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的特性研究

莲藕质地论文 主要成分论文 淀粉论文 水煮论文
论文详情
莲藕品种多,质地差异大,主要分为粉藕和脆藕两大类。本课题以两类不同质地莲藕为材料。首先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粉藕,两种脆藕(2009年12月)为对象,研究了其感官和成分的差异,并进一步对影响其质地的主要成分的淀粉进行了形态学和流变学的研究;其次分别选取一种粉藕和脆藕(2010年3月)进行烹煮特性的研究,探索了加热处理对其感官、成分及细胞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以7个品种的莲藕为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采收期(2010年8月、10月、12月)它们的主要成分,探索其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对12月采收的这7种莲藕淀粉的显微结构和糊化、凝胶差异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种莲藕形态和化学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异,1#和3#为粉藕品种,2#和4#为脆藕品种。粉藕品种的藕肉L值和a*值、藕身硬度、纤维素含量、总酚含量、淀粉含量等都比脆藕品种高,但水分含量比脆藕品种低。鲜粉藕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及支直比均比脆藕高,口感粉糯。粉藕品种1#淀粉粒径最大且大颗粒占的比例较大,而粉藕3#淀粉粒径较小而小颗粒占较大比例,脆藕品种2#和4#淀粉粒形态相近。在升温过程中1#淀粉具有最高的G’max、G”max、△G’和最低的tanδ和TG’max。降温过程中也具有最高的G’max,G”max和最低的tanδ,而3#淀粉与1#有相反的结果。2#莲藕和4#莲藕则处于1#和3#的中间水平,初步推断莲藕淀粉升温降温过程中的流变学差异可能与淀粉粒的形状有关。浓度在4%-8%的四种莲藕淀粉糊均非牛顿流体,稠变系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变特性指数均在0.3左右。在相同的剪切速率和浓度下,随淀粉糊的剪切应力是随着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且品种的不同对淀粉糊表观黏度的影响不明显。淀粉凝胶质构中,粉藕淀粉凝胶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比脆藕的小,但黏着性比脆藕大。粉藕脆藕淀粉的吸水能力没有显著规律性,在低温储存5天中,莲藕淀粉的浊度都是增加,且其浊度变化趋势与淀粉形态有显著性。2、两类不同质地莲藕水煮后,藕肉L值、藕肉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干物质、可溶性糖、VC、纤维素、果胶、总酚均是降低的,但藕肉a*值较鲜样增大,粉藕与脆藕变化的幅度不同。三种不同烹调方式下,水煮和微波处理,抗氧化能力下降,以水煮下降最快,而爆炒处理后,两者的抗氧化能力均略有提高。水煮时间的长短,对两者的细胞结构都有影响,对粉藕细胞破化程度大于脆藕细胞。3、每种莲藕在8月和10月,藕肉L值、藕肉a*值、藕身硬度的变化差异大,但在12月份,粉藕品种都是较脆藕品种高。7种莲藕水分含量随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但纤维素、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原果胶含量则是增加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果胶都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总酚含量则是先减小再增加。不同品种莲藕在不同采收期,藕皮L值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都没有明显的规律。7种莲藕淀粉颗粒形态基本一致,但品种间仍有差异。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粉藕淀粉模量值均比脆藕的淀粉小,但ToG’、TG’max却普遍比脆藕高。脆藕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比粉藕高,且直链淀粉高低会对升温降温过程中的模量值变化产生影响。直链淀粉的含量与G’max、G"max、G’100℃、G"100℃和G’25℃呈显著正相关。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 引言第13-15页
    2 莲藕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第15-20页
        2.1 淀粉的概况第15-16页
        2.2 淀粉品质特性第16-19页
        2.3 多酚类物质第19页
        2.4 纤维素第19-20页
        2.5 果胶第20页
    3 烹调第20-21页
    4 莲藕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第21-22页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四个不同品种莲藕的特性研究第23-47页
    第一节 四种莲藕主要成分的比较第23-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1.1 试验材料第23页
            1.2 仪器设备第23页
            1.3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 试验方法第24-27页
            2.1 粉藕与脆藕的区分第24页
            2.2 色度第24页
            2.3 硬度第24页
            2.4 水分第24页
            2.5 灰分第24-25页
            2.6 粗纤维素第25页
            2.7 总酚第25-26页
            2.8 淀粉第26-27页
            2.9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第27页
