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致病菌量检测及漱口水对牙周病患者牙周状况影响

牙周致病菌论文 漱口水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牙周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可疑牙周致病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导致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牙周炎发展过程中牙周炎症部位细菌的数量水平可能是关键。本实验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牙周病患者唾液、龈上、龈下菌斑可疑牙周致病菌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其在口腔不同部位的分布,探讨细菌量与牙周状况的关系,并通过观察牙周病患者使用漱口水前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为牙周病的日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的50名牙周病患者及10名牙周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漱口水7天前后分别用纸杯收取唾液、探针刮取龈上菌斑、30#标准纸尖提取龈下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技术对使用漱口水前样本中可疑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finobacillus actionmycetemcomitans, 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rn nucleatum, 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 Pi)进行定量检测。牙周病患者牙周详细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ocket depth, PD),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诊探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7天后复查BOP,观察牙周状况变化。[结果]牙周病患者使用漱口水7天后,BOP位点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除唾液及龈上菌斑Fn外,其他各菌在牙周病组不同样本中均升高。唾液中Pg含量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龈上菌斑中Pi、Pg及龈下菌斑中Fn、Pi、Pg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周病患者PD≥3mm时,唾液及龈下菌斑中各细菌含量均较PD<3时上升。唾液中Aa、Fn及龈下菌斑中Fn较PD<3mm时增高显著(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中主要牙周致病菌Aa、Fn、Pg、Pi量高于牙周健康者,唾液及龈上菌斑除Fn外,其他各菌均升高。随着牙周袋的加深,唾液中Aa、Fn及龈下菌斑中Fn量显著增加。不改变牙周病患者日常卫生习惯情况下,使用漱口水可改善牙周出血状况。
致谢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正文第10-26页
    前言第10-14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8页
    结果第18-22页
    结论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26页
综述第26-35页
第三部分 病例第35-60页
个人简历第6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947013,这篇论文共6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