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笋用林丰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研究

绿竹论文 笋用林论文 生理生化特性论文 丰产机理论文
论文详情
绿竹(Dendroclamopsis oldhami)是我国南方主要栽培的笋材两用的丛生竹种之一,在福建、台湾、浙江三省普遍栽培,具有生长迅速、成林快、笋期长、产量高、营养丰富等优点,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极好的生态效益。目前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研究基础仍然很薄弱,远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本文系统研究了绿竹笋用林生物量模型、竹林发笋长竹规律、笋期叶片光合呼吸特性、开花绿竹生理生化特性、笋营养特征、竹林施肥效应及竹林管理技术等内容,主要结果如下: 1 绿竹单株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胸径及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平均竹含水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秆枝叶含水率垂直分布随着竹高的升高而减少;平均竹各器官N、P、K含量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器官变幅不同,秆、根、蔸变幅较大,枝、叶变幅较小。 2 3个年度绿竹不同竹冠部位/不同发笋时期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异。比叶重发笋盛期高于初期和末期,且有随着竹株年龄增大而减小,随着竹冠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净光合速率盛期高于初期,光呼吸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则初期高于盛期,并且不同年龄、不同竹冠部位之间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N、P、K含量由初期至盛期逐渐减小,N含量1年生>2年生>3年生绿竹,以竹冠中部最高,P、K含量则有随着竹冠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竹株的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3 1年生、2年生开花绿竹与未开花绿竹相比,就平均值而言,比叶重、叶绿素总量分别减少12.75%和21.79%;净光合速率降低10.02%,光呼吸、暗呼吸速率分别提高64.52%、17.90%,说明开花绿竹较未开花绿竹同化能力降低,而异化能力增强;各器官N、P、K含量以地下部分差异比较明显,与未开花绿竹相比,根部N、P、K含量分别减少17.02%、33.76%、13.53%,竹蔸分别减少27.43%、66.63%、51.17%。而地上部分秆、枝、叶N、P、K含量开花绿竹较未开花绿竹有升高趋势。 4 绿竹幼竹高生长规律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历时约90d左右;在历时47d的昼夜生长量观测结果表明,夜总生长量是昼总生长量的1.874倍,持续降雨后,其昼夜生长量相差不大;气温和湿度是影响笋—幼竹高生长的关键因子;受温度和湿度等因子的影响,笋—幼竹昼夜24h生长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5 绿竹笋N、P、K含量由笋基部至尖部逐渐增加,尖部N、P、K含量分别是基部的2.16、2.58和1.48倍;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粗纤维含量由笋基部至笋尖逐渐减少,粗蛋白质则由笋基至笋尖部逐渐增加;氨基酸总量、必须氨基酸总量、半须氨基酸总量由笋基部至笋尖逐渐增加,尖部分别是基部的1.81、1.71和1.83倍,其中尖部至中部变幅较小,中部至基部变幅较大。 6 无机肥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出笋量和发笋个数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施肥总量>NPK比例>施肥方法,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NPK比例5:2:1,施肥总量1080kg·hm-2,施肥方法浇施,施肥总量对出笋量和发笋个数的影响显著,NPK比例对个体重影响显著,个体重有随N肥比例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NPK比例对竹笋N、P含量、蔗糖、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总量的影响显著,施肥总量对必需氨基酸总量的影响极显著,对竹笋N、P含量、还原糖、粗蛋白质、半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显著,施肥方法对半需氨基酸总量的影响显著;各因素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年龄竹株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从总体来看,施肥总量和NPK比例占主导因于,肥方法影响相对较小;各因素在发笋初期和盛期对不同年龄竹株叶片光合呼吸特性的影响不同,施肥总量和NPK比例影响较大,其中以施肥总量 720 kg·tun-2,NPK LL例 3:2*效果较明显,施肥方法影响较小;不同处理影响收益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施肥总t>w*t. K比例>施肥方法,施肥总量影响显著,收益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量为 1080kg·e”’处理较施肥量为720kg·ho”乍360kg·hlnZ分别增收 3336石4元4‘和 7094.38元hm“,NPK比例以 5:2a收益最高,施肥方法以浇施收益最高。7 有机肥一生长调节剂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鲜笋产量、发笋个数、单株发笋个数、及经济收益回归方程回归极显著,与施肥关系回归方程拟合良好,但施肥对个体重改良效果不显著。经济收益在有机肥 1.685t·Inn‘,生长调节剂 28.769L·hm”‘时达最大值为 11 048.7元·hm-2。