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

真论文 审美观论文 民歌俗曲论文 传奇戏曲论文 古琴论文
论文详情
“真”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其从道家思想中滥觞伊始历经几千年,对我国审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识席卷整个社会,影响之大堪称空前。而当前学术界对于此时期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识对音乐领域的影响,至今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此作为出发点和目的,本文将从以“真”为美审美意识产生的历史原因及社会土壤;李贽、冯梦龙等文人以“真”为美美学思想在音乐上的体现;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对于明清俗曲、戏曲等艺术形式发展的意义几方面,系统详尽地来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此同时,明代的统治也愈来愈腐朽,上层阶级穷奢极欲,政治倒行逆施。文人为了冲破程朱理学僵死的教条和古板的八股取士带来的束缚,一直努力寻求出路。王学的应运而生及王学后学的大昌对当时思想界带来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至文人阶层,下至市井民众,在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上都表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都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解放、物质上的现实享受为目的。本文第一章运用历史分析法从经济、政治及哲学、文学、佛教之禅宗四个方面剖析明末的历史背景,以此来说明,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识发生、发展至最终席卷整个社会的必然性。也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前提。在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古代中国,文人往往是直接引领整个社会审美趣味变迁的主体。明中叶至清初,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影响,李开先、徐渭、李贽、汤显祖、冯梦龙等一批文人学士在诸如小说、戏曲等文艺方面显现出共同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主张。他们都重视真重视自然,倡导真情。在音乐方面的美学主张主要体现在民歌俗曲、戏曲、古琴三方面。本文第二章首先从传播学的角度,高度肯定了李开先、袁宏道、冯梦龙三人对民歌俗曲传播、发展的意义;其次,笔者将明清戏曲本色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明中叶嘉靖、隆庆年间——戏曲本色论的展开阶段;明万历年间至明末——戏曲本色论的深入阶段;清初——戏曲本色论的结穴阶段。并分别对每阶段代表性人物的戏曲本色理论进行分析比较,按照顺序依次是:展开阶段的徐渭、何良俊;深入阶段的沈璟、王骥德;结穴阶段的李渔。以历时性研究为主,共时性研究为辅,力求把明清戏曲本色论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后,通过分析李贽“琴者,心也”美学命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对它的重大美学价值进行肯定,这个命题的提出是对影响几千年的琴道观念“琴者,禁也”的公然反抗,也是对“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千年定论的公开挑战。明清时期文化权利下移,文人阶层纷纷参与到民歌、戏曲等艺术的创作中来,他们以“真”作为审美标准,这自然而然地对一些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在音乐方面的影响,以明清俗曲、戏曲、古琴等由文人参与创作的艺术形式为最。本文第三章,笔者运用现象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通过对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对于明清俗曲、戏曲等艺术形式产生的影响进行详尽分析,来体现它对明清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以“真”为美审美观的影响下,明清俗曲表现出发展状态的双向并行、地域特征减弱、偷情跳槽类妓女题材的民歌大量涌现等特征;其次,传奇戏曲的发展特征也表现在语言风格通俗化、代言体特性得到强调、创作的以“情”为本、题材“尚实”、“寓言”等倾向几方面;甚至几千年来一直以“正中平和”为审美理想,以“清微淡远”为审美宗旨的古琴音乐,在演奏中也出现由“写意”转向“写实”、情感的抒发和抑制并存等现象。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4页
第一章 以“真”为美审美意识产生的历史原因及社会土壤第14-22页
    1.1 经济第14-15页
    1.2 政治及哲学第15-16页
    1.3 文学第16-18页
    1.4 宗教之禅宗第18-22页
第二章 李贽、冯梦龙等人以真为美美学思想在音乐上的体现第22-40页
    2.1 肯定作为“民间性情之响”的民歌俗曲第22-26页
        2.1.1 李开先第22-23页
        2.1.2 袁宏道第23-25页
        2.1.3 冯梦龙第25-26页
    2.2 对戏曲“本色”的看法第26-35页
        2.2.1 明中叶嘉靖、隆庆年间——戏曲本色论的展开阶段第26-29页
        2.2.2 明万历年间至明末——戏曲本色论的深入阶段第29-32页
        2.2.3 清初——戏曲本色论的结穴阶段第32-35页
    2.3 提出“琴者,心也”的古琴美学思想第35-40页
        2.3.1 李贽第35-40页
第三章 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对于明清俗曲、戏曲等艺术形式发展的意义第40-52页
    3.1 明清俗曲第40-44页
        3.1.1 民歌俗曲在发展上的“双向并行”第40-41页
        3.1.2 在“真情”的旗号下,民歌的地域特征减弱第41-42页
        3.1.3 偷情、跳槽类民歌大肆风行第42-43页
        3.1.4 娼妓题材大量介入民歌之中第43-44页
    3.2 戏曲第44-49页
        3.2.1 戏曲语言风格的通俗化第44-45页
        3.2.2 戏曲代言体特性得到强调第45-46页
        3.2.3 传奇戏曲创作的以“情”为本第46-47页
        3.2.4 传奇戏曲题材的“尚实”、“寓言”倾向第47-49页
    3.3 古琴音乐第49-52页
        3.3.1 由“写意”转向“写实”第49-50页
        3.3.2 情感的抒发和抑制并存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5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74022,这篇论文共5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7.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