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河流域景观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及河岸带对氮的削减效应

景观特征论文 水质论文 河岸带论文 反硝化作用论文 浅层地下水论文
论文详情
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在点源污染得到较好控制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组成与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可有效调控非点源污染。使探索河流水质对流域景观特征时空变异的响应及其机制,成为河流水质污染控制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对流域景观优化设计与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氮是陆地水体的重要污染物,相邻高地的氮经地表与地下径流通过河岸带排入水体。河岸带作为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缓冲带,是截留转化陆地污染物防止其进入水生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控制来自陆地非点源的氮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河岸带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对改善河流水质和保护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GIS技术为基础,结合实地采样调查,使用传统线性多元统计与非线性统计法分析了流域景观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并获得河流水质典型污染物种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河岸带生态系统对该典型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来展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所示:本论文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果与结论:(1)以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水质外业断面采集的基础上,采用偏冗余分析(Partial redundancy analysis PRDA)和随机森林回归分析(Random forests regression RFR)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景观变量组与河流水质间的关系,确定各景观因子对水质的影响和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流域景观特征从上游到下游表现为城市化递增的趋势,水质恶化程度与该趋势一致。其中,裸露地对水质的影响作用最强,其次是建设用地,两者间对水质变化起负效应,而林地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园地与水质指标关系不明显;在所有景观特征变量中,景观组成对水质的作用最明显,其对水质空间变异的解释贡献率占总解释方差的20.7%;其次是自然景观因子和景观格局指数,其值分别为8.1%和4.3%。与传统的线相关分析相比,偏冗余分析结合随机森林回归的非线性统计方法能够起到更高的降维作用,两者的结合是研究流域景观指标与水质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2)以广州市水源地流溪河为研究对象,在子流域尺度及30m、61m、100m、200m及300m河岸缓冲尺度中,通过冗余分析(RDA)筛选对水质空间变异解释力最佳的宽度,同时获得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景观变量组;利用CART模型进行的变化点分析筛选对单一水质指标影响最大的景观因子,确定沿流域景观梯度变化引起水质突变的景观阈值.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河岸缓冲尺度对水质的影响要大于子流域尺度,且200m缓冲区尺度的景观因子对水质空间变异的解释力最大;在各尺度的景观特征中,裸露地面积比(bar%)是对水质影响最重要的景观因子.另一方面,在200m缓冲区尺度中,bar%、建设用地面积比(con%)及建设用地最大斑块指数(lpicon)是影响水质中tp、cod及nh4+空间变异的最主要景观变量;且当con%>15~23%、bar%>0.8~1.4%及lpico>5.0%~6.6%时会分别加重河流中cod、tp及nh4+的污染负荷。(3)以广州市水源地流溪河二级支流的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多尺度环境因子对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确定调控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尺度景观因子,为河岸带管理和修复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河岸带流域纵向尺度上的地形指数、坡度、海拔、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是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质地及ph等性质的主要因素;河岸带横向断面尺度上距河边远近不同的景观位置及植被覆盖度等因子是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硝态氮及土壤容重等性质的主要因素;河岸带垂直剖面尺度上人为活动对土壤干扰强度大小、剖面根系分布情况及地下水位高低等因子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总氮及氨氮等性质的主要因素。(4)以广州市水源地流溪河二级支流的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嵌套结构的多尺度因素对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确定调节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不同尺度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以土壤反硝化酶活性表征的反硝化潜力,其在研究区内的剖面尺度空间变异性显著大于断面尺度和流域景观尺度;反硝化酶活性的空间变异受多尺度因子的作用,其中剖面尺度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等因子对其空间分布起主要的直接控制作用,而断面尺度的景观位置、植被密度与流域景观尺度的地形指数、高程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通过影响土壤性质而间接调控反硝化酶的空间分异性;研究区的反硝化酶活性在剖面尺度中表层最高,随着深度增加呈急剧减小的趋势;断面尺度中活性值最高位于河岸区中间的景观位置,因该位置具有良好的景观连接性和较高的植被密度;流域景观尺度中,除受人为扰动严重城市化地区外,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沿流域从上游至下游呈不断增加的趋势。(5)以广州市水源地流溪河二级支流的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对氮素的去除作用,确定主要作用机理,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区的河岸带对来自高地地下水硝酸盐有很好的削减作用,可较好的起到对河流水质保护的作用,去除机理主要是反硝化作用,影响该机理的直接因素有地下水中氮源、碳源及氧气的供给情况,间接因素有纵向景观尺度的表征水文地质的含水层厚度、土地利用类等环境因子,及代表横向尺度因子的景观位置、河岸带宽度环境因子。三个断面的两个宽度的河岸带均显示了明显的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其中,去除率最高的主要位于可提供丰富硝态氮的耕地用地类型的样地D2,其在23m与10m宽度的去除率均超过90%,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出去率相对最低的位于林地背景的用地类型为菜地的样地D4,23m宽的去除率只有53%;在不考虑河岸区地下水硝氮输入浓度的差异时,23m宽的河岸带硝氮去除率要高于10m宽的。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3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6-18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32页
