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量绿豆挂面的研制及品质改良研究

高含量论文 绿豆挂面论文 营养论文 加工特性论文 品质改良论文
论文详情
将绿豆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制成绿豆挂面,不仅能提升传统小麦挂面的营养价值,也可以促进杂粮杂豆的产业化水平;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绿豆挂面大多属于概念性产品,绿豆粉含量较低,不足10%,营养价值不高,为满足市场对高含量、高营养绿豆挂面的需求,本论文首先研究了绿豆粉对绿豆-小麦混合粉的理化性质、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以及对绿豆挂面制作结果、感官评价、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确定出实验室条件下绿豆粉的较高添加量;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谷朊粉对绿豆-小麦混合粉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以及对绿豆挂面制作结果、感官评价、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确定出谷朊粉的较适添加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别研究了复合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2:1)黄原胶、海藻酸钠对绿豆挂面感官评价、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得出绿豆挂面制作的合适配方;最后分别从蛋白、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黄酮、血糖生成指数六个指标分析了绿豆挂面的营养特性,并与小麦挂面做了比对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随着绿豆粉添加量的增大,混合粉蛋白含量上升,营养特性增强,面团的耐搅拌能力降低,淀粉糊化特性变差;绿豆挂面品质变差,当绿豆粉的添加量为50%,是实验室条件下绿豆挂面中绿豆粉的较高添加量。(2)随着谷朊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加工特性和绿豆挂面的品质得到改善,但是过量的谷朊粉可能对淀粉的溶胀起到抑制作用;在添加量为18%时,挂面的感官评价得分和断裂距离比达到最大,有效的改善了混合粉的加工特性和挂面的品质。(3)添加剂单因素试验:三种食品添加剂对挂面的感官评价、烹调特性、质构特性均有改善作用,复合乳化剂>黄原胶>海藻酸钠,三种食品添加剂的合适添加范围:复合乳化剂(以单甘酯计)为0.3%-0.5%,海藻酸钠为0.1%-0.3%,黄原胶为0.16%-0.32%。(4)添加剂响应面试验:以绿豆挂面的感官评价得分和断裂距离比为作为响应值,求得挂面的口感较佳、抗折断能力最强的配方为:复合乳化剂(以单甘酯计)0.49%,海藻酸钠0.30%,黄原胶0.32%,此条件下挂面的感官评分和断裂距离比分别为85.5和0.279。(5)绿豆挂面的营养特性:绿豆挂面中的蛋白和膳食纤维含量是小麦挂面含量的3倍以上,脂肪含量是小麦挂面含量的63%左右;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是小麦挂面的2倍多;黄酮是小麦挂面的1.7倍;GI为是小麦挂面的66.1%,可见,绿豆挂面比小麦挂面更营养,蛋白利用率将会更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及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对人体血糖变化的影响较低,更加适合普通人群、包括糖尿病人的食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绿豆的概述第12-14页
        1.1.1 绿豆的营养特性第12-13页
        1.1.2 绿豆的加工特性第13-14页
    1.2 小麦粉的概述第14-15页
        1.2.1 小麦粉的营养特性第14页
        1.2.2 小麦粉的加工特性第14-15页
    1.3 杂粮杂豆挂面研究现状的概述第15-19页
        1.3.1 常见杂粮杂豆挂面种类第15页
        1.3.2 常见杂粮杂豆挂面品质改良技术第15-19页
            1.3.2.1 化学技术第15-17页
            1.3.2.2 物理技术第17-18页
            1.3.2.3 生物技术第18-19页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绿豆粉对绿豆-小麦混合粉及其挂面品质的影响第21-32页
    2.1 前言第21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21页
        2.2.1 实验材料第21页
        2.2.2 实验仪器第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5页
        2.3.1 绿豆-小麦混合粉的制备第21-22页
        2.3.2 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2页
        2.3.3 绿豆-小麦混合粉粉质特性测定第22页
        2.3.4 绿豆-小麦混合粉糊化特性测定第22页
        2.3.5 绿豆挂面的制作方法第22-23页
        2.3.6 绿豆挂面感官评价标准第23-24页
        2.3.7 绿豆挂面烹调特性测定第24页
