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狼牙刺天然林生殖与更新研究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论文 刺槐论文 狼牙刺论文
论文详情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物种更新困难,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本研究选择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的刺槐人工林群落和狼牙刺天然林群落,系统研究了刺槐群落和狼牙刺群落种群结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效应、外界环境对种群的影响、种群的生殖更新情况,对不同生境刺和狼牙刺群落进行了种群更新综合性评价,确定了刺槐和狼牙刺种群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适生范围,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1.通过对刺槐人工林种群结构、群落内土壤水分效应、群落物种多样性、外界环境对种群的影响、种群的生殖更新情况分析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群落不同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大致呈阴坡下部﹥阳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上部的趋势;有性生殖表现为阴坡下部果实产量最多(1140/标准株),其余三个生境差别并不大;其无性生殖潜力表现为:阴坡下部(0.867)﹥阳坡下部(0.808)﹥阴坡上部(0.793)﹥阳坡上部(0.444)。刺槐人工林在阴坡下部能够通过无性繁殖进行良好的自我更新,中幼龄个体多,属于进展型种群,种群能够长期稳定存在下去。而在阳坡上部和峁顶的刺槐群落幼苗更新数量少或没有幼苗更新,种群属于一种衰退型的,不稳定的群落,水分尤其匮乏,直接影响了刺槐的生长。因此刺槐造林应选在阴坡下部和沟谷等水分条件较好的生境,并要施加适当的抚育措施。2.通过对狼牙刺天然林种群结构、群落内土壤水分效应、群落物种多样性、外界环境对种群的影响、种群的生殖更新情况分析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天然林群落不同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大致呈阳坡下部﹥阴坡下部﹥阳坡上部的趋势;有性生殖表现为阳坡下部(883/标准株)﹥阳坡上部(875/标准株)﹥阴坡下部(746/标准株);其无性生殖潜力表现为:阳坡上部(0.722)﹥阳坡下部(0.625)﹥阴坡下部(0.444)。狼牙刺在阳坡上部能够通过无性繁殖进行良好的自我更新,且无性繁殖较旺盛,幼龄个体较多,相比较而言,在阴坡下部狼牙刺种群的更新情况较阳坡上部差,无性苗数量少,扩散范围小,虽然水分条件良好,但是狼牙刺是耐旱性物种,对其影响不大。因此确定狼牙刺种群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适生范围为阳坡上部。3.通过对刺槐和狼牙刺种群各个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天然林能够良好的自我更新繁殖,而刺槐人工林只能在阴坡下部和沟谷等地能进行种群的繁衍,要想使其人工林天然化,更要注意外界环境干扰和人工抚育等措施的影响。4.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未来植被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当地的乡土树种,有利于尽快恢复植被;对应有的天然林群落要进行封禁,使其盖度进一步增加,促进群落生态效益进一步发挥。对应有的人工林群落要进行适当的改造抚育,防止出现群落衰退现象和造林失败。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2-14页
    1.2 植物群落演替和更新的研究第14-15页
    1.3 刺槐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分布及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第15页
        1.3.2 刺槐人工林更新研究第15-16页
        1.3.3 刺槐水分研究第16页
        1.3.4 刺槐养分研究第16页
        1.3.5 刺槐生物量研究第16-17页
    1.4 狼牙刺研究现状第17页
    1.5 两个种群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6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6.1 刺槐种群及繁殖方式第18页
        1.6.2 狼牙刺种群及繁殖方式第18-19页
        1.6.3 刺槐和狼牙刺种群更新及繁殖的综合比较第19-20页
    1.7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1-27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1页
    2.2 研究方法第21-27页
        2.2.1 群落的选择第21页
        2.2.2 刺槐人工林样地背景及样地设置第21-22页
        2.2.3 狼牙刺天然林样地背景及样地设置第22页
        2.2.4 样地调查第22-23页