        一、流域景观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第18-26页
        二、河岸带生态系统对氮素削减作用的研究第26-32页
    第三节 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32-33页
        一、科学问题第32-33页
        二、研究目标第33页
        三、研究内容第33页
    第四节 论文框架与技术路线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5-42页
    第一节 研究区位置第35-36页
    第二节 土壤与土地利用情况第36-37页
        一、土壤类型与质地概况第36页
        二、土地利用情况第36-37页
    第三节 水系构成第37-38页
    第四节 地形与地质概况第38-39页
        一、地形地貌第38-39页
        二、地下水概况第39页
    第五节 气象特征第39-40页
    第六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括第40-41页
    第七节 水环境污染现状第41-42页
第三章 流域单尺度景观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第42-54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第42-45页
        一、流域提取与子流域划分第42-43页
        二、水质数据获取第43页
        三、景观信息提取第43-44页
        四、数据处理方法第44-45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一、各监测断面水质指标分异特征第45页
        二、流域景观特征空间分布情况第45-46页
        三、基于RDA分析流域景观空间特征与水质间的关系第46-48页
        四、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单个水质变量的景观因子重要性第48-49页
        五、水质变化主导景观变量组辨析第49-50页
    第三节 讨论第50-53页
        一、景观组成指数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第50-51页
        二、景观格局指数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第51-52页
        三、自然景观因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第52页
        四、景观因子对水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和贡献程度第52-53页
        五、偏冗余分析与随机森林回归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法第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流域多尺度景观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第54-64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第55页
        一、流域提取与子流域划分第55页
        二、水质数据获取第55页
        二、景观信息提取第55页
        四、数据处理方法第55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55-61页
        一、流域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特征第55-58页
        二、多尺度景观特征与水质间的关系第58-60页
        三、景观特征变化点分析第60-61页
    第三节 讨论第61-63页
        一、景观特征与水质关系的尺度依赖性第61-62页
        二、不同空间尺度中影响水质空间异质性的主要景观特征变量第62页
        三、形成水质突变的景观特征变量关键区域值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河岸带多尺度环境因子对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的影响第64-74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第65-67页
        一、实验设计第65-66页
        二、数据获取第66-67页
        三、数据处理第67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67-70页
        一、多尺度河岸带土壤性质的嵌套方差分析结果第67-68页
        二、多尺度河岸带土壤性质的多重比较结果第68-69页
        三、河岸带土壤性质与多尺度景观因子间的相关性第69-70页
    第三节 讨论第70-73页
        一、河岸带纵向景观梯度的土壤性质空间分布情况第70-71页
        二、河岸带横向断面梯度的土壤性质空间分布情况第71-72页
        三、河岸带垂直剖面梯度的土壤性质空间分布情况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多尺度影响因子分析第74-85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第75-76页
        一、实验设计第75页
        二、数据获取方法第75页
        三、数据分析方法第75-76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76-80页
        一、不同尺度下的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空间差异性第76-78页
        二、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与多尺度空间因素间的相关性第78-79页
        三、多尺度空间因子对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空间分异的贡献大小分析第79-80页
    第三节 讨论第80-83页
        一、剖面尺度土壤因子对反硝化酶活性的影响第80-81页
        二、河岸带断面尺度的调控因子对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作用第81-82页
        三、流域尺度的景观因子对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影响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七章 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对氮素的削减作用第85-99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第86-88页
        一、实验设计第86页
        二、土壤水、地下水采样器的设置与收集第86-87页
        三、数据获取第87-88页
        四、数据处理第88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88-93页
        一、河岸带区地下水中硝酸根浓度的空间分布情况第88-90页
        二、河岸区地下水中各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情况第90-91页
        三、河岸区水文地质、地形及土质特征第91-92页
        四、河岸区各浅层地下水井的水文特性第92-93页
    第三节 讨论第93-98页
        一、不同样地河岸区地下水硝酸根去除的主要过程分析第93-96页
        二、调控不同样地河岸区地下水硝酸根去除主要过程的环境因素第96-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99-100页
    第二节 论文创新点第100页
    第三节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2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937826,这篇论文共12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6.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