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的脱氮效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生物脱氮论文 前置反硝化论文 生物滤池论文 氨氮负荷论文
论文详情
为进一步提高前置反硝化污水脱氮处理系统的效能,依据生物脱氮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对传统A/O工艺进行了改造,以2-6mm的火山岩构建了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污水脱氮系统,通过启动和调控运行,考察了其在氨氮负荷和硝化液回流比影响下的脱氮效能,并对系统中的功能微生物进行了解析,以期为现有污水脱氮设施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接种物,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可在31d后达到稳定运行,填料表面形成了密实的生物膜。此时,系统对COD、氨氮(NH4+-N)、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77.45%、97.32%和59.90%左右。通过提高进水流量方式增加系统氨氮负荷的运行结果表明,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在氨氮负荷0.170kg·m-3·d-1时的脱氮效果最好,出水NH4+-N、TN的平均浓度为1.73和13.47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18%和51.13%,COD的平均去除率也达到了71.23%,出水浓度维持在45.38mg·L-1左右。硝化液回流比的运行试验表明,最佳回流比为100%,此时系统出水COD、氨氮、总氮的平均浓度为44.85mg·L-1、1.43mg·L-1和13.19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是74.64%、94.49%和50.77%,系统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表明,在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的生物膜中,微生物多样性良好,共识别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绿菌门(Chlorob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十大细菌类群。通过微生物群落TRF图谱分析发现,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和系统的脱氮效能密切相关,在总氮去除效果最好的运行阶段(氨氮负荷为0.170kg·m-3·d-1),缺氧滤池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并检出多种大量存在的反硝化功能细菌;在氨氮去除最好的运行阶段(氨氮负荷为0.127kg·m-3·d-1),好氧滤池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最复杂,且检出其他运行阶段没有检测到的硝化细菌(CandidatusNitrospira defluvii)。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第10-11页
    1.2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发展现状第11-15页
        1.2.1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第11-12页
        1.2.2 常用生物脱氮技术第12-14页
        1.2.3 生物脱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第15-19页
        1.3.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发展和工艺特点第15-17页
        1.3.2 曝气生物滤池的类型第17-18页
        1.3.3 曝气生物滤池的构建填料第18-19页
        1.3.4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9页
    1.4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第19-21页
        1.4.1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第19-20页
        1.4.2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第20-21页
        1.4.3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研究第21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2.1 试验装置的构建第23-24页
        2.1.1 试验装置第23-24页
        2.1.2 填装材料第24页
        2.1.3 填装方法第24页
    2.2 试验污水与接种污泥第24-25页
    2.3 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运行第25页
    2.4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第25-26页
    2.5 水质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第26页
    2.6 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第26-29页
        2.6.1 取样方法第26页
        2.6.2 生物膜观察第26-27页
        2.6.3 16S rDNA 克隆文库的构建第27-28页
        2.6.4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分析第28-29页
第3章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启动及脱氮效能研究第29-48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启动第29-34页
        3.2.1 启动阶段系统对 COD 的去除效果第29-31页
        3.2.2 启动阶段系统对的氨氮去除效果第31-33页
        3.2.3 启动阶段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第33-34页
    3.3 氨氮负荷对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脱氮效能的影响第34-40页
        3.3.1 系统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4-36页
        3.3.2 系统中亚硝态氮的变化规律第36-37页
        3.3.3 系统中硝态氮的变化规律第37-38页
        3.3.4 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第38-39页
        3.3.5 系统对 COD 的去除第39-40页
    3.4 硝化液回流比对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脱氮效能的影响第40-46页
        3.4.1 系统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3.4.2 系统中亚硝态氮的变化规律第42-43页
        3.4.3 系统中硝态氮的变化规律第43-44页
        3.4.4 系统对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3.4.5 系统对 COD 的去除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的生物相观察与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第48-66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内生物膜的特性第48-51页
        4.2.1 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第48-50页
        4.2.2 生物膜的扫描电镜观察第50-51页
    4.3 滤池中生物相的构成第51-53页
        4.3.1 生物膜特征第51-52页
        4.3.2 生物膜中的微型动物第52-53页
    4.4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分析第53-62页
        4.4.1 基于 16S rDNA 文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第53-58页
        4.4.2 TRFLP 图谱分析第58-62页
    4.5 群落结构及演替与系统脱氮效能的关系分析第62-64页
        4.5.1 启动阶段第62-63页
        4.5.2 稳定阶段第63-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4260915,这篇论文共7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3.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9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