建国以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创作理念和发展过程,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充分发挥高技术建筑对国内建筑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正确指导创作实践、提高国内建筑师的技术意识和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的能力。本文着重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建国后我国的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过程,剖析发展中的利、弊因素,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本文共包含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在定义了高技术建筑的概念、论证了建国后发展阶段的划分之后,对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列举,最后确定了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第二章主要以科技进步带动下的施工工具发展为线索,简要回顾了我国传统建筑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传统建筑中的先进技术体现,如:标准化构件、装配式施工、科学的受力关系、暴露结构的装饰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探析了近代中国建筑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建国后高技术建筑发展的特点。第三章至第五章,应用哲学、社会学、整体地域建筑理论、生态建筑理论、智能建筑理论等哲学思想和学术理论,在对建国后的大量资料、专业书籍进行文献查证,以及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及苏州、重庆等新兴城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科技进步推动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建筑技术发展为主线对建国后各阶段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建国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影响因素、发展重点,并列举了大量实例予以证明。之后,对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整合,以图表的形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建国后我国高技术建筑发展历程”的概念并探寻其背后揭示的发展规律。第六章以技术哲学、技术美学、技术社会学等理论及思想为指导,从建筑思维模式、建筑技术水平、技术教育情况的角度点出了我们发展高技术建筑的不利因素,同时也指出了现有的社会环境适合我们对此类建筑进行探索。第七章对整个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6-26页
    1.1 选题背景第16页
    1.2 相关概念第16-19页
        1.2.1 高技术建筑的概念第16-17页
        1.2.2 建国后的发展时代划分依据第17-19页
    1.3 研究动态第19-22页
        1.3.1 文献综述第19-21页
        1.3.2 相关理论第21-22页
    1.4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1.5.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2 技术路线第24-26页
2 我国传统建筑技术简析第26-35页
    2.1 我国传统建筑技术的发展简述第26-29页
    2.2 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先进技术思维体现第29-32页
        2.2.1 传统建筑特点第29-30页
        2.2.2 传统建筑中的技术思维体现第30-32页
    2.3 近代我国建筑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探析第32页
    2.4 建国后的高技术建筑发展特点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结构开路,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开端(1949-1978)第35-49页
    3.1 社会及建筑界背景第35-39页
        3.1.1 此阶段的国外影响因素第35-38页
        3.1.2 我国建筑界的发展环境第38-39页
    3.2 阶段发展剖析第39-47页
        3.2.1 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发展(1949-1967 年)第39-43页
        3.2.2 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1968-1979 年)第43-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4 材料、技术进步,我国高技术建筑全面发展(1979-1998)第49-70页
    4.1 社会及建筑界背景第49-53页
        4.1.1 此阶段的国外影响因素第49-51页
        4.1.2 我国建筑界的发展环境第51-53页
    4.2 阶段发展剖析第53-68页
        4.2.1 境外建筑师的创作第54-59页
        4.2.2 国内建筑师的创作实践第59-63页
        4.2.3 中外合作建筑实践第63-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5 实验期,我国高技术建筑引领潮流(1999 至今)第70-104页
    5.1 社会及建筑界背景第70-76页
        5.1.1 此阶段的国外影响因素第70-74页
        5.1.2 我国建筑界背景第74-76页
    5.2 阶段剖析第76-99页
        5.2.1 地域高技术建筑第76-80页
        5.2.2 生态高技术建筑第80-87页
        5.2.3 一般高技术建筑第87-92页
        5.2.4 实验性高技术建筑第92-99页
    5.3 建国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历程第99-103页
        5.3.1 建国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历程第99-101页
        5.3.2 “发展历程”规律探寻第101-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6 我国高技术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04-116页
    6.1 传统哲学影响下的建筑思维模式第104-107页
        6.1.1 一脉相承的传统建筑观第104-105页
        6.1.2 “内隐型”的建筑技术观第105-106页
        6.1.3 “中庸之道”的建筑美学观第106-107页
    6.2 尚待发展的建筑技术水平第107-112页
        6.2.1 建筑设计方面第107-108页
        6.2.2 材料技术方面第108-109页
        6.2.3 施工技术方面第109-110页
        6.2.4 技术创新方面第110-112页
    6.3 薄弱的建筑教育环节第112-114页
        6.3.1 “重形式”的建筑教育史第112-113页
        6.3.2 当今建筑技术教育的缺陷第113-114页
    6.4 有利的社会环境第114页
    6.5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7 结语第116-121页
    7.1 我国高技术建筑发展的总结与反思第116-119页
        7.1.1 总结第116页
        7.1.2 反思第116-119页
    7.2 全文小结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附录第12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186629,这篇论文共12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7.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3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