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研究

柴油机论文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论文 匹配论文 调节规律论文 控制策略论文
论文详情
提高柴油机的增压压力以实现高平均有效压力是降低燃油消耗率及C02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有害物排放法规,较高的增压压力也为废气再循环、米勒循环和均质燃烧等技术措施提供了足够新鲜充量的保障。因此,柴油机的增压压力有必要进一步的提高,宽转速运行范围的柴油机与高增压系统的优化匹配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集合了二级增压和可调增压技术的优点,能够兼顾高压比和宽流量范围,是极具潜力的一种的涡轮增压技术,为此本文对其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应用等效增压器的概念对柴油机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等效增压器模型,得到了基于旁通流量比的等效涡轮流通面积表达式和基于旁通流量比与涡轮焓降比的等效增压器效率的表达式。等效增压器效率表达式从经济性角度指明了排气能量分配与效率的相适应可以实现增压系统效率的最大化。调节等效涡轮流通面积可以使增压系统适应更宽的发动机转速范围,基于调节能力的要求提出并研究了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匹配方法,揭示了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总压比、压比分配、低高压级涡轮流通面积比以及系统调节能力等关键参数间的相互关系。设计了涡轮旁通阀和压气机旁通阀等关键部件,建立了可调二级涡轮增压柴油机以及试验台架。进行了匹配方法的验证性试验,证明了基于调节能力的匹配方法的适用性。对可调二级涡轮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全工况稳态试验,分析了高压级压气机旁通阀的开启时刻特性,以及高压级涡轮旁通阀对增压系统的调节特性和对发动机油耗性能和烟度排放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济性和动力性两种调节规律。结合进一步的瞬态试验对两种调节规律进行了综合评价:稳态性能方面,经济性调节规律优于动力性调节规律;瞬态特性方面,直接开环应用调节规律时,在模拟起步过程的加速加载加载工况和中低转速范围内(900 r/min和1100r/min)的定转速加载工况时,动力性调节规律会取得较快的响应和较低的瞬态烟度排放,而在中高转速范围内的1400r/min转速线上的加载工况试验则表明,由于存在高压级增压器的旁通过程使得动力性调节规律的优势不再明显。对增压压力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计算研究。应用仿真模型对涡轮旁通阀开度命令到增压压力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辨识,基于区域线性化的方法,设计了参数可变PI反馈控制器结合前馈模块的控制系统。对1400r/min的加载工况进行计算分析表明,动力性型调节规律结合PI反馈控制器的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最快的响应过程,而且即使是经济性调节规律结合PI反馈控制器的闭环控制系统也比直接应用动力性调节规律的开环控制响应要快,证明闭环控制可以实现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兼顾。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常用符号、角标与缩写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1.1 引言第15-19页
    1.2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简介第19-20页
    1.3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研究进展第20-25页
        1.3.1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第20-24页
        1.3.2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法研究现状第24-25页
    1.4 柴油机可调增压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25-28页
        1.4.1 增压系统调节规律研究现状第25-27页
        1.4.2 增压压力控制算法研究现状第27-28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匹配第30-44页
    2.1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等效增压器模型的建立第30-36页
        2.1.1 高压级的等效增压器模型第31-33页
        2.1.2 系统的等效增压器模型第33-36页
    2.2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调节能力第36-39页
        2.2.1 增压柴油机压比与涡轮流通面积的关系第36-38页
        2.2.2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调节能力表达式第38-39页
    2.3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匹配方法第39-43页
        2.3.1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匹配阶段的划分原则第39-41页
        2.3.2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总压比、调节能力以及压比分配间关系第41-42页
        2.3.3 基于调节能力的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匹配过程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柴油机及试验系统的建立第44-53页
    3.1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柴油机建立第44-49页
        3.1.1 试验发动机以及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总体介绍第44-45页
        3.1.2 高压级涡轮旁通阀设计第45-47页
        3.1.3 高压级压气机旁通阀设计第47-48页
        3.1.4 进排气系统管路设计第48-49页
    3.2 试验台架的建立第49-50页
    3.3 测控软件的介绍第50-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稳态试验及调节规律研究第53-77页
    4.1 匹配方案第53-56页
        4.1.1 匹配目标的确定第53-54页
        4.1.2 匹配结果与试验验证第54-56页
    4.2 试验方法第56-58页
        4.2.1 试验过程第56-57页
        4.2.2 高压级压气机旁通阀开启时刻第57-58页
    4.3 外特性试验结果第58-60页
    4.4 涡轮旁通阀调节特性研究第60-68页
        4.4.1 涡轮旁通阀开度对增压系统的调节特性第60-62页
        4.4.2 涡轮旁通阀开度对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影响第62-68页
    4.5 经济性调节规律研究第68-71页
        4.5.1 经济性调节规律第68-70页
        4.5.2 经济性调节规律下的油耗特性第70-71页
        4.5.3 经济性调节规律下的烟度排放特性第71页
    4.6 动力性调节规律研究第71-75页
        4.6.1 动力性调节规律第72-73页
        4.6.2 两种调节规律的油耗和烟度排放性能对比第73-75页
    4.7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瞬态性能试验研究第77-92页
    5.1 瞬态试验方案第77-78页
    5.2 定转速加载瞬态试验第78-89页
        5.2.1 瞬态加载过程中的调节规律与试验方法第78-80页
        5.2.2 900 r/min 瞬态加载试验第80-83页
        5.2.3 1100 r/min 瞬态加载试验第83-85页
        5.2.4 1400 r/min 瞬态加载试验第85-89页
    5.3 加速加载瞬态试验第89-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六章 增压压力闭环控制策略的计算研究第92-117页
    6.1 建立面向控制的平均参数模型第92-101页
        6.1.1 平均参数模型简介第92-93页
        6.1.2 气缸模型第93-95页
        6.1.3 容积模型第95-96页
        6.1.4 涡轮增压器模型第96-98页
        6.1.5 旁通阀模型第98-100页
        6.1.6 动力学模型第100-101页
    6.2 模型的验证第101-104页
        6.2.1 稳态性能验证第101-102页
        6.2.2 涡轮旁通阀调节特性验证第102-103页
        6.2.3 瞬态工况模拟能力验证第103-104页
    6.3 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增压压力的闭环控制策略第104-110页
        6.3.1 系统响应特性辨识第105-108页
        6.3.2 控制器设计第108-110页
    6.4 控制策略计算结果分析第110-115页
        6.4.1 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瞬态性能对比第110-112页
        6.4.2 闭环控制器参数计算分析第112-115页
    6.5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7-121页
    7.1 全文总结第117-119页
    7.2 工作展望第119-120页
    7.3 创新点说明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获得的专利第128-131页
附件第13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328,这篇论文共13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9.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