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

农村论文 转型时期论文 公共产品论文
论文详情
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供给体制不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较低、负担欠公平等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目前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农村社会转型与新农村建设特定背景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更是一个崭新的而又重要的研究命题。 本文以农村社会转型、城乡二元经济、新农村建设为研究背景,以福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制度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无差异曲线、博弈论等方法与工具,建立农村转型推拉模型、集权与分权决策选择模型,运用C-D生产函数、古诺-纳什均衡模型、萨缪尔逊均衡模型、蒂伯特模型等模型,综合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与统计数据,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文章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简述论文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主要介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四章,主要对转型时期农村公共产品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存在的差距及其体制原因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问题;第四部分包括五、六、七章,主要分析与改进城乡之间的公共产品一体化供给体制、政府内部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划分体制、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多方参与供给的激励体制以及农民利益保护体制。第五部分为第八章,主要对研究的结论进行归纳与探讨。 研究的结果表明: (1) 农村正处于转型时期,呈现出家庭小型化、就业非农化、人口老龄化、社会空壳化、文化多元化、决策民主化、信息化等特征。福建农村平均每年发生如下变化:家庭每户常住人口减少0.0982个(1978-2003),非农就业率上升1.6151个百分点(1978-2003),非农收入率上升1.9017个百分点(1978-2003),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系数上升0.45个百分点(1990-1999);外出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上升0.7个百分点(2000-2003),外来人口比例占农村人口上升0.42个百分点(2000-2003)。这些变化既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供给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环境与条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引言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内容第15-18页
        1.2.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2.2 论文的重点与难点第16-17页
        1.2.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1.3 创新之处第18页
    1.4 相关说明第18-20页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第20-37页
    2.1 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与分类第20-23页
        2.1.1 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第20-21页
        2.1.2 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第21-23页
    2.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第23-28页
        2.2.1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第23-24页
        2.2.2 个人提供公共产品第24-26页
        2.2.3 集体合作供给公共产品第26-27页
        2.2.4 混合提供公共产品第27-28页
    2.3 农村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条件第28-29页
    2.4 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第29-32页
        2.4.1 搭便车行为第29-30页
        2.4.2 公共产品的性质第30-31页
        2.4.3 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第31页
        2.4.4 参与人的规模与类型第31-32页
        2.4.5 农村税费改革第32页
    2.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产生的影响第32-35页
        2.5.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社会公平第32-33页
        2.5.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私人投资第33-34页
        2.5.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农民负担第34页
        2.5.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农民增收第34-35页
    2.6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革研究第35-36页
    2.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综述的启示第36-37页
3 转型时期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意义第37-57页
    3.1 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的特征及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第37-42页
        3.1.1 农村家庭小型化要求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第37-38页
        3.1.2 农村就业非农化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出新的要求第38-39页
        3.1.3 农村社会空壳化迫切要求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第39页
        3.1.4 农村人口老龄化要求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第39-40页
        3.1.5 农村文化多元化需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第40-41页
        3.1.6 农村决策民主化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民主基础第41-42页
        3.1.7 农村信息化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信息平台第42页
    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第42-57页
        3.2.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可增加城乡社会福利第43-45页
        3.2.2 农村转型推拉模型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稳定与导向作用第45-48页
        3.2.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48-52页
        3.2.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可以促进农民增收第52-57页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的定量分析及体制解析第57-84页
    4.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57-69页
        4.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第57-59页
        4.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第59-66页
        4.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分担不公平第66-67页
        4.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管理不完善,效率较低第67-69页
    4.2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定量分析第69-75页
        4.2.1 城乡享受的公共财政支出差距第69-70页
        4.2.2 城乡教育公共产品差距第70-73页
        4.2.3 城乡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差距第73-75页
    4.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的体制解析第75-84页
        4.3.1 非体制性因素不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的主要原因第75-79页
        4.3.2 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的主要体制因素第79-84页
5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供给体制建设第84-93页
    5.1 蒂伯特模型与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第84-86页
        5.1.1 蒂伯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与模型第84-86页
        5.1.2 蒂伯特模型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启示第86页
    5.2 户藉制度改革及其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第86-88页
        5.2.1 户籍制度改革及趋势第86-87页
        5.2.2 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第87-88页
    5.3 统一户籍制度下的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供给体制的选择第88-93页
        5.3.1 城乡完全自主供给公共产品对社会稳定的冲击较大第88-90页
        5.3.2 国家统一安排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堪忧第90-91页
        5.3.3 在城乡自主供给的基础上,中央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较为可行第91-93页
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划分体制的分析与完善第93-119页
    6.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划分的理论与模型第93-103页
        6.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集权与分权选择模型第93-100页
        6.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财权与事权划分第100-102页
        6.1.3 农村公共产品权责划分的要求第102-103页
    6.2 乡镇政府效用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及对供给权责划分的启示第103-107页
        6.2.1 乡镇政府效用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及解释第104-105页
        6.2.2 乡镇政府效用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第105-106页
        6.2.3 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划分的启示第106-107页
    6.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划分存在的问题第107-115页
        6.3.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事权划分存在的问题第107-111页
        6.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财权划分存在的问题第111-114页
        6.3.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事权、财权与责任不对称第114-115页
    6.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划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第115-119页
        6.4.1 事权适当上移,按事权决定财权的原则将财权适当下放第115-116页
        6.4.2 决策权适当下放,权责对等的原则将责任适当上移第116页
        6.4.3 建立健全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财事权划分的监督体制第116-117页
        6.4.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财事权划分力求明确具体第117-118页
        6.4.5 政府体制改革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划分调整相互配合第118-119页
7 多方参与供给的激励体制与农民利益保护体制的分析与完善第119-141页
    7.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重博弈过程第119-120页
    7.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博弈的纳什均衡分析第120-133页
        7.2.1 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的纳什均衡分析第121-128页
        7.2.2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纳什均衡分析第128-132页
        7.2.3 村委会与农民的纳什均衡分析第132-133页
    7.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执行的贝叶斯均衡与精炼贝叶斯均衡分析第133-136页
        7.3.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执行的贝叶斯均衡分析第133-135页
        7.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执行的精炼贝叶斯均衡分析第135-136页
    7.4 建立健全多方参与供给的激励体制与农民利益保护体制第136-141页
        7.4.1 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信息沟通与共享体制第136-137页
        7.4.2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体制第137-138页
        7.4.3 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制第138-139页
        7.4.4 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护体制第139-141页
8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141-145页
    8.1 研究结论第141-143页
    8.2 讨论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7页
致谢第15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803527,这篇论文共15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7.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