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楼板空间组合效应

组合框架论文 楼板论文 空间组合效应论文 框架-核心筒论文
论文详情
楼板空间组合效应对组合框架结构的抗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论文对组合框架结构楼板空间组合效应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了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受力机理、设计方法、数值模型及其对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梁-壳混合模型对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展开研究。在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 (2005r2)平台上建立了梁-壳混合模型,并对混凝土开裂模型、受拉钢筋本构以及总体建模方案等问题展开讨论。模型经过大量试验和算例的验证。楼板空间组合效应和梁柱节点非线性是影响组合框架抗侧行为的两个关键因素,对于工程中常用的完全剪力连接组合框架,滑移效应可以忽略。(2)建立了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组合框架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分别基于壳-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和梁-壳混合有限元模型提出了组合框架梁梁端极限有效宽度和刚度放大系数简化设计公式。建议公式经过组合框架结构体系试验结果和数值算例的充分验证,相比已有规范和文献的建议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3)提出了非线性分析中合理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高效全杆系模型。建立了适用于组合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纤维模型,重点改进了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将两个极限状态有效宽度公式和传统纤维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可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纤维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发了组合结构非线性分析子程序包COMPONASP-MARC (Version1.0),并应用于各种荷载工况下各类构件的非线性分析,充分验证了其精度和数值稳定性。(4)研究了楼板空间组合效应对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将开发的子程序包应用于组合框架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中,结果表明忽略楼板空间组合效应可能高估结构自振周期,低估地震作用和结构位移响应,对薄弱层位置、出铰位置和顺序、破坏机制、塑性损伤程度等判断产生较大偏差。因此,必须合理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论文提出的可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纤维模型以及开发的组合结构非线性分析子程序包可为组合结构体系地震灾变行为研究提供强大的工具。本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815006),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和应用现状及不足第10-14页
        1.2.1 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数值模型第10-12页
        1.2.2 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第12-14页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总体思路第14-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3.2 总体思路第15-18页
第2章 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梁-壳混合模型和受力机理研究第18-43页
    2.1 概述第18-19页
    2.2 组合框架结构的梁-壳混合有限元模型第19-28页
        2.2.1 钢梁和钢柱的有限元模型第19-20页
        2.2.2 混凝土楼板的有限元模型第20-27页
        2.2.3 钢梁和混凝土楼板空间协同工作第27页
        2.2.4 梁柱节点的非线性第27-28页
    2.3 验证与讨论第28-42页
        2.3.1 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第28-31页
        2.3.2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第31-32页
        2.3.3 钢-混凝土平面组合框架第32-38页
        2.3.4 钢-混凝土多层空间组合框架第38-42页
    2.4 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基于承载力和刚度等效的楼板空间组合效应模型第43-82页
    3.1 概述第43-44页
    3.2 基于承载力等效的组合框架梁有效宽度第44-62页
        3.2.1 精细有限元模型及基本定义第44-48页
        3.2.2 极限状态边节点梁端负弯矩楼板有效宽度第48-55页
        3.2.3 极限状态边节点梁端正弯矩楼板有效宽度第55-59页
        3.2.4 边节点公式对于中节点的适用性第59页
        3.2.5 公式讨论第59-62页
    3.3 基于刚度等效的组合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第62-75页
        3.3.1 有限元模型及基本定义第62-63页
        3.3.2 侧向力作用下组合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第63-66页
        3.3.3 算例验证第66-75页
    3.4 试验验证与讨论第75-80页
    3.5 小结第80-82页
第4章 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纤维模型第82-118页
    4.1 概述第82-84页
    4.2 杆系结构非线性求解全过程概述第84-86页
    4.3 截面的本构关系第86-92页
        4.3.1 组合截面的定义及其纤维离散第87-89页
        4.3.2 截面刚度矩阵和截面广义应力的求解第89-92页
    4.4 材料的单轴本构关系第92-98页
        4.4.1 混凝土材料的单轴本构关系第92-97页
        4.4.2 钢材和钢筋的单轴本构关系第97-98页
    4.5 数值处理与程序实现第98-100页
    4.6 应用与验证第100-113页
        4.6.1 钢筋混凝土构件第100-102页
        4.6.2 钢-混凝土组合梁第102-109页
        4.6.3 钢管混凝土构件第109-113页
    4.7 数值稳定性测试第113-116页
    4.8 小结第116-118页
第5章 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组合框架纤维模型第118-138页
    5.1 概述第118-119页
    5.2 模型原理第119-129页
        5.2.1 两个极限状态和三个有效宽度第119-123页
        5.2.2 修正的楼板钢筋和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第123-127页
        5.2.3 程序实现第127-129页
    5.3 试验验证第129-137页
        5.3.1 Udagawa 和 Mimura 试验第129-132页
        5.3.2 Bursi 和 Gramola 试验第132-133页
        5.3.3 Nakashima 等人试验第133-135页
        5.3.4 Tagawa 等人试验第135-136页
        5.3.5 聂建国等人试验第136-137页
    5.4 小结第137-138页
第6章 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纤维模型的应用与讨论第138-180页
    6.1 概述第138-139页
    6.2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第139-156页
        6.2.1 算例参数第139页
        6.2.2 自振特性第139-141页
        6.2.3 时程分析第141-156页
    6.3 组合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第156-178页
        6.3.1 算例参数第156-161页
        6.3.2 自振特性第161-162页
        6.3.3 时程分析第162-178页
    6.4 小结第178-18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80-184页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80-181页
    7.2 对组合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的建议第181页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81-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0页
致谢第190-19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92-19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416521,这篇论文共19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8.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9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