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

决策树论文 景观格局论文 生态环境响应论文 生态环境评价论文 重庆市渝北区论文
论文详情
重庆市渝北区作为重庆主城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拓展区,建区以来在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承受了高强度的人为干扰过程,使地表景观及生态环境状况均发生较大变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作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的主体组成部分,未来一段时期,其必定面临着高强度开发的问题,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将表现得尤为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急需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支持。在地表覆被信息提取过程中,首先对遥感数据源的光谱和纹理特征进行分析。在分析不同类型的地表覆盖在TM/ETM遥感影像中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以样本均值光谱曲线及盒须图为工具,对各地类光谱的差异性及可分性进行归类;通过绘制纹理特征光谱曲线,确定了适用于特定覆盖类型分类的TM影像纹理特征。结合地质、地貌、土壤、DEM数据以及对目标地物的影像光谱、纹理认识,采用CART决策树构建基于决策规则的、适合多源数据的、复杂地区地表景观类型精确识别与提取的技术体系。在完成研究区地表覆盖状况准确提取的基础上,通过斑块类型水平的TA、PLAND、NP、PD、LPI、LSI,景观水平NP、PD、LSI、IJI、AI、CONTAG共12个景观指数,进行各地表覆盖类型动态变化的分析,挖掘区域景观发展规律;针对区域的城市建成区、道路、矿山等典型人工景观进行了扩展分析,揭露其发展特点与规律,为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区内气候、环境、经济社会数据开展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研究,重点分析了城市化进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建立了符合研究区实际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综合指数法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分区评价,确定了生态环境优质区、良好区、正常区、退化区的空间分布状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兼容影像特征、DEM、地貌、地质、土壤多源数据的遥感分类方法适用于地表景观破碎的丘陵区土地覆被信息提取,经实地验证分类精度较高,能满足研究需求,并完成了研究区1988年、2000年、2007年、2010年四期土地利用(建设用地、水体、草地、林地、耕地)信息的提取,精度分别达到71.89%,85.87%,78.8%和86.96%。(2)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区域建设用地、耕地、水体、草地、林地五类景观在1988-2010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景观面积不断减少并且破碎化严重;建设用地景观面积一直不断增加,且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趋势;林地景观在2000年前受到较大破坏,但之后面积大幅增加而斑块数量减少;草地景观变化与林地景观的规律正好相反,因此可以判断林地景观的变化应该或至少是造成草地景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耕地是区域景观中的主体类型,变化不明显。在1988-2007年渝北建成区发展主要是以片状蔓延式和轴向延展式为主要扩展模式,但2007年至2010年期间,则主要是以跳跃式扩展和轴向延展式为主;渝北区道路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得到了大力的扩展建设,道路密度明显增加,总体与城市建成区扩展模式相同;矿山开发对区内的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从2000年到2010年间区内矿山数量明显增多,开发强度加大。(3)结合城市化进程分析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可以看出区域气候、空气质量、水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这和区域的城市人工景观增多、城市建设工程规模扩大、人口大幅度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有密切关系。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划分出生态环境优质区、良好区、正常区、退化区四个分区,面积分别为:326.19km2,682.25km2,340.37km2,108.14km~2。最后根据渝北地理特征、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合理对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8页
    1.1 选题背景、意义及目的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3-20页
        1.2.1 地表覆盖遥感信息提取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3-15页
        1.2.2 景观格局演化的生态效应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5-20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20-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 研究区概况第23-26页
        1.4.1 自然地理情况第23-25页
        1.4.2 社会经济状况第25-26页
    1.5 取得主要成果第26-28页
第2章 兼容多源数据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第28-50页
    2.1 数据选择及数据预处理第28-33页
        2.1.1 数据源选取第28-29页
        2.1.2 数据准备与处理第29-32页
        2.1.3 数据评价第32-33页
    2.2 影像光谱及纹理特性分析第33-40页
        2.2.1 影像光谱特性分析第33-37页
        2.2.2 影像纹理特性分析第37-39页
        2.2.3 分类特征选取第39-40页
    2.3 基于决策树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第40-50页
        2.3.1 决策树遥感信息提取概述第40-42页
        2.3.2 分类实验第42-48页
        2.3.3 研究区多时期地表覆盖信息提取第48-50页
第3章 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分析第50-66页
    3.1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第50-51页
    3.2 地表景观格局与时空变化分析第51-66页
        3.2.1 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51-56页
        3.2.2 城市建设空间扩展分析第56-61页
        3.2.3 道路建设扩张分析第61-62页
        3.2.4 矿产资源开发动态分析第62-66页
第4章 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第66-85页
    4.1 景观格局对区域气候的潜在影响分析第66-68页
        4.1.1 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第66页
        4.1.2 研究区气候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第66-68页
    4.2 景观格局变化对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分析第68-72页
        4.2.1 研究区空气质量动态第68-70页
        4.2.2 景观格局变化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第70-72页
    4.3 区域水环境质量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第72-80页
        4.3.1 渝北区水环境质量动态第72-77页
        4.3.2 水质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第77-80页
    4.4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第80-85页
        4.4.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第80-81页
        4.4.2 生态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第81-85页
第5章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保护对策第85-98页
    5.1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第85-95页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85-86页
        5.1.2 评价方法与权重的确定第86-87页
        5.1.3 评价指标数据处理及归一化处理第87-91页
        5.1.4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第91-95页
    5.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第95-98页
结论与讨论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124,这篇论文共10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2.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