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铟锡薄膜的电子束蒸发制备及其电学性质的研究

氧化铟锡论文 电子束蒸发论文 压阻效应论文 响应因子论文
论文详情
氧化铟锡(ITO)由于其在可见光区的高透射率和低电阻率,作为一种透明导电薄膜被广泛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器等各种光电设备中。作为一种能被用于高温的压阻材料,国外对其压阻效应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新的研究还在不断地展开,但是国内对此的研究还相当少。本文意在通过测量氧化铟锡的电阻温度系数(TCR)和室温下的响应因子来研究氧化铟锡的压阻效应。使用电子束蒸发技术,选择合适的生长参数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所需的氧化铟锡薄膜,进行了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光学性质等常规测量,并研究了退火对薄膜性质的影响。然后用光刻和刻蚀的方法制作电学测试所需的图形。对于ITO薄膜的电学测试包括对其电阻温度系数和响应因子的测量两部分。前者是用黑体辐射来改变ITO样品的温度,测量在不同温度下的薄膜电阻值,并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拟合温度下降阶段ITO样品电阻值的变化,并从拟合参数中得到其电阻温度系数和激活能。后者是在室温下,通过改变薄膜一端的位移,测量不同应变下ITO图形样品的电阻值,计算得到其响应因子。由于ITO样品的电阻值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随着时间的漂移量,所以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这一漂移量带来的影响。同时还估算了由于测试电流产生的焦耳热引起的温升,证明温升引起的电阻变化远远小于压阻效应,可以忽略。实验中分别测量ITO样品在拉应变和压应变不同条件下的响应因子,得到的响应因子大约为-2.1。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ITO薄膜简介第12-13页
    1.3 ITO薄膜的应用第13-14页
    1.4 ITO薄膜的发展前景第14-16页
    参考文献第16-17页
第二章 ITO薄膜的制备第17-28页
    2.1 真空蒸发沉积原理第17-18页
    2.2 真空蒸发系统第18-23页
    2.3 薄膜厚度和沉积速率的控制第23-24页
    2.4 薄膜生长的主要工艺参数第24-27页
    参考文献第27-28页
第三章 薄膜结构和性能测试第28-38页
    3.1 膜厚的测量第28-29页
    3.2 四探针法测量薄膜的方阻第29-30页
    3.3 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透射率第30-31页
    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1-32页
    3.5 X射线散射(XRD)的原理第32-33页
    3.6 薄膜电学性能的测量第33-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四章 实验第38-47页
    4.1 基片的选择第38页
    4.2 电子束蒸发制备ITO薄膜第38-39页
    4.3 光刻工艺第39-44页
    4.4 湿法刻蚀第44页
    4.5 退火设备简介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第47-65页
    5.1 退火对ITO薄膜电阻率的影响第47-48页
    5.2 退火对ITO薄膜透射率的影响第48-49页
    5.3 ITO薄膜XRD数据分析第49-51页
    5.4 ITO薄膜的XPS分析第51-53页
    5.5 TCR测量及讨论第53-56页
    5.6 响应因子的计算第56-62页
    5.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本人在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文章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198922,这篇论文共6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4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