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MLF乳酸菌选育及其产酶特性研究与应用

苹果酸乳酸发酵论文 乳酸菌论文 选育论文 苹果酸乳酸酶论文 酶学特性论文 枇杷酒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通过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醪中,选育出具有耐硫能力强、苹果酸-乳酸酶(MLE)活力高、发酵能力好的优良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乳酸细菌。较系统地研究了选育的乳酸细菌的生长特性、培养基优化、产苹果酸乳酸酶(MLE)的条件及其酶学特性;建立了该菌在枇杷酒上的降酸动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MLF对枇杷酒主要品质的影响,并初步进行了该菌在枇杷乳酸发酵果汁上的应用研究。本研究能为果酒酿造及乳酸发酵果汁提供优良MLF新菌株,并为乳酸菌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同时还可为苹果酸-乳酸酶的固定化应用及结构功能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优良MLF乳酸菌的选育研究以枇杷全汁自然发酵酒醪为菌源,以SO2耐受能力为主要考察指标,结合耐受酒精、酸、低温的能力及MLF能力,选育出可耐受总SO2达120.0mg/L、酒精度达13.0%(v/v)、在pH值3.0能维持生长的优良MLF乳酸菌,经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鉴定,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植物乳杆菌R23。植物乳杆菌R23的基因序列已上传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GenBank登陆号为:HQ658056。高耐SO2植物乳杆菌R23的选育,突破常规乳酸菌耐SO2能力低的技术瓶颈,解决了低SO2环境下MLF生物降酸而导致果酒褐变和杂菌繁殖等技术难题。(2)植物乳杆菌R23的生长特性及其培养基优化研究研究植物乳杆菌R23的适宜生长温度、pH、生长曲线,并对生长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R23属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适宜生长温度为30℃,pH为6.0,其细胞收获的最佳时期为适宜条件下培养21-24h。筛选出植物乳杆菌R23的无Mn2+培养基LH16,采用该培养基在30℃下培养24h的菌量可达3.40×109cfu/mL,是无Mn2+MRS培养基的两倍。植物乳杆菌R23的生长特性研究及无Mn2+培养基LH16的筛选,为该菌的高密度培养、高安全性DVS菌剂的制备提供研究基础。(3)植物乳杆菌R23产MLE条件及酶学特性研究研究了植物乳杆菌R23生长期产MLE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内,植物乳杆菌R23产苹果酸乳酸酶(MLE)的量及其活力随着菌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酶活力较高的时期是在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的4-8h内;适量的L-苹果酸和NAD+及厌氧发酵对其产酶和酶活力均有促进作用。采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分别得到植物乳杆菌R23产酶量、酶活力、酶总活力与发酵温度、起始pH值、L-苹果酸浓度的数学模型,优化了植物乳杆菌R23产MLE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植物乳杆菌R23产MLE总活力的主次顺序是起始L-苹果酸浓度>发酵温度>起始pH值;植物乳杆菌R23产MLE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3.5℃、pH值6.2、L-苹果酸浓度3.8g/L,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R23厌氧发酵28h的产酶量为1.34mg/mL,酶活力为462.33u,总活力为619.52U。植物乳杆菌R23MLE的适宜酶促反应温度为24-27℃,pH值为6.0;L-乳酸和SO2对MLE酶促反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NAD+和Mn2+对植物乳杆菌R23MLE的酶促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AD+和Mn2+适宜的添加量分别为1.0mM和100μM。植物乳杆菌R23苹果酸乳酸酶酶促反应的米氏方程为:1/v=0.0087×1/[s]+0.0023(R2=0.9936),米氏常数Km=3.78×10-3(mM)。(4)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酒及乳酸发酵果汁中的应用研究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以降酸指数(Y1)为指标,接种量X1、酒精度X2、总硫浓度X3、发酵温度X4为影响因子,建立了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酒中MLF动力学模型:Y1=83.5168+9.4207X1-1.8707X2-2.4874X3+1.9457X4。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能够准确地反映出采用植物乳杆菌R23对枇杷酒进行MLF降酸作用时各影响因素与降酸率之间的关系,该模型可以为果酒的生物降酸提供理论依据。植物乳杆菌R23对枇杷酒进行MLF,可以降低枇杷酒的总酸、提高枇杷酒的柔和度、增加酒体挥发性成分和含量,能够提高枇杷酒的品质。研究了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果汁中生长与产酸关系以及对有机酸和糖的代谢,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汁发酵前24h是以苹果酸为主要碳源进行MLF,其发酵产酸是非生长偶联型;MLF结束后,则以糖代谢为主进行异型乳酸发酵。该研究拓展了MLF乳酸菌的应用领域,为开发果汁型乳酸发酵饮料提供研究基础。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5页
    1.苹果酸-乳酸发酵(MLF)概述第15-24页
        1.1 MLF 的果酒酿造学意义第15-18页
        1.2 MLF 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3 MLF 的人工控制途径第22-24页
    2.乳酸菌在 MLF 中的作用第24-30页
        2.1 乳酸菌的分类第24-26页
        2.2 乳酸菌在果酒酿造过程中的生态分布及其变化第26页
        2.3 影响 MLF 作用的主要因素第26-29页
        2.4 乳酸菌的分离筛选第29-30页
    3.苹果酸-乳酸酶(MLE)的研究进展第30-33页
        3.1 MLF 酶学机理第30-32页
        3.2 MLE 提取条件及其活力测定方法第32页
        3.3 MLE 的应用现状第32-33页
    4.本论文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优良 MLF 乳酸菌的选育研究第35-52页
    第一节 耐高硫 MLF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第35-44页
        1.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1.1 主要材料第35-36页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6-37页
            1.4 检测分析方法第37-38页
        2.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2.1 MLF 乳酸菌的分离第38-39页
            2.2 分离菌株对 SO_2的耐受能力第39-40页
            2.3 分离菌株对酒精的耐受能力第40页
            2.4 分离菌株对酸的耐受能力第40-41页
            2.5 分离菌株对低温的耐受能力第41-43页
            2.6 分离菌株的苹果酸-乳酸转化能力比较第43-44页
    第二节 目标菌株的菌种鉴定及稳定性研究第44-51页
