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木质纤维同步酶解的微生物电解池产氢过程中传输与反应特性

微生物电解池论文 质量传递论文 木质纤维素论文 生物制氢论文 同步酶解发酵论文
论文详情
当前,传统的氢气制取方式主要以电解水为主,其能耗巨大,必会引起化石燃料的过渡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材料,利用木质纤维素进行生物制氢具有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目前,利用微生物电解池系统产氢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通过构建一种微生物电解池产氢系统,可以实现木质纤维素等农林废弃物的同步酶解发酵产氢,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的目的,极大地提高纤维素基质酶解糖化和发酵产氢的效率。本课题针对木质纤维素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重点开展了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的性能强化以及微生物电解池耦合产氢体系内木质纤维素同步酶解发酵产氢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等问题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反应体系内的能质传递、生化反应和电化学特性等交叉学科的知识。课题首先开展了外加电场促进纤维素酶解糖化效率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电场强度、含水量、酶添加量、pH、电极切换时间等参数对纤维素基质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研究了外加电场协同外源添加物(Tween-80、PEG6000、BSA、[BMIM]Cl)对木质纤维素基质酶解糖化效率影响;最后开展了电压、基质类型、初始pH、反应温度等操作参数影响下微生物电解池利用木质纤维素同步酶解发酵耦合产氢性能研究。课题工作主要得到以下成果:①设计了外加平行平板电场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的一种新型装置,在该装置下,可以促进纤维素酶的吸附及迁移运动,达到提高纤维素酶解糖化效率的目的。课题主要研究了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场强度、基质含水量、酶的添加量、pH值、电极切换时间等因素对木质纤维素糖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平行平板电场作用下最佳的操作条件:电场强度为12V/m、基质含水量为5mL/(g基质)、酶的添加量为26.68mg/(g基质)、pH值为4.5、电极切换时间为6小时,还原糖的产量在最佳条件下分别为:426.6、422.7、446.2、434.5、456.8mg。②实验研究了在电场协同作用下4种外源添加剂Tween-80、PEG6000、BSA和[BMIM]Cl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协同作用下,随着Tween-80、PEG6000、BSA的添加量增加,基质酶解糖化效率逐渐升高,但继续提高其添加量,基质酶解效率反而下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Tween-80、PEG6000、BSA的添加量分别为200μL g-1(基质)、40和20mg g-1(基质)时获得最高的酶解糖化效率。在外加电场条件下,BSA对酶解糖化的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PEG6000和Tween-80,而[BMIM]Cl对酶解糖化表现为负作用。③课题设计了利用木质纤维素同步酶解发酵耦合产氢的双室微生物电解池系统,在该系统中H2与CO2分别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产生,从而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产氢性能和氢气纯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外加电压、基质类型、初始pH、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微生物电解池耦合系统产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随着MEC系统输入电能的增加,系统中酶和质子迁移速率可能加快,导致氢气的产率、基质消减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能量回收效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的纤维素类物质作为MEC耦合系统的底物,氢气产率和基质消减量有所不同;随着初始pH增加MEC耦合系统的产氢速率、能量回收效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反应温度增加,MEC耦合系统的产氢速率、能量回收效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表明系统中质子及相关分子的传递过程及酶活性受温度条件的显著影响。分别在下列条件下MEC利用木质纤维素进行同步酶解发酵产氢时可得到相对大的产氢性能:输入电压为0.8V,底物为混合基质,初始pH为6.5,反应温度35°C,并且对应的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1.84、2.46、2.46、2.51mmol/L/D。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35页
    1.1 前言第11-12页
    1.2 微生物制氢的机理及现状分析第12-16页
        1.2.1 微生物暗发酵制氢第12-13页
        1.2.2 光反应微生物制氢第13-16页
    1.3 木质纤维素的酶解与发酵机理第16-20页
        1.3.1 木质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第16-17页
        1.3.2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及构成第17页
        1.3.3 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机理第17-20页
        1.3.4 同步酶解发酵机理第20页
    1.4 纤维素酶解糖化的研究现状第20-24页
        1.4.1 纤维素酶解糖化的现状第20-21页
        1.4.2 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发酵的传递特性第21-22页
        1.4.3 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强化第22-24页
    1.5 纤维素同步酶解发酵产氢的微生物电解池第24-32页
        1.5.1 微生物电解池的原理第24-25页
        1.5.2 微生物电解池的结构形式第25-27页
        1.5.3 微生物电解池阴阳极电极材料与膜材料第27-29页
        1.5.4 微生物电解池所采用的底物类型第29页
        1.5.5 微生物电解池中的微生物种类第29-30页
        1.5.6 微生物电解池中的反应与传输特性第30-31页
        1.5.7 微生物电解池的应用第31-32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第32-35页
        1.6.1 已有研究工作的不足第32页
        1.6.2 本文主要工作第32-33页
        1.6.3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33-35页
2 外加平行电场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性能的影响第35-45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38页
        2.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2.2.2 实验系统及操作步骤第36页
        2.2.3 分析方法第36-38页
    2.3 结果及分析第38-44页
        2.3.1 电场强度对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第38-40页
        2.3.2 含水量对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第40-41页
        2.3.3 酶的添加量对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第41-42页
        2.3.4 pH 值对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第42-43页
        2.3.5 电极切换时间对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第43-44页
    2.4 结论第44-45页
3 外加电场协同作用下外源添加剂对稻草秸秆酶解糖化性能的影响第45-55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45-46页
        3.2.1 基质预处理第45-46页
        3.2.2 实验装置第46页
        3.2.3 操作步骤第46页
        3.2.4 分析方法及仪器设备第46页
    3.3 结果及分析第46-53页
        3.3.1 Tween-80 对纤维素酶解糖化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3.3.2 PEG 6000 对纤维素酶解糖化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3.3.3 BSA 对纤维素酶解糖化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3.3.4 [BMIM]Cl 对纤维素酶解糖化性能的影响第50-52页
        3.3.5 稻草酶解前后各成分的含量变化第52-53页
    3.4 结论第53-55页
4 微生物电解池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搭建第55-63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基质的预处理与细菌培养第55-56页
        4.2.1 基质的预处理第55页
        4.2.2 MEC 产电微生物菌种的驯化与培养第55-56页
    4.3 MEC 结构设计及各部件材料选择第56-60页
        4.3.1 MEC 结构设计第56-57页
        4.3.2 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第57-58页
        4.3.3 电极材料的选择与制备第58-60页
    4.4 MEC 装置的组装与实验系统构建及系统运行第60-62页
        4.4.1 MEC 装置的组装第60页
        4.4.2 MEC 试验系统的构建第60-61页
        4.4.3 MEC 系统的启动与运行第61-62页
    4.5 评价指标与分析方法第62-63页
        4.5.1 氢气产生速率第62页
        4.5.5 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第62-63页
5 微生物电解池利用木质纤维素同步酶解发酵产氢的特性第63-85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3-83页
        5.2.1 MEC 的启动第63-64页
        5.2.2 电压对微生物电解池产氢特性的影响第64-68页
        5.2.3 底物形式对微生物电解池产氢特性的影响第68-72页
        5.2.4 初始 pH 对微生物电解池产氢特性的影响第72-78页
        5.2.5 温度对微生物电解池产氢特性的影响第78-83页
    5.3 结论第83-85页
6 结论第85-87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85-86页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9页
附录第99-100页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页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专利第99页
    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9-100页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第10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4103914,这篇论文共10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0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