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松茸论文 多糖论文 抗肿瘤论文
论文详情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S. Ito et Imai) Sing.)是一种与松属或栎属植物共生形成的外生菌根食用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松茸多糖是松茸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国内对松茸多糖的研究重点侧重于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等药理和功效,对结构研究较少。本文对松茸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肿瘤活性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松茸的化学组成为:水分9.14%,粗蛋白19.21%,粗纤维7.40%,粗脂肪4.00%,灰分8.28%,总糖48.37%,粗多糖10.61%。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以多糖提取率和氧自由基清除率(ORAC值)为响应指标,得到超声辅助水提松茸多糖工艺的最优参数为超声时间6min,超声功率234W,液料比为16,超声处理后经沸水浴提取2h,此时多糖得率为5.76±0.05%,ORAC值为423.80±9.43μmol Trolox/g。松茸多糖TM-P经DEAE Sepharosse Fast Flow柱层析分级,得到TM-P1,TM-P2和TM-P3三个组分,其中TM-P2的ORAC值最高,达2100.44±25.32μmol Trolox/g。经气相色谱分析,TM-P1、TM-P2和TM-P3三个组分的单糖组成摩尔比分别为:TM-P1为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1.9:7.7:4.0;TM-P2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5.9:1.1;TM-P3为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2.2:5.1:4.9。TM-P1主要由→3,6)-Glcp-(2→、→6)-Glcp-(1→和→6)-Galp-(1→组成;TM-P2主要以→6)-Glcp-(1→、Glcp-(1→组成;TM-P3主要是以→3,6)-Glcp-(2→、→6)-Galp-(1→和Galp-(1→组成。TM-P1,TM-P2和TM-P3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抗肿瘤活性较高的组分为TM-P2,其次是TM-P1。当TM-P2的浓度为4mg/ml,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7.98±1.08%和59.04±3.78%。经Sephadex G-75层析柱分离纯化,从TM-P1中分离出活性组分TM-P1A,分子量为361309Da,ORAC值为211.80±4.68μmol Trolox/g;TM-P2得到TM-P2A和TM-P2B两个组分,平均分子量为372443Da和4796Da,其ORAC值分别为268.66±5.02μmolTrolox/g和2475.33±15.32μmol Trolox/g。TM-P1A、TM-P2A和TM-P2B的单糖组成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8.7:1.8、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3.9:17.7:7.9、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8.9:1.3。经NMR分析得:TM-P1A是一种直链多糖,主要由α-1,6-吡喃型葡萄糖构成,另有少量吡喃甘露糖和吡喃半乳糖以1,6-糖苷键与之相连;TM-P2A是一种由β-1,6-吡喃型葡萄糖构成的无支链多糖,另外含有少量α-1,6-吡喃型葡萄糖、β-1,6-吡喃型半乳糖和β-1,6-吡喃型甘露糖;TM-P2B主要由β-1,6-吡喃型葡萄糖构成,无支链,有少量β-1,6-吡喃型半乳糖和β-1,6-吡喃型甘露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真菌多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 松茸概述第14-16页
    1.3 松茸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松茸多糖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松茸多糖的生物活性第17-19页
        1.3.3 松茸多糖的结构鉴定第19-20页
    1.4 本论文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1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及意义第20页
        1.4.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6页
第二章 松茸抗氧化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第26-43页
    2.1 前言第26-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2.2.1 材料第27页
        2.2.2 主要试剂第27页
        2.2.3 主要仪器第27-28页
        2.2.4 主要工艺流程第28-29页
        2.2.5 实验方法第29-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39页
        2.3.1 松茸基本成分测定结果第31页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33页
        2.3.3 响应面数学模型优化松茸多糖提取工艺第33-38页
        2.3.4 不同工艺松茸多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第38页
        2.3.5 松茸多糖基本组分和成分分析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第三章 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组分分析及活性成分筛选第43-64页
    3.1 前言第4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3-48页
        3.2.1 主要试剂第43-44页
        3.2.2 主要仪器第44-45页
        3.2.3 实验方法第45-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0页
        3.3.1 松茸多糖的得率和纯度第48页
        3.3.2 松茸多糖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 柱层析第48-50页
        3.3.3 松茸多糖各组分糖醛酸含量第50-52页
        3.3.4 松茸多糖各组分单糖组成第52-54页
        3.3.5 松茸多糖各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4-56页
        3.3.6 松茸多糖各组分的糖苷键分析第56-58页
        3.3.7 松茸多糖各组分分子量的分布第58-59页
        3.3.8 松茸多糖各组分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第四章 松茸多糖的结构鉴定及其构效关系初探第64-79页
    4.1 前言第6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4-66页
        4.2.1 主要试剂第64-65页
        4.2.2 主要仪器第65页
        4.2.3 实验方法第65-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6页
        4.3.1 TM-P1 和 TM-P2 经 Sephadex G-75 柱层析结果第66-68页
        4.3.2 TM-P1A、TM-P2A 和 TM-P2B 单糖组成分析第68-70页
        4.3.3 NMR 分析第70-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录第8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22121,这篇论文共8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5.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