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成都地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浅析

农村商业银行论文 不良贷款论文 金融风险论文
论文详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农民收入低下,金融供给不足,“虹吸现象”严重,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匾乏、金融服务不到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支柱的农村信用社,其服务主要是面向农村地区,但是这些年来农村形势和信用社本身经营模式的变化,一些信用社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政策导向意义。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府开始改制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商业银行,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比如:成都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于2010年整体改制成为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是在各商业银行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始终位居最高。降低不良贷款已成为防范和化解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重点,更是当前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工作。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三农”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地区农业所占比重很低,有些甚至只占5%以下。作为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民,虽然其农民身份没有改变,但大都已不再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劳作,对支农服务的要求较少,这些地区的信用社实际上已经实行了商业化经营。于是,国家对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现代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商业银行一样,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管理中要重视不良贷款问题,要尽量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对已有的不良贷款要及时化解其风险,以免对银行的运营造成不良影响。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成都地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进行了一定浅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全文的导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视角和目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和不足。随着中国越来越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对中国经济金融问题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国内背景的分析和考虑,而必须同时重视到国内和国际双重环境。所以,本文从多方面考察了选题研究的背景。为了清楚说明问题,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还介绍了与论文研究有关的一些理论,并对关键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笔者对不良贷款的界定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主要是采用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法”来界定贷款的种类。其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归为不良贷款。对国内研究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第二章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问题。由不良贷款引发的风险分为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内部影响又分为三个板块,不良贷款影响了银行利润的创造,从而削弱了银行资本的赢利性;不良贷款使银行资本回收变慢,从而会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良贷款使银行损失了资产和利润,从而影响了银行的偿付能力。外部影响的分析,笔者主要是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入手,认为不良贷款加剧了银行体系脆弱性,从而更容易产生银行危机,甚至引起金融危机的爆发。第三章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外部原因的分析包括: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继承了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有些中小企业关停并转,从而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信用环境差和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这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原因;同时,金融监管不力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从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贷款调查与审查和贷后管理不到位、内控制度失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途径。文中对几种不同的化解途径进行了分别介绍,比如:签订不良贷款管理责任书、集中诉讼、资产证券化处理、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签订资产管理合同以及不良资产重组等。这几种方式主要是从银行本身出发,对已经存在了的不良贷款进行处置的方法。第五章对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不良贷款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其实,化解不良贷款的最佳途径是从源头控制住不良贷款的发生。笔者主要是从银行自身角度出发,来分析如何控制和管理贷款风险以达到降低不良贷款发生概率的目的。比如:建立比较专业化的银行管理体系,完善银行的授信业务流程,实行风险总监派驻制,建立区域审批中心,强化担保措施,健全约束考核机制等。同时,也要建立各种贷款的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已达到有效的贷后控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导论第13-27页
    1.1 研究主题第13页
    1.2 研究的背景第13-16页
        1.2.1 国际相关背景第13-15页
        1.2.2 国内相关背景第15-16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视角和目的第17-18页
    1.5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第18-24页
        1.5.1 不良贷款的界定第18-21页
        1.5.2 国内研究银行不良贷款的概述第21-24页
    1.6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24-26页
        1.6.1 研究方法第24页
        1.6.2 研究思路第24-26页
    1.7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第26-27页
        1.7.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6页
        1.7.2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第26-27页
2.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其影响第27-35页
    2.1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第27-29页
    2.2 不良贷款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偿付能力第29-30页
    2.3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第30-35页
3.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第35-43页
    3.1 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原因分析第35-38页
        3.1.1 银行历史因素分析第35-36页
        3.1.2 国家产业政策因素第36-37页
        3.1.3 信用环境和相关法制因素第37页
        3.1.4 金融监管因素第37-38页
    3.2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原因分析第38-43页
        3.2.1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第38-39页
        3.2.2 农村商业银行业务限制第39-40页
        3.2.3 贷款管理制度问题因素第40-41页
        3.2.4 农村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失效第41-43页
4.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途径第43-55页
    4.1 签订不良贷款清收管理责任书第43-44页
        4.1.1 签订不良贷款清收管理责任书的概念第43-44页
        4.1.2 签订不良贷款清收管理责任书的效用第44页
    4.2 不良贷款集中诉讼第44-45页
        4.2.1 不良贷款集中诉讼的概念和操作方式第44-45页
        4.2.2 不良贷款集中诉讼的成效第45页
    4.3 证券化处理模式第45-48页
        4.3.1 证券化的技术关键第46页
        4.3.2 证券化的交易程序第46-48页
    4.4 不良贷款出售模式第48-51页
        4.4.1 银行不良贷款出售价值的确定第49-50页
        4.4.2 不良贷款剥离中可能的纠纷问题第50-51页
    4.5 签订资产管理合同的模式第51-52页
    4.6 不良贷款重组模式第52-55页
        4.6.1 不良贷款重组的适用范围第52-53页
        4.6.2 不良资产重组的方式第53-55页
5.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控制分析第55-61页
    5.1 建立集中化和扁平化的管理体系第55-56页
    5.2 改革和完善授信流程第56-57页
    5.3 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第57-58页
    5.4 强化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第58-59页
    5.5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第59-61页
6.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后记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573321,这篇论文共6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9.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2.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