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用线的民族性--从民族文化差异性的角度分析中国画用线的民族性

中国画用线论文 外在属性论文 内在属性论文 文化积淀论文 中国品格论文
论文详情
中国画用线是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特定的文化思想、环境的孕育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用线具有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神,这决定了它不单是形体表现的手段,更是人格精神的表达。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语言,中国画用线超越了造型表现的基本功能,成为一种“技近乎道”、“道法自然”的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国画用线的民族性就是指运用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中,凭借线条这一艺术语言表达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以展现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画用线具有独特的中国属性,即外在的技术属性和内在的精神属性。其内在精神性是其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画对世界艺术宝库的独特贡献。缺失了它,中国画用线的民族传统就失去了生命活水,成为无源之水,更没有发展和创新可言。之所以提出中国画用线的民族性,是因为在审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以线为主要表现语言的绘画正慢慢失去线条原有的丰富内涵。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指出了当时绘画之人不理解中国画用线的本质,独得其形、其貌,而失去了用线笔法的韵致与精神。虽然在各国文化艺术不断交流融合的当代,我们应该以现代的、开放的文化心态去面对,但中国画用线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孕育与滋养,因为只有在保证其民族性的前提下,才能在吸收外来文化艺术营养的同时,不消弱中国画用线的品格和表现力;只有在保证其民族性的前提下,继承和发扬其内在的艺术精神,才会争取突破性的创新。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继承和发展为宗旨,以线条的内在精神性为内核,从民族文化差异性的角度分析其民族性,从文化观照的精神层面挖掘其内在精神性的根源、依据,从而得出具有中国品格的中国画用线的艺术精神。本文第一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第二章从民族文化差异性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画用线的民族性,得出中国画用线不同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绘画线条的独特性,一是中国画用线具有历史积淀的中国文化精神;二是中国画用线具有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第三章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审美心理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分析中国画用线内在精神性的文化观照;第四章阐明中国画用线的艺术精神,即,它既是表现生命意蕴的轨迹,又是体现写意精神的载体。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1.1 研究现状第7-8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8页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研究成果第8-10页
第二章 中国画用线的独特性第10-47页
    2.1 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2.2 中国画用线具有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第11-30页
        2.2.1 中国画用线与西方绘画线条的差异第12-20页
        2.2.2 中国画用线与东方民族绘画中的线条第20-29页
        2.2.3 中国画用线的文化品格第29-30页
    2.3 中国画用线具有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第30-47页
        2.3.1 中国画用线的外在法度第31-38页
        2.3.2 中国画用线的内在审美要求第38-44页
        2.3.3 中国画用线理论对绘画主体人的具体要求第44-45页
        2.3.4 中国画用线的外在法度、内在要求与绘画主体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第45-47页
第三章 中国画用线内在精神性的文化观照第47-60页
    3.1 审美主体的精神观照:心灵体验——追求品性人格的表现第48-51页
    3.2 中国画用线的哲学观照:“技近乎道”——追求思想境界的表现第51-53页
    3.3 中国画用线的书法观照:以书入画——追求风骨意韵的表现第53-56页
    3.4 中国画用线的文学观照: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追求文情诗意的灵魂第56-58页
    3.5 如何提升中国画用线的艺术品味第58-60页
第四章 中国画用线的艺术精神第60-66页
    4.1 表现生命意蕴的轨迹第60-62页
    4.2 体现“写意精神”的载体第62-64页
    4.3 总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绘画作品第70-7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98212,这篇论文共7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3.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