吕 三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P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复合肥处理最高,K含量、粗纤维、半需氨基酸总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不施肥处理明显高于施肥处理。三种肥料处理对绿竹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发笋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发笋初期N、P、K含量施肥处理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以无机肥处理最高;盛期叶片N、P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末期N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P含量以不施肥处理最高,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表现出?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1-15页
1 试验地自然概况及材料第15页
2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第15-21页
    2.1 绿竹生长周期的划分第15-16页
    2.2 绿竹单株生物量及含水率测定第16页
    2.3 绿竹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测定第16页
    2.4 绿竹笋期叶片性状特征研究第16页
    2.5 开花绿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16-17页
    2.6 绿竹高生长节律研究第17页
    2.7 不同笋体部位营养特征第17页
    2.8 绿竹无机肥施肥效应研究第17-18页
    2.9 绿竹有机肥-生长调节剂施肥效应研究第18-19页
    2.10 不同肥料种类施肥效应研究第19页
    2.11 经营管理技术研究第19-20页
    2.12 生理生化指标及笋养分含量测定方法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75页
    3.1 绿竹单株生物量及各器官含水率、养分特征研究第21-25页
        3.1.1 标准竹各生长因子比较第21-22页
        3.1.2 绿竹生物量模型研究第22-23页
        3.1.3 绿竹各器官含水率变化规律第23-24页
        3.1.4 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比较第24-25页
    3.2 绿竹笋期叶片性状特性研究第25-27页
        3.2.1 比叶重比较第25页
        3.2.2 光合及呼吸性状比较第25-26页
        3.2.3 N、P、K含量比较第26-27页
    3.3 绿竹开花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第27-29页
        3.3.1 比叶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第27页
        3.3.2 光合和呼吸性状比较第27-28页
        3.3.3 各器官N、P、K含量比较第28-29页
    3.4 绿竹高生长节律研究第29-32页
        3.4.1 笋-幼竹生长节律第29-30页
        3.4.2 绿竹笋-幼竹昼夜生长量比较第30-31页
        3.4.3 绿竹笋-幼竹24h生长量变化第31页
        3.4.4 气象因子对绿竹高生长的影响第31-32页
    3.5 绿竹笋不同部位营养特征分析第32-33页
        3.5.1 竹笋元素含量比较第32页
        3.5.2 营养物质含量比较第32页
        3.5.3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比较第32-33页
    3.6 绿竹无机肥施肥效应研究第33-59页
        3.6.1 不同处理鲜笋产量因子比较第33-37页
        3.6.2 不同处理笋营养成分分析第37-42页
        3.6.3 不同处理笋期叶养分动态第42-48页
        3.6.4 不同处理生长期叶养分动态第48-52页
        3.6.5 不同处理笋期光合呼吸特性研究第52-57页
        3.6.6 经济效益分析第57-58页
        3.6.7 综合评价第58-59页
    3.7 绿竹有机肥-生长调节剂施肥效应研究第59-62页
        3.7.1 竹笋产量因子分析第59-60页
        3.7.2 经济效益评价第60-62页
    3.8 不同肥料施肥效应研究第62-65页
        3.8.1 竹笋营养元素含量比较第62页
        3.8.2 笋营养成分含量比较第62-63页
        3.8.3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分析第63-64页
        3.8.4 不同肥料对叶养分的影响第64-65页
    3.9 绿竹经营密度及年龄结构控制第65-68页
        3.9.1 竹笋产量因子分析第65-67页
        3.9.2 经济效益评价第67-68页
    3.10 留母时间对出笋量及新竹大小的影响第68页
    3.11 培土高度对笋品质的影响第68-71页
        3.11.1 培土高度对竹笋形态品质及出笋量影响第68-69页
        3.11.2 笋营养成分分析第69-71页
    3.12 不同土壤类型对笋品质的影响第71-73页
        3.12.1 竹笋N、P、K含量分析第71页
        3.12.2 竹笋营养成分分析第71-72页
        3.12.3 竹笋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分析第72-73页
    3.13 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第73-75页
4 结论与讨论第75-80页
    4.1 结论第76-78页
    4.2 讨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463625,这篇论文共8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5.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