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研究

西部地区论文 现代农业论文 发展模式论文 计量分析论文 综合评估论文
论文详情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告一段落,但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本论文通过分析评价西部现代农业,找出西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改造,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全面迅速发展。因此,本论文研究重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构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体系,评价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化和组织形式等影响因素。其二,探寻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促进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化和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改造,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促进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本论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AHP)、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分析、CD生产函数和波拉特法等经济计量模型,分析评价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科技水平、信息化水平、产业化、农业科技园区绩效和农业绩效。其研究结论为:(1)综合评价了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其分析评价的结论:总体水平还很低,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发展阶段;A.西部现代农业投入水平逐年上升,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西部农业投入要素的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管概率和劳均耕地面积这三个权重较大的指标得分值都偏低。B.西部农业产出水平变化很大,达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实现阶段。从二级指标来看,粮食单产、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C.西部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增长缓慢,水平较低,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D.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缓慢提高,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其中,森林覆盖率增长较快,总体水平较高,2009年为25%,达标率为83.33%,但是区域间不平衡。(2)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农业生产条件水平较高,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等6个省份生产条件水平一般,重庆、贵州、宁夏、青海等4个省份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西藏的农业生产条件极差。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电气化对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农业机械化,接着是化学化,而水利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小。(3)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定。采用波拉特法,以1999—2009年的数据为例测度并得出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仅处于起步阶段;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与农业产值之间显著相关。(4)测算陕西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其结果: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等要素的平均增长率和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低水平的农业科技成为制约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5)构建了适应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有效模式:“市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和“政府+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农户”,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主要模式,得出了西部地区产业化利益分配,即从长远发展看,采用合作式和股份制比较有效。(6)对西部地区典型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①示范效果: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效果在六个科技园区中得分最高,其次依次是云南红河科技园区、内蒙古赤峰科技园区、宁夏吴忠科技园区、甘肃定西科技园区、贵州贵阳科技园区、青海西宁科技园区。其中,青海西宁科技园区的示范效果最弱。②资金效应:内蒙古赤峰资金效益最好,依次是贵州贵阳科技园区、陕西杨凌科技园区、青海西宁科技园区、云南红河科技园区、宁夏吴忠科技园区、甘肃定西科技园区。其中资金效益最弱是甘肃定西科技园区。③社会效益:青海西宁科技园区社会效益最好,其次依次是陕西杨凌科技园区、内蒙古赤峰科技园区、宁夏吴忠科技园区、甘肃定西科技园区、贵州贵阳科技园区、云南红河科技园区。④综合分析: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实力最强,其次依次是内蒙古赤峰科技园区、青海西宁科技园区、宁夏吴忠科技园区、贵州贵阳科技园区、云南红河科技园区、甘肃定西科技园区。(7)对西部各省2009年现代农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为:现代农业发展绩效最大是内蒙古,依次是重庆、四川、西藏、云南、广西、宁夏、陕西、贵州、新疆、青海、甘肃。其中绩效最弱的是甘肃。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6-23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6-20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20-23页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1 研究思路第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3 研究方法第24页
    1.5 创新之处第24-25页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5-37页
    2.1 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第25-28页
        2.1.1 比较优势的理论第25-26页
        2.1.2 区位理论第26-27页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28页
    2.2 制度经济学理论第28-31页
        2.2.1 交易费用理论第28-29页
        2.2.2 制度变迁理论第29-31页
    2.3 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第31-34页
        2.3.1 产业结构理论第31-32页
        2.3.2 产业组织理论第32-34页
    2.4 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第34-37页
        2.4.1 技术进步理论第34页
        2.4.2 经济增长理论第34-35页
        2.4.3 技术创新理论第35-37页
第三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第37-45页
    3.1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第37-38页
    3.2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第38页
    3.3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第38-40页
        3.3.1 农业生产条件差,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38-39页
        3.3.2 耕地稀缺,制约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第39页
        3.3.3 城镇化水平不高,制约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第39页
        3.3.4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制约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第39页
        3.3.5 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第39-40页
    3.4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第40-45页
        3.4.1 生产条件第40页
        3.4.2 农业科技第40-41页
        3.4.3 农业信息化第41-43页
        3.4.4 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第43-45页
第四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第45-61页
    4.1 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测定法第45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52页
        4.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45-46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6-48页
        4.2.3 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第48-52页
    4.3 数据标准化第52-57页
        4.3.1 原始数据来源第52-54页
        4.3.2 数据标准化方法第54页
        4.3.3 确立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第54-55页
        4.3.4 数据标准化结果第55-57页
    4.4 测评结果及分析第57-61页
        4.4.1 评价结果第57-59页
        4.4.2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评价第59页
        4.4.3 结论分析第59-61页
第五章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水平评价第61-70页
    5.1 西部农业生产条件水平的因子分析第61-64页
        5.1.1 分析过程第61-63页
        5.1.2 分析结果第63-64页
    5.2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灰色关联分析第64-68页
        5.2.1 分析原理和方法第64-65页
        5.2.2 西部农业物质技术条件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第65-68页
    5.3 西部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发展策略第68-70页
第六章 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第70-77页
    6.1 西部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波拉特法测度第70-74页
        6.1.1 波拉特法概述第70-71页
        6.1.2 西部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第71页
        6.1.3 西部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第71-73页
        6.1.4 西部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结果与分析第73-74页
    6.2 西部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产值的相关关系分析第74-75页
    6.3 西部农业信息水平现代化的对策建议第75-77页
第七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科技水平评价第77-85页
    7.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第77-82页
        7.1.1 测算原理第77-78页
        7.1.2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第78-79页
        7.1.3 数值测算第79-80页
        7.1.4 测算结果第80页
        7.1.5 2011 年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测第80-82页
    7.2 农业科技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82-85页
第八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第85-94页
    8.1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第85-87页
        8.1.1 “公司+农户”形式第85-86页
        8.1.2 “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形式第86页
        8.1.3 “专业批发市场+中间商+农户”第86页
        8.1.4 “市场+合作组织+农户”组织形式第86-87页
    8.2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选择经验借鉴第87-88页
    8.3 西部农业产业化有效的组织形式选择第88-91页
        8.3.1 “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组织形式第88-90页
        8.3.2 “政府+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农户”组织形式第90-91页
    8.4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模式的选择第91-94页
        8.4.1 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主要模式第91-92页
        8.4.2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有效模式第92-94页
第九章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第94-103页
    9.1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第94-97页
        9.1.1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概况第94-95页
        9.1.2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类型第95-97页
    9.2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比较第97-99页
        9.2.1 农业科技园区基本状况比较第97-98页
        9.2.2 农业科技园区规模比较第98页
        9.2.3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水平比较第98-99页
        9.2.4 农业科技园区社会效益比较第99页
    9.3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价第99-103页
        9.3.1 科技园区绩效监测的指标选取第99页
        9.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科技园区绩效测度第99-101页
        9.3.3 结论分析第101-103页
第十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绩效评价第103-108页
    10.1 现代农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第103-104页
        10.1.1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第103页
        10.1.2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社会效益指标第103-104页
        10.1.3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指标第104页
    10.2 西部现代农业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第104-108页
        10.2.1 西部现代农业绩效监测的数据获取第104页
        10.2.2 西部现代农业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第104-107页
        10.2.3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绩效监测的结果分析第107-108页
第十一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08-114页
    11.1 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第108页
    11.2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第108-109页
    11.3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第109-110页
    11.4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水平第110-111页
    11.5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作者简介第12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2520,这篇论文共12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6.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