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特性及脱氮动力学的试验研究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论文 COD论文 HRT论文 SRT论文
论文详情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是课题组在OCO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分析及改进,形成的一种简易、高效、经济的环流循环式污水脱氮除磷新工艺。该工艺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专利受理号:200710092501.7 )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5 2 0010545.7)。论文结合环流推流式工艺的特点,主要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如下试验研究:①考察了进水COD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龄(SRT)、溶解氧浓度(DO)与进水碳氮比(C/N)关联影响对系统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并结合反应器特性进行试验分析,以优化系统运行工况;②与典型的环流反应器—氧化沟进行对比,以优化系统脱氮除磷的运行工况;③环流推流式系统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式的建立、模拟与分析。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发现,进水COD浓度、HRT、SRT以及DO与C/N的关联影响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都会产生影响。进水COD浓度分别在100~200mg/L,200~300mg/L,300~500mg/L以及大于600mg/L的范围内时,系统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均在90%以上。当进水COD浓度在200~500mg/L范围内时,系统对TN、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较为稳定,其去除率分别在70%、95%和80%以上。但当进水COD浓度过低时(100~200mg/L),由于碳源不足而引起脱氮除磷效果变差,当进水COD浓度过高时(高于600mg/L),由于微生物种群的改变而使脱氮除磷效果恶化。另外,随着进水COD浓度的不断升高,反应器各区各指标的出水浓度均随之升高。为兼顾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以及处理量的需要,HRT应控制在10h左右,此时,系统对COD、TN、氨氮以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95.42%、71.59%、96.99%和83.25%,各指标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在此HRT条件下,系统厌氧释磷量和好氧吸磷速率分别为17.83mg/L和8.95 mg/ (g/h)。当污泥龄控制在15~20天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较好,此时,COD、TN、NH3-N、TP以及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94%、74%、94%、84%、83%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同时,系统的SVI较低,且污泥絮凝沉降性能良好。另外,系统的污泥含磷率较高,在4.5~4.8%之间。好氧区DO浓度和进水C/N比值对系统COD去除效果的关联影响并不显著,不管在何种DO浓度和C/N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均较好。这可能跟系统的特殊环流循环结构有关,系统反应器流可形成较好的推流流态,基质浓度可呈明显的梯度分布,有利于基质与微生物间的良好接触。但是DO浓度和C/N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在系统中,保持活性污泥氮负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最适的进水C/N为7~18,最适的DO浓度为1.5~1.8mg/L,此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佳,系统对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5%左右,对TP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通过对比,环流推流式工艺是具有较好脱氮除磷效果的环流工艺。通过对系统建立物料平衡方程,推导出系统缺氧反硝化和好氧硝化的动力学方程,并求出其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推导出的动力学模式具有较高的数据拟合能力,可以较好地预测环流推流式反应系统的生物脱氮过程。研究获得了可用于实际设计及运行控制的重要参数,为环流推流式反应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我国水资源利用及其污染现状第10-11页
        1.1.1 我国水资源情况第10页
        1.1.2 我国水污染现状第10-11页
    1.2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危害第11-12页
        1.2.1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第11页
        1.2.2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第11-12页
    1.3 生物脱氮原理及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1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第12页
        1.3.2 新型生物脱氮理论第12-15页
    1.4 生物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第15-17页
        1.4.1 生物除磷机理第15-16页
        1.4.2 生物除磷模型研究进展第16-17页
    1.5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研究进展第17-24页
        1.5.1 A/O 工艺系列[34]第17-18页
        1.5.2 A2/O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第18页
        1.5.3 SBR 工艺系列第18页
        1.5.4 环流污水处理工艺第18-24页
    1.6 环流推流式工艺第24-26页
        1.6.1 工艺简介第24页
        1.6.2 环流推流式工艺对OCO 工艺的改进第24-26页
    1.7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6-28页
        1.7.1 课题的提出第26页
        1.7.2 研究目的第26页
        1.7.3 研究内容第26页
        1.7.4 前期研究内容第26-28页
2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运行效果试验研究第28-34页
    2.1 试验装置第28-30页
    2.2 试验水质与分析方法第30页
    2.3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30-34页
        2.3.1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各区对COD 的去除效果分析第31-32页
        2.3.2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各区对TN 的去除效果分析第32-33页
        2.3.3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各区对TP 的去除效果分析第33-34页
3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第34-62页
    3.1 进水COD 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第34-39页
        3.1.1 试验安排第34页
        3.1.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2 水力停留时间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第39-45页
        3.2.1 试验方法第39-40页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3.2.3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的选择第45页
    3.3 污泥龄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第45-53页
        3.3.1 试验方法第46页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6-52页
        3.3.3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污泥龄的选择第52-53页
    3.4 DO 浓度与C/N 比对环流推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与分析第53-57页
        3.4.1 试验安排第53页
        3.4.1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3.5 环流推流式工艺与其他环流工艺(以氧化沟为例)的对比第57-62页
        3.5.1 OCO 工艺与氧化沟的主要特征及其差别第57-58页
        3.5.2 脱氮除磷能力的比较第58-59页
        3.5.3 各工艺经济指标分析第59-60页
        3.5.4 结论第60-62页
4 环流推流式反应器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式第62-70页
    4.1 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式的建立第62-66页
        4.1.1 与模式有关的假设与限制第62页
        4.1.2 物料平衡方程第62-64页
        4.1.3 缺氧反硝化动力学模式第64-65页
        4.1.4 好氧硝化动力学模式第65-66页
    4.2 动力学模式的预测与比较第66-68页
        4.2.1 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第66-67页
        4.2.2 结果分析第67-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5 结论和建议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71页
    5.2 建议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第80-82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81页
    B.系统整体运行效果分析第81-8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024328,这篇论文共8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