            2.10 数据分析第2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7-32页
            3.1 粉藕和脆藕的鉴定第27页
            3.2 主要成分的比较第27-30页
            3.3 淀粉含量第30-31页
            3.4 主要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1-32页
        4 结论第32-33页
    第二节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淀粉特性的研究第33-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页
            1.1 试验材料第33页
            1.2 仪器设备第33页
        2 实验方法第33-35页
            2.1 淀粉的分离第33页
            2.2 四种莲藕淀粉的颗粒形态的研究第33-34页
            2.3 四种莲藕淀粉流变特性的研究第34页
            2.4 四种莲藕淀粉凝胶特性的研究第34-35页
            2.5 四种莲藕淀粉浊度的研究第35页
            2.6 四种莲藕淀粉吸水能力的研究第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45页
            3.1 淀粉的颗粒形态第35-37页
            3.2 淀粉的流变特性第37-42页
            3.3 淀粉凝胶的质构第42-44页
            3.4 浊度和吸水能力第44-45页
        4 结论第45-47页
第三章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在烹煮过程中的差异研究第47-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1.1 试验材料第47页
        1.2 实验试剂第47页
        1.3 仪器设备第47-48页
    2 实验方法第48-52页
        2.1 色泽第48页
        2.2 质构第48页
        2.3 干物质第48页
        2.4 可溶性糖第48-49页
        2.5 维生素C第49页
        2.6 纤维素第49页
        2.7 果胶第49-51页
        2.8 总酚第51页
        2.9 不同烹调方式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2.10 水煮时间对莲藕细胞结构的影响第5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3.1 烹煮前后色度的变化第52-54页
        3.2 烹煮前后质构变化第54-56页
        3.3 烹煮前后干物质的变化第56-57页
        3.4 烹煮前后可溶性糖的变化第57页
        3.5 烹煮前后维生素C的变化第57-58页
        3.6 烹煮前后纤维素的变化第58-59页
        3.7 烹煮前后总果胶的变化第59页
        3.8 烹煮前后总酚含量的变化第59-60页
        3.9 不同烹煮方式对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第60-62页
        3.10 水煮时间对莲藕细胞结构的影响第62-63页
    4 结论第63-64页
第四章 不同采收期莲藕主要成分的研究第64-85页
    第一节 不同品种莲藕不同采收期主要成分的变化第64-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1.1 试验材料第64页
            1.2 实验试剂第64页
            1.3 仪器设备第64-65页
        2 实验方法第65-66页
            2.1 色泽第65页
            2.2 硬度第65页
            2.3 水分第65页
            2.4 可溶性糖第65页
            2.5 可溶性蛋白第65页
            2.6 纤维素第65页
            2.7 果胶第65页
            2.8 总酚第65-66页
            2.9 淀粉含量第6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6-78页
            3.1 色泽的变化第66-68页
            3.2 硬度的变化第68-69页
            3.3 水分的变化第69-70页
            3.4 可溶性糖的变化第70-71页
            3.5 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第71-72页
            3.6 纤维素的变化第72页
            3.7 果胶的变化第72-74页
            3.8 总酚的变化第74-75页
            3.9 淀粉的变化第75-78页
        4 结论第78-79页
    第二节 七种莲藕在越冬时期淀粉颗粒形态及流变特性的研究第79-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9页
            1.1 试验材料第79页
            1.2 仪器设备第79页
        2 实验方法第79-80页
            2.1 不同品种莲藕淀粉的颗粒形态第79页
            2.2 不同品种莲藕淀粉的动态流变特性第79-8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0-84页
            3.1 不同品种莲藕淀粉颗粒的显微形态第80-81页
            3.2 不同品种莲藕淀粉流变学特性第81-84页
        4 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740212,这篇论文共9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7.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