        1.主要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1.1 主要材料第44页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44-46页
            1.4 检测分析方法第46页
        2.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2.1 乳酸菌 R23 的形态特征第46-48页
            2.2 乳酸菌 R23 常规生理、生化与生态学特征第48-49页
            2.3 乳酸菌 R23 的 16S rDNA 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49-50页
            2.4 植物乳杆菌 R23 的降酸性能稳定性研究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植物乳杆菌 R23 的生长特性及培养基优化研究第52-63页
    第一节 植物乳杆菌 R23 的生长特性研究第52-55页
        1.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52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52-53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53页
            1.4 检测分析方法第53页
        2.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2.1 植物乳杆菌 R23 适宜生长温度第53-54页
            2.2 植物乳杆菌 R23 适宜生长 pH 值第54页
            2.3 植物乳杆菌 R23 的生长曲线第54-55页
    第二节 植物乳杆菌 R23 培养基的优化研究第55-61页
        1.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55-56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56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56-57页
            1.4 检测分析方法第57页
        2.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2.1 植物乳杆菌 R23 培养基初选第57-59页
            2.2 植物乳杆菌 R23 培养基优化第59-61页
            2.3 LH16 培养基对植物乳杆菌 R23 的增殖效果第61页
    小结与讨论第61-63页
第四章 植物乳杆菌 R23 产 MLE 条件及酶学特性研究第63-85页
    第一节 植物乳杆菌 R23 产 MLE 条件优化研究第63-75页
        1.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63-64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64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64-65页
            1.4 检测方法第65-66页
        2.结果与分析第66-75页
            2.1 植物乳杆菌 R23 生长期的 MLE 产量及酶活力第66-68页
            2.2 温度和 pH 值对植物乳杆菌 R23 MLE 产量及酶活力的影响第68-69页
            2.3 L-苹果酸、NAD+对植物乳杆菌 R23 MLE 产量及酶活力的影响第69-70页
            2.4 供氧条件对植物乳杆菌 R23 MLE 产量及酶活力的影响第70页
            2.5 植物乳杆菌 R23 产酶条件优化第70-75页
    第二节 植物乳杆菌 R23 MLE 酶学特性研究第75-83页
        1.材料与方法第75-78页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75-76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76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76-77页
            1.4 检测分析方法第77-78页
        2.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2.1 植物乳杆菌 R23 MLE 酶促反应适宜的 pH 值第78页
            2.2 植物乳杆菌 R23 MLE 适宜的反应温度第78-79页
            2.3 L-乳酸及 SO_2对植物乳杆菌 R23 MLE 的影响第79-80页
            2.4 NAD+及 Mn+对植物乳杆菌 R23 MLE 的影响第80-81页
            2.5 植物乳杆菌 R23 MLE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第81-83页
    小结与讨论第83-85页
第五章 植物乳杆菌 R23 在枇杷酒及乳酸发酵果汁中的应用研究第85-107页
    第一节 植物乳杆菌 R23 在枇杷酒中的降酸动力学研究第86-94页
        1.材料与方法第86-88页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86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86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86-88页
            1.4 检测分析方法第88页
        2.结果与分析第88-94页
            2.1 植物乳杆菌 R23 的接种量对枇杷酒中 MLF 的影响第88-89页
            2.2 枇杷酒中 SO_2含量对植物乳杆菌 R23 MLF 的影响第89页
            2.3 酒精含量对植物乳杆菌 R23 MLF 的影响第89-90页
            2.4 发酵温度对植物乳杆菌 R23 MLF 的影响第90-91页
            2.5 植物乳杆菌 R23 在枇杷酒 MLF 降酸动力学研究第91-94页
    第二节 植物乳杆菌 R23 MLF 对枇杷酒品质的影响第94-101页
        1.材料与方法第94-96页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94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94页
            1.3 试验方法第94-95页
            1.4 检测方法第95-96页
        2.结果与分析第96-101页
            2.1 植物乳杆菌 R23 MLF 对枇杷酒柔和指数的影响第96-97页
            2.2 植物乳杆菌 R23 MLF 对枇杷酒双乙酰、挥发酸、色度等的影响第97-98页
            2.3 植物乳杆菌 R23 MLF 对枇杷酒香气成分的影响第98-101页
    第三节 植物乳杆菌 R23 在枇杷乳酸发酵果汁上的应用研究第101-105页
        1.材料与方法第101-103页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101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101页
            1.3 试验方法第101-102页
            1.4 检测方法第102页
            1.5 数据处理第102-103页
        2.结果与分析第103-105页
            2.1 植物乳杆菌 R23 在枇杷汁中的生长曲线及 MLF 作用第103页
            2.2 植物乳杆菌 R23 MLF 枇杷汁过程中对有机酸的代谢第103-104页
            2.3 植物乳杆菌 R23 MLF 枇杷汁过程中对糖的代谢第104-105页
    小结与讨论第105-107页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1.主要结论第107-109页
    2.主要创新点第109页
    3.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9316,这篇论文共12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6.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