            2.3.7.1 烹调时间测定第24页
            2.3.7.2 熟断条率测定第24页
            2.3.7.3 烹调损失率测定第24页
            2.3.7.4 烹调吸水率测定第24页
        2.3.8 绿豆挂面质构特性测定第24-25页
            2.3.8.1 TPA实验第24页
            2.3.8.2 干挂面弯折实验第24-25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5-31页
        2.4.1 绿豆粉对绿豆-小麦混合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第25-26页
        2.4.2 绿豆粉对绿豆-小麦混合粉粉质特性的影响第26-27页
        2.4.3 绿豆粉对绿豆-小麦混合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第27-28页
        2.4.4 绿豆粉对绿豆挂面制作结果的影响第28页
        2.4.5 绿豆粉对绿豆挂面感官评价的影响第28-29页
        2.4.6 绿豆粉对绿豆挂面烹调特性的影响第29-30页
        2.4.7 绿豆粉对绿豆挂面质构特性的影响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品质改良剂对绿豆-小麦混合粉及其挂面品质的影响第32-52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2-33页
        3.2.1 实验材料第32页
        3.2.2 实验仪器第32-33页
    3.3 实验方法第33-35页
        3.3.1 原料的复配第33页
        3.3.2 混合粉粉质特性测定第33页
        3.3.3 混合粉糊化特性测定第33页
        3.3.4 挂面的制作方法第33-34页
        3.3.5 挂面感官评价测定第34页
        3.3.6 挂面烹调特性测定第34页
        3.3.7 挂面质构特性测定第34页
        3.3.8 响应面实验第34-35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5-52页
        3.4.1 谷朊粉对混合粉加工特性及绿豆挂面品质的改良实验第35-39页
            3.4.1.1 谷朊粉对绿豆-小麦混合粉粉质特性的影响第35页
            3.4.1.2 谷朊粉对绿豆-小麦混合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第35-36页
            3.4.1.3 谷朊粉对绿豆挂面制作结果的影响第36-37页
            3.4.1.4 谷朊粉对绿豆挂面感官评价的影响第37页
            3.4.1.5 谷朊粉对绿豆挂面烹调特性的影响第37-38页
            3.4.1.6 谷朊粉对绿豆挂面质构特性的影响第38-39页
            3.4.1.7 本节小结第39页
        3.4.2 食品添加剂的单因素实验第39-43页
            3.4.2.1 添加剂对绿豆挂面感官评价的影响第39-40页
            3.4.2.2 添加剂对绿豆挂面烹调特性的影响第40-42页
            3.4.2.3 添加剂对绿豆挂面质构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3.4.2.4 本节小结第43页
        3.4.3 食品添加剂的响应面实验第43-52页
            3.4.3.1 响应面试验的设计及结果第43-44页
            3.4.3.2 响应面试验的方差分析第44-46页
            3.4.3.3 响应面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第46-50页
            3.4.3.4 响应面试验的验证第50-51页
            3.4.3.5 本节小结第51-52页
4 绿豆挂面的营养特性分析第52-61页
    4.1 前言第52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52页
        4.2.1 实验材料第52页
        4.2.2 实验仪器第52页
    4.3 实验方法第52-56页
        4.3.1 挂面的制作方法第52-53页
        4.3.2 基本理化营养指标的测定第53页
        4.3.3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第53-55页
        4.3.4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55页
        4.3.5 血糖生成指数含量的测定第55-56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4.4.1 基本理化指标分析第56-57页
        4.4.2 氨基酸含量分析第57-58页
        4.4.3 黄酮含量分析第58-59页
        4.4.4 血糖生成指数分析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61-64页
    5.1 结论第61-62页
    5.2 创新点第62-63页
    5.3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136223,这篇论文共7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