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苓散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轮状病毒肠炎论文 婴幼儿论文 苍苓散论文 临床研究论文 SIgA论文 肠道菌群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从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及临床证候改善情况等角度着眼,客观规范地评价中药苍苓散治疗小儿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并观察苍苓散对肠道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地复方新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的目标人群为6个月~2岁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中心随机化分配系统分为中药苍苓散组和思密达组,分配比例1:1,治疗组口服中药苍苓散(药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一剂,3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予以思密达口服,<1岁,1/3包,每天3次;6月~1岁,1/3包,每天3次;-2岁,1/2包,每天3次,3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等。2.实验研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前后粪便中SIgA含量,以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技术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前后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含量。结果:1.治疗后苍苓散组的总有效率为96.16%,思密达组总有效率为79.17%,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2.苍苓散组、思密达组止泻时间分别为2.53±1.35天、4.37±1.68天,两者的止泻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3.苍苓散组、思密达组腹胀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54天、5.42±1.93天。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4.苍苓散组、思密达组饮食恢复时间分别为3.47±1.52天、5.86±1.81天。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苍苓散组优于思密达组;5.治疗后两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的SIgA含量数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两组SIgA含量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苍苓散组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分别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对乳酸菌与大肠杆菌比值、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分别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SIgA分别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进行相关分析,治疗前后SIgA含量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治疗前后SIgA含量与乳酸杆菌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苍苓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临床疗效可靠,苍苓散能迅速起到止泻,消除腹胀,改善患儿食欲,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2.治疗三天,苍苓散可能具有促进轮状病毒感染急性期肠粘膜SIgA分泌作用;苍苓散早期治疗机制可能并非直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起作用,可能存在其他作用靶点。也可能与标本采集时间节点的选取有关;3.在轮状病毒肠炎中乳酸杆菌可能对SIgA的分泌具有刺激作用。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30页
    第一节 中医学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第12-19页
        一、古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第12-15页
            (一) 病名的认识第12页
            (二) 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2-14页
            (三) 中医治疗的认识第14-15页
            (四) 病后调护的重视第15页
        二、现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第15-19页
            (一) 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5-16页
            (二) 中医的内外治疗研究第16-19页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第19-22页
        一、流行病学第19-20页
        二、病因研究第20页
        三、发病机制第20-21页
        四、治疗第21-22页
        五、小结第22页
    第三节 粘膜免疫的研究进展第22-26页
        一、粘膜免疫对机体感染的防治机制第22-24页
        二、粘膜免疫的主效因子——SIgA第24-25页
        三、中医药对肠粘膜免疫的调节作用第25-26页
        四、小结第26页
    第四节 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第26-29页
        一、肠道微生态研究概述第26-27页
        二、主要肠道细菌第27页
        三、微生态研究方法第27-28页
        四、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第28-29页
    第五节 述评与展望第29-30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30-52页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第30-38页
        一、研究对象第30-32页
        二、研究方法第32-34页
        三、实验记录第34-38页
        四、统计分析第38页
    第二节 结果第38-45页
        一、一般数据比较第38-39页
        二、疗效分析第39-41页
        三、实验结果第41-45页
    第三节 讨论第45-52页
        一、湿邪致病第45页
        二、苍苓散组方的理论依据第45-48页
        三、苍苓散对轮状病毒肠炎肠粘膜免疫的调节第48-49页
        四、苍苓散对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调节第49-51页
        五、SIgA与肠道菌群第51-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9621,这篇论文共6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8.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