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1 喜树概述 | 第8-9页 |
1.1.1 喜树植物概述 | 第8页 |
1.1.2 喜树化学成分 | 第8-9页 |
1.2 内生真菌概述 | 第9-13页 |
1.2.1 内生真菌的定义 | 第9-10页 |
1.2.2 内生真菌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3 喜树内生真菌 | 第11-13页 |
1.3 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概述 | 第13-17页 |
1.3.1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1.3.2 醌类化合物 | 第14页 |
1.3.3 甾体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1.3.4 萜类化合物 | 第15页 |
1.3.5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1.3.6 其它类 | 第16-17页 |
1.4 SRAP概述 | 第17-19页 |
1.4.1 SRAP的原理及特点 | 第17-18页 |
1.4.2 遗传多态性及亲缘关系研究 | 第18页 |
1.4.3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 第18页 |
1.4.4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18页 |
1.4.5 其它应用 | 第18-19页 |
1.5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产喜树碱喜树内生真菌的筛选 | 第20-33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1 材料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 | 第20页 |
2.1.3 试剂 | 第20-21页 |
2.1.4 仪器 | 第21页 |
2.2 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2.2.1 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21页 |
2.2.2 内生真菌的纯化 | 第21-22页 |
2.3 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提取 | 第22页 |
2.3.3 内生真菌的培养 | 第22页 |
2.3.4 内生真菌产物提取 | 第22页 |
2.4 目标菌株的筛选 | 第22-23页 |
2.4.1 薄层层析鉴定 | 第22-23页 |
2.4.2 紫外分光光度检测 | 第23页 |
2.4.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23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2.5.1 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23页 |
2.5.2 薄层层析鉴定结果 | 第23-26页 |
2.5.3 紫外分析结果 | 第26-27页 |
2.5.4 高效液相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2.5.5 讨论 | 第28-29页 |
2.6 目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 第29-32页 |
2.6.1 目标菌株的培养 | 第29页 |
2.6.2 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 | 第29-30页 |
2.6.3 发酵特征的观察 | 第30页 |
2.6.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产喜树碱内生真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3-46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3.1.1 内生真菌 | 第33页 |
3.1.2 培养基 | 第33页 |
3.1.3 试剂 | 第33页 |
3.1.4 仪器 | 第33页 |
3.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3-36页 |
3.2.1 碳源种类对喜树碱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氮源种类对喜树碱产量的影响 | 第35页 |
3.2.3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 第35页 |
3.2.4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3.2.5 Box-Behnken实验设计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3.3.1 碳源对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氮源对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结果 | 第38-40页 |
3.3.4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结果 | 第40-41页 |
3.3.5 Box-Behnken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喜树内生真菌的SRAP分析 | 第46-57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4.1.1 菌种 | 第46页 |
4.1.2 培养基 | 第46页 |
4.1.3 试剂 | 第46-47页 |
4.1.4 仪器 | 第47页 |
4.1.5 引物 | 第47页 |
4.2 菌种培养及DNA提取 | 第47-49页 |
4.2.1 菌种培养及提取方法 | 第47-49页 |
4.2.2 菌株DNA提取与检测 | 第49页 |
4.3 喜树内生真菌基因组SRAP-PCR扩增 | 第49-50页 |
4.3.1 SRAP-PCR扩增条件 | 第49-50页 |
4.3.2 SRAP-PCR扩增产物检测 | 第50页 |
4.4 SRAP-PCR扩增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4.4.1 SRAP反应引物筛选 | 第50-51页 |
4.4.2 SRAP数据分析 | 第51页 |
4.5 喜树内生真菌SRAP方法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4.5.1 DNA提取检测 | 第51页 |
4.5.2 SRAP多态性 | 第51-52页 |
4.5.3 喜树内生真菌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2-55页 |
4.5.4 讨论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奖励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