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醉鱼草杀虫、抑菌成分进一步研究

巴东醉鱼草论文 化学成分论文 抑菌活性论文 超临界CO_2提取论文 挥发油论文
论文详情
巴东醉鱼草(Buddleja albiflora Hemsl.)是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该属植物100多种,我国分布有50多种。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巴东醉鱼中的活性成分作了进一步分离,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了巴东醉鱼草花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并对不同萃取条件下的叶油和花油对3龄粘虫的熏蒸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硅胶柱层析、结晶、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从巴东醉鱼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C11C16),并鉴定出了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α-乙酸香树脂醇酯(C11)、熊果酸(C12)、槲皮素(C13)、3-O-甲基鼠李柠檬素(C14)和豆甾醇(C15)。其中的C11和C14为首次从巴东醉鱼草中分离得到。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石油醚萃取物一级柱层析所得到的两个低极性馏分S1和S2,结果表明,S1部分的物质组成主要以酯类为主,S2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类。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活体组织法、盆栽试验和管碟法研究了巴东醉鱼草的农用抑菌活性。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分别测定了巴东醉鱼草乙醇浸膏对23中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总浸膏的浓度为50 mg干样/mL时,对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等五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大于70%,对杨树溃疡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也在50%以上;管碟法试验结果表明,在1 mg/mL和10 mg/mL的供试浓度下,巴东醉鱼草乙醇浸膏对5种供试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白粉病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在供试浓度为5 mg/mL的条件下,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总浸膏对油菜菌核病菌的保护效果均大于70%,分别为70.83%、77.51%和73.56%,接近于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在0.1 mg/mL的条件下80.22%的保护效果;在此浓度条件下,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总浸膏对小麦白粉病菌的保护效果56.02%、50.91%、58.90%;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明显的防治效果。活体组织法测定了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一级柱层析后所得各个馏分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药效,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的第9个馏分S9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第2个馏分Y2对油菜菌核的有较好的药效分别为63.50%和51.91%。3、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巴东醉鱼草叶中和花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叶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5000 psi、萃取温度为50℃、静态萃取时间为30 min、CO2的动态萃取体积为40 mL。对花中挥发性成分而言,萃取压力为3000 psi,萃取温度为50℃,静态萃取时间为20 min,CO2的动态萃取体积为40 mL时,具有最大提取率。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研究了物料粒度对巴东醉鱼草中叶油和花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粒度为6080目时,巴东醉鱼草叶油和花油提取率最高,分别为8.56%和6.58%。生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浓度条件下(2 mg/mL),花油对3龄粘虫的熏蒸活性高于叶油。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第11-14页
        1.1.1 植物源农药的分类第11-13页
        1.1.2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第13页
        1.1.3 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第13-14页
        1.1.4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应用现状第14页
    1.2 醉鱼草属植物研究现状第14-23页
        1.2.1 醉鱼草属植物简介第14-15页
        1.2.2 醉鱼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第15-22页
        1.2.3 醉鱼草属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22-23页
    1.3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第23-24页
第二章 巴东醉鱼草化学成分的分离第24-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1.1 试验材料第24-25页
        2.1.2 试验方法第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2页
        2.2.1 总浸膏的制备与系统萃取第25-26页
        2.2.2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第26页
        2.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26-29页
        2.2.4 石油醚段一级柱层析馏分 S1 和 S2 的成分分析第29-32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巴东醉鱼草农用抑菌活性初步研究第33-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3.1.1 试验材料第33-34页
        3.1.2 抑菌活性测定方法第34-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3.2.1 离体活性测定结果第36-37页
        3.2.2 活体组织试验结果第37-38页
        3.2.3 盆栽法测定巴东醉鱼草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第38-40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巴东醉鱼草精油的超临界 CO_2提取工艺研究及活性初测第42-5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4.1.1 供试植物材料第42页
        4.1.2 供试昆虫第42页
        4.1.3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第42页
        4.1.4 巴东醉鱼草挥发油超临界CO_2 提取工艺第42-43页
        4.1.5 原料的粒度对巴东醉鱼草花、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第43页
        4.1.6 巴东醉鱼草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分析第43页
        4.1.7 活性测定方法第43-4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4.2.1 巴东醉鱼草中所含精油的超临界CO_2 提取工艺研究第44-47页
        4.2.2 原料的粒度对巴东醉鱼草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第47页
        4.2.3 不同超临界CO_2 流体萃取条件下所得巴东醉鱼草精油的杀虫效果第47-49页
        4.2.4 巴东醉鱼草花、叶中所含精油的成分分析及比较第49-50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50-52页
第五章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附图第59-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616,这篇论文共7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