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关联的类别间面孔适应

类别间面孔适应论文 后效论文 注意负荷论文 视觉敏感性论文
论文详情
以往大部分研究都认为仅当适应刺激是面孔时才能使测试面孔产生适应,即面孔适应是类别选择性的。这些研究认为适应发生于与特定视觉类别相联系的特定形状信息的感觉加工水平上,即面孔适应仅是对面孔形状信息的感觉适应,面孔适应是形状选择性适应。本研究尝试验证高水平知觉适应是否能发生于当被适应的性质或特征能被自动推断时。本研究试图证明产生类别间适应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适应刺激和测试刺激之间存在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某种关联特征(本研究中该种关联特征即为“性别”)。面孔适应不仅仅是形状选择性适应,适应能发生于特征关联的意义加工水平上。本研究初步尝试以具有性别倾向的非面孔物体为适应刺激,验证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存在、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发生条件、类别间面孔适应的知觉结果以及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因素。实验一以带有明显性别倾向的物品图片作为适应刺激,考察了不同适应刺激呈现时间的类别间面孔适应。行为分析和ERP分析的结果表明适应刺激呈现时间大于50ms时均存在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适应刺激呈现时间在100-3200ms之间时测试面孔上产生的适应效应的大小分布呈倒U型,适应时间为400ms时适应效应最大。为了验证“性别”这一关联特征的意义加工是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因素以及适应刺激形式对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在实验二中以带有明显性别倾向的物品的名称以及特征的文字(男性、女性)作为适应刺激研究类别间面孔适应,从而评估“性别”这一特征以及适应刺激形式在类别间面孔适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带有性别倾向的物品图片、相应的物品图片的名称、特征文字三种适应刺激类型均能产生类别间适应,物品图片产生的行为及电生理的适应效应最大,其次是特征文字,最后是相应的物品图片的名称。实验三进一步验证了特征关联强度对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通过控制适应刺激与测试刺激的性别关联程度(高关联、低关联、无关联),探究适应刺激与测试刺激在适应特征(即“性别”)上的关联强度对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的影响。结果证明了适应刺激的特征关联强度(即性别关联强度)影响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的发生和大小。适应刺激与测试刺激的性别关联强度是发生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必要条件。高关联条件下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最大;随着适应刺激的性别关联强度的降低,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降低;无关联条件下,几乎消除了类别见面孔适应效应。因此可推测适应刺激与测试刺激的特征关联强度可能是影响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大小的内在因素之一。实验四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加适应刺激上的注意负荷(高负荷、低负荷、无负荷),我们探究了注意对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意负荷的增加,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减小,高负荷条件下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几乎不存在,无负荷条件下的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最大。实验五检验了类别间面孔适应是否增加测试刺激的视觉敏感性(即能否能促进测试刺激的性别判断),结果表明了对男性/女性性别倾向的物品图片的适应能选择性地增加男性/女性面孔的辨别力,即仅当适应刺激性别倾向与参照面孔的性别一致时,类别间面孔适应对参照面孔性别辨别能力存在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了类似于低水平视觉,高水平视觉中的适应能将视觉系统矫正到当前输入的复杂形状,改进在适应特征(本研究中即“性别”)上的辨别力。综上,本研究验证了高水平知觉适应能发生于当被适应的性质或特征能被自动推断时。产生类别间适应的一个必要条件可能是适应刺激和适应刺激之间存在与当前任务相关的关联特征(本研究中即“性别”)。类别间面孔适应受到适应刺激的形式、适应刺激与测试刺激的特征关联强度、适应刺激的注意负荷等的影响。类别间面孔适应能选择性地增加男性/女性面孔的辨别力,即仅当适应刺激性别倾向与参照面孔的性别一致时,类别间面孔适应对参照面孔性别辨别能力存在促进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2-30页
    1.1 适应第12-16页
        1.1.1 适应的概述第12-14页
        1.1.2 视觉适应第14页
        1.1.3 听觉适应第14-16页
    1.2 面孔适应第16-27页
        1.2.1 面孔适应第16-17页
        1.2.2 面孔适应与启动第17-20页
        1.2.3 面孔适应的知觉结果第20-22页
        1.2.4 面孔适应的影响因素第22-25页
        1.2.5 面孔适应的电生理效应第25-27页
    1.3 类别间面孔适应第27-30页
        1.3.1 Cross-modal 面孔适应第27-28页
        1.3.2 Cross-Category 面孔适应第28-30页
第二章 本研究的构思第30-36页
    2.1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第30-32页
    2.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2-34页
        2.2.1 研究目的第32-33页
        2.2.2 研究意义第33-34页
    2.3 本研究的框架第34-35页
    2.4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35-36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36-95页
    3.1 实验一:类别间面孔适应的行为效应与电生理效应第36-49页
        3.1.1 研究目的第36页
        3.1.2 研究方法第36-39页
        3.1.3 实验结果第39-46页
        3.1.4 实验一结果分析和讨论第46-48页
        3.1.5 实验一小结第48-49页
    3.2 实验二: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因素——适应刺激形式第49-59页
        3.2.1 研究目的第49页
        3.2.2 研究方法第49-50页
        3.2.3 研究结果第50-57页
        3.2.4 实验二结果分析和讨论第57-58页
        3.2.5 实验二小结第58-59页
    3.3 实验三: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因素——特征关联强度第59-72页
        3.3.1 研究目的第59页
        3.3.2 研究方法第59-60页
        3.3.3 研究结果第60-70页
        3.3.4 实验三结果分析和讨论第70-71页
        3.3.5 实验三小结第71-72页
    3.4 实验四: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因素——注意负荷第72-86页
        3.4.1 研究目的第72页
        3.4.2 研究方法第72-74页
        3.4.3 研究结果第74-84页
        3.4.4 实验四结果分析和讨论第84-85页
        3.4.5 实验四小结第85-86页
    3.5 实验五:类别间面孔适应的知觉结果——视觉敏感性的变化第86-95页
        3.5.1 研究目的第86页
        3.5.2 研究方法第86-88页
        3.5.3 研究结果第88-92页
        3.5.4 实验五结果分析和讨论第92-94页
        3.5.5 实验五小结第94-95页
第四章 综合讨论第95-103页
    4.1 类别间面孔适应第95-97页
    4.2 适应刺激呈现时间第97-98页
    4.3 适应刺激形式第98-99页
    4.4 注意负荷第99-101页
    4.5 适应引起的视觉敏感性变化第101-103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03-106页
    5.1 研究结论第103页
    5.2 研究展望第103-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4914,这篇论文共11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3.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