        2.2.5 林相图绘制第23页
        2.2.6 无性繁殖调查第23页
        2.2.7 年龄结构分析第23-24页
        2.2.8 狼牙刺生物量测定第24页
        2.2.9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第24-25页
        2.2.10 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的方法第25页
        2.2.11 狼牙刺和刺槐群落稳定性的评判第25-26页
        2.2.12 刺槐和狼牙刺适生范围的确定第26-27页
第三章 刺槐种群及繁殖方式第27-47页
    3.1 地理分布及基本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第27-29页
        3.1.1 地理分布第27页
        3.1.2 生物学特征第27-28页
        3.1.3 生态学特征第28页
        3.1.4 个体生长规律第28-29页
    3.2 群落学特征第29-31页
    3.3 不同生境种群动态第31-32页
        3.3.1 不同生境刺槐种群径级结构第31页
        3.3.2 不同生境条件下刺槐种群高度结构第31-32页
    3.4 刺槐的有性生殖第32-37页
        3.4.1 自然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第32-34页
        3.4.2 刺槐生殖能力分析第34-37页
    3.5 不同生境条件下刺槐无性繁殖的比较第37-44页
        3.5.1 林分特征第37-38页
        3.5.2 无性繁殖的扩散方式第38-40页
        3.5.3 不同立地条件下无性繁殖的比较第40-42页
        3.5.4 不同立地条件下无性幼苗数量的比较第42-43页
        3.5.5 刺槐无性繁殖的生殖潜力第43-44页
    3.6 刺槐无性繁殖的限制性因素第44-47页
        3.6.1 外界干扰对刺槐无性繁殖的影响第44-45页
        3.6.2 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群落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第45页
        3.6.3 刺槐群落在黄土高原的更新分布第45-47页
第四章 狼牙刺种群动态与繁殖方式第47-63页
    4.1 地理分布及基本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第47-48页
        4.1.1 地理分布第47页
        4.1.2 生物学特征第47-48页
        4.1.3 生态学特征第48页
    4.2 群落学特征第48-51页
        4.2.1 不同生境狼牙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第48-49页
        4.2.2 不同生境狼牙刺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第49-50页
        4.2.3 不同生境狼牙刺群落植物物种均匀度第50-51页
    4.3 不同生境种群动态第51-52页
        4.3.1 不同生境狼牙刺种群径级结构第51页
        4.3.2 不同生境条件下狼牙刺种群高度结构第51-52页
    4.4 狼牙刺的有性生殖第52-56页
        4.4.1 自然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第52页
        4.4.2 狼牙刺生殖能力分析第52-56页
    4.5 不同生境条件下刺槐无性繁殖的比较第56-60页
        4.5.1 林分特征第56-57页
        4.5.2 无性繁殖的扩散方式第57-58页
        4.5.3 不同立地条件下无性繁殖的比较第58页
        4.5.4 不同立地条件下母株基径与无性幼苗数量、基径、高度的关系第58-59页
        4.5.5 不同立地条件下无性幼苗数量的比较第59-60页
        4.5.6 狼牙刺无性繁殖的生殖潜力第60页
    4.6 狼牙刺无性繁殖的限制性因素第60-63页
        4.6.1 外界干扰对狼牙刺无性繁殖的影响第60-61页
        4.6.2 不同生境狼牙刺群落水分效应研究第61-62页
        4.6.3 狼牙刺群落在黄土高原的更新分布第62-63页
第五章 刺槐与狼牙刺群落更新繁殖能力的综合分析第63-67页
    5.1 群落稳定性指标第63页
    5.2 群落更新能力综合判定指标第63-66页
        5.2.1 狼牙刺和刺槐群落水分效应第63-64页
        5.2.2 优势种群结构指标第64-65页
        5.2.3 狼牙刺和刺槐群落无性生殖潜力比较第65页
        5.2.4 综合判定两群落的更新能力第65-66页
    5.3 适生范围的确定第66页
        5.3.1 刺槐群落适生范围的确定第66页
        5.3.2 狼牙刺群落适生范围的确定第66页
    5.4 刺槐和狼牙刺经营管理措施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253212,这篇论文共7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2.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