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换热特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航空煤油论文 超临界压力论文 物性论文 因素影响论文 换热系数论文 换热恶化论文
论文详情
超临界压力下,流体的物性在拟临界温度附近变化迅速,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导致流体流速增大,湍流度增大;流体比热也迅速增大,直到最大值,使得相同温升下流体能够吸收更多热量。这些物性的变化都使得超临界压力下流体的换热常常得到强化。因此,研究者们对超临界压力下流体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火箭以及导弹发动机等的发展,超临界压力下碳氢燃料的传热研究越来越多。目前超高声速飞行器所面临的一大棘手的问题就是发动机等壁面的冷却问题。而再生式冷却系统--发动机燃料(如航空煤油)作为冷却剂,通过自身的比热容、气化潜热以及化学裂解吸热,储存和转移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的热量,再在燃烧室通过燃烧释放出来--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一种既有效又可行的冷却方法。本文以航空煤油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实验设备下,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各因素(质量流量,热流密度,压力,入口温度,管径和流动方向等)的变化对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在竖直光滑管内换热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因素影响煤油换热的机理。通过数值模拟探究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恶化现象,并分析传热恶化产生机理。最后探究煤油在强化管内的换热特性,并与同工况下竖直光滑管内的换热特性进行比较,以期得到进一步强化煤油换热和有效抑制传热恶化的方法。实验的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量和入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热流密度对煤油换热的影响比较复杂,流体温度升高带来的换热强化效果与壁面温度升高带来的换热恶化效果相互竞争;而压力对煤油换热的影响较小,不同压力下流体温度和壁面温度几乎相同,换热系数的差别也不是很大。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相同入口雷诺数,壁面热流密度等),换热系数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增大;煤油在1.8 mm管道中时,竖直向下流中的换热要强于竖直向上流的换热。在1 mm管道中时,竖直向上流和竖直向下流的换热没有明显差别;煤油在较低质量流量,较高热流密度,较低压力以及较高入口温度时,容易发生换热恶化现象。本论文中,观察到了两类换热恶化现象。第一类热恶化现象发生在壁面温度超过拟临界温度时,第二类换热恶化现象发生在流体温度超过拟临界温度时。当质量流量足够大或热流密度足够小或压力足够大时,换热恶化现象就会消失;强化管内由于不对称肋片的存在,壁面温度显著降低,且换热系数远高于相同工况下光滑管内换热系数。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符号表第13-15页
1 绪论第15-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超临界流体第17-19页
    1.3 超临界流体物性变化第19页
    1.4 超临界流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8页
        1.4.1 超临界流体在光滑管的研究第19-30页
        1.4.2 传热恶化第30-32页
        1.4.3 浮升力关联式第32-34页
        1.4.4 热加速关联式第34-35页
        1.4.5 传热关联式第35-38页
        1.4.6 超临界流体在强化管的研究第38页
    1.5 目前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第38-39页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39-40页
        1.6.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9-40页
        1.6.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40页
    1.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2 实验系统介绍第41-58页
    2.1 实验装置第41-42页
    2.2 预热段和实验段第42-44页
    2.3 其他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第44-47页
        2.3.1 高压柱塞泵第44页
        2.3.2 加热电源第44-46页
        2.3.3 冷凝器第46页
        2.3.4 热电偶第46页
        2.3.5 背压阀及测压仪器第46页
        2.3.6 质量流量计第46-47页
    2.4 数据处理第47-51页
        2.4.1 内壁温第47-48页
        2.4.2 流体温度第48-49页
        2.4.3 局部换热系数第49页
        2.4.4 热损失第49-51页
    2.5 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第51-53页
        2.5.1 温差的误差分析第52页
        2.5.2 压力的误差分析第52页
        2.5.3 流量的误差分析第52页
        2.5.4 热流密度的误差分析第52-53页
        2.5.5 换热系数的误差分析第53页
    2.6 实验内容及方法第53-57页
        2.6.1 实验内容第53-54页
        2.6.2 实验方法第54-57页
    2.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3 煤油物性计算第58-72页
    3.1 粘度的计算第58-62页
    3.2 密度的计算第62-64页
    3.3 导热系数的计算第64-68页
    3.4 定压比热的计算第68-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2-101页
    4.1 实验台验证第72-74页
    4.2 重复性校核第74页
    4.3 实验数据分析第74-96页
        4.3.1 质量流量对换热的影响第75-80页
        4.3.2 热流密度对换热的影响第80-86页
        4.3.3 压力对换热的影响第86-92页
        4.3.4 入口温度对换热的影响第92-96页
    4.4 实验数据与经验关联式的对比第96-99页
    4.5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5 超临界压力下煤油在光滑管和强化管的数值模拟第101-147页
    5.1 数值模拟方法第101-102页
    5.2 数值模拟结果第102-145页
        5.2.1 数值模拟方法验证第102-106页
        5.2.2 网格独立性检查第106页
        5.2.3 管径对煤油换热的影响第106-114页
        5.2.4 流动方向对煤油换热的影响第114-116页
        5.2.5 传热恶化现象第116-129页
        5.2.6 强化管数值模拟第129-145页
    5.3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47-150页
    6.1 全文总结第147-148页
    6.2 工作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1-16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940818,这篇论文共16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8.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