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

MIMO论文 预编码论文 信道状态信息论文 有限反馈论文
论文详情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技术大大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改善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作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MIMO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无线通信对数据传输速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促进了新型和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预编码技术就是在发射端利用信道状态信息对发送符号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系统容量为目的的信号处理技术。预编码技术的研究己成为无线通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在点对多点的广播信道中,由于各用户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不能协同接收信号。当各用户间的接收信号存在相互干扰时,也不能采用多用户检测的方法来避免干扰。因此在解决无线多用户MIMO广播信道多用户干扰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预编码技术。理论分析证明,采用DPC等预编码方法可以达到MIMO高斯广播信道的容量。因此对无线多用户MIMO广播信道的预编码技术研究,是解决把MIMO技术应用于新一代蜂窝系统或无线局域网的关键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零空间求解算法,用于基于块对角化预编码的用户天线选择过程。在最优的用户天线选择中,对于每种可能的情况,一般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计算相应天线矢量的零空间,计算复杂度比较高。新算法利用了各种天线选择情况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递推计算的方法,对已经求得零空间进行调整,得到新天线选择下的零空间。理论推导与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要低于直接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本文研究基于有限反馈的预编码技术。信道矢量的量化误差对多用户MIMO预编码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一般需要通过增加量化码本的大小,来提高系统的容量上限。但是,较大的码本同时也增加了预编码的开销。文中提出一种新的信道量化方式,采用两个码字的线性组合,来对信道矢量进行量化。仿真结果表明,在新方法中,可以选用较小的码本,来达到原有大码本的性能。因此降低了量化信道状态信息的开销,设计上也更具灵活性。本文针对多天线接收机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有限反馈的预编码方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容量性能。根据给定的码本,通过将各天线的接收信号合并,构成新的等效天线,以减少其与码字矢量之间的误差。然后,通过天线选择的方法,选择出次优的等效信道矢量,提高了预编码的性能。本文还展望了多用户MIMO预编码技术的研究方向。在天线选择算法、码本设计以及有限反馈预编码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9-10页
英文缩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MIMO 预编码技术研究概况第12-14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二章 MIMO 预编码技术第16-27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多用户MIMO 信道第16-22页
        2.2.1 系统模型第16-18页
        2.2.2 信道容量第18-20页
        2.2.3 用户调度第20-22页
    2.3 迫零/块对角化算法第22-25页
    2.4 有限反馈预编码方式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块对角化预编码的用户天线选择第27-35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用户天线选择的系统模型第27-29页
    3.3 零空间求取算法第29-33页
        3.3.1 奇异值分解算法第29-30页
        3.3.2 低复杂度零空间求取算法第30-31页
        3.3.3 两种算法计算复杂度比较第31-33页
    3.4 仿真结果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有限反馈预编码的信道量化方法第35-47页
    4.1 引言第35-36页
    4.2 有限反馈预编码系统模型第36-38页
    4.3 信道量化方法第38-43页
        4.3.1 量化流程第38-39页
        4.3.2 码本及量化阶设计第39-42页
        4.3.3 反馈码字选择及参数量化第42-43页
    4.4 性能仿真第43-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基于有限反馈的预编码方法第47-65页
    5.1 引言第47-48页
    5.2 多天线接收机预编码系统模型第48-51页
    5.3 低反馈量块对角化预编码方法第51-61页
        5.3.1 系统结构第51-55页
        5.3.2 预编码流程第55-60页
        5.3.3 性能分析第60-61页
    5.4 仿真结果第61-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65-67页
    6.1 主要结论第65-66页
    6.2 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71-72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72-7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114124,这篇论文共7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2.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