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木瓜发酵酒褐变机理及控制研究

野木瓜果酒论文 PPO论文 非酶褐变论文
论文详情
野木瓜果实营养价值丰富,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口感酸涩不宜直接食用。将其加工成果酒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能提高某些营养成分的溶解量。本文以野木瓜为实验材料,系统研究了野木瓜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的机制、影响因素及褐变控制技术。在酶促褐变方面,主要研究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在非酶褐变方面,主要研究野木瓜果酒在储藏过程中非酶褐变底物含量的变化与色泽的关系;另外根据储藏条件对果酒褐变的影响,确定果酒储藏的最佳条件;选择几种褐变抑制剂,得出最佳褐变抑制剂组合。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计方法,探讨了野木瓜PPO酶学特性。结果发现野木瓜多酚氧化酶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25℃。以pH 6.5为界,随着pH值的升高或降低,野木瓜多酚氧化酶活性都迅速下降;以温度25℃为界,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野木瓜多酚氧化酶活性迅速下降,在80℃时下降最多。偏重亚硫酸盐对PPO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当浓度为0.2g/L时,PPO的活性为零。2.野木瓜果酒在37℃条件下储藏,褐变底物Vc、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均参与了反应。在第18天已经不能检测出Vc的存在,在第36天总糖含量损失了总量的6%,氨基酸损失了19%,总多酚损失了39%,还原糖含量出现波动。3.根据对野木瓜果酒各指标进行通径分析,发现只有总糖和游离氨基酸与野木瓜果酒的L*亮度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73和0.4693,因此总糖对果酒L*值的影响大于氨基酸的影响。以L*值为因变量,总糖(X1)和游离氨基酸(X2)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Y=-495.7748+12.7236X1+22.8026X24.野木瓜果酒在储藏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含量的增加,光照的加强,色泽变化越明显;对野木瓜果酒ΔE值影响大小顺序为:温度>光照>pH值>氧气浓度;对野木瓜果酒L*亮度影响大小顺序为:温度>氧气浓度>光照>pH值;对野木瓜果酒a*值影响大小顺序为:温度>光照>氧气浓度>pH值;对野木瓜果酒b*值影响大小顺序为:温度>光照>pH值>氧气浓度。综合考虑,温度对野木瓜果酒的色泽影响最大,37℃条件下保存的野木瓜果酒L*值变化是5℃条件下的115.5倍。因此最适合的储藏条件为pH值3.3、低温、避光、真空。5.对几种褐变抑制剂的研究发现,L-半胱氨酸对野木瓜果酒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单一褐变抑制剂的抑制效果:植酸>EDTA-2Na>抗坏血酸>L-半光氨酸;最佳抑制剂组合配方为:0.08g/L的植酸、O.3g/L的EDTA-2、1g/L的抗坏血酸。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野木瓜概况第10页
    1.2 发酵果酒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我国果酒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第11-12页
        1.2.2 野木瓜果酒的研究进展第12页
    1.3 褐变机理及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酶促褐变第12-13页
        1.3.2 美拉德反应第13-14页
        1.3.3 焦糖化反应第14页
        1.3.4 抗坏血酸氧化分解第14页
        1.3.5 多元酚氧化缩合反应第14-15页
    1.4 褐变影响因素第15-18页
        1.4.1 底物第15-16页
        1.4.2 PH值第16页
        1.4.3 氧气第16-17页
        1.4.4 温度第17页
        1.4.5 光照第17-18页
    1.5 果酒防褐变的研究现状第18-22页
        1.5.1 抗坏血酸褐变抑制机理及应用第18页
        1.5.2 L-半胱氨酸褐变抑制机理及应用第18-19页
        1.5.3 EDTA-2Na和植酸褐变抑制机理及应用第19页
        1.5.4 亚硫酸盐和二氧化硫褐变机理及应用第19页
        1.5.5 复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第2章 引言第22-24页
    2.1 立题思路第22页
    2.2 研究内容第22页
    2.3 预期结果第22-24页
第3章 野木瓜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第24-2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3.1.1 材料第24页
        3.1.2 主要化学药品及试剂第24页
        3.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4页
        3.1.4 实验方法第24-2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3.2.1 pH值对PPO活性的影响第25-26页
        3.2.2 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第26-27页
        3.2.3 偏重亚硫酸钠对PPO活性的影响第27页
    3.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野木瓜果酒在储藏过程中非酶褐变底物的变化研究第28-38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4.1.1 实验材料第28页
        4.1.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8页
        4.1.3 试验方法第28-3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4.2.1 野木瓜果酒在储藏过程中色值的变化第31-33页
        4.2.2 野木瓜果酒在储藏过程中总多酚含量的变化第33页
        4.2.3 野木瓜果酒在储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第33-34页
        4.2.4 野木瓜果酒在储藏过程中Vc含量的变化第34-35页
        4.2.5 野木瓜果酒在储藏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第35页
        4.2.6 非酶褐变底物与果酒色值的通径分析第35-37页
    4.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5章 不同储藏条件下野木瓜果酒色泽的变化第38-50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38-39页
        5.1.1 材料与试剂第38页
        5.1.2 实验仪器第38页
        5.1.3 实验处理第38页
        5.1.4 测定方法第38-3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39-48页
        5.2.1 贮藏温度对野木瓜果酒色泽的影响第39-41页
        5.2.2 不同pH值对野木瓜果酒色泽的影响第41-44页
        5.2.3 不同光照强度对野木瓜果酒色泽的影响第44-46页
        5.2.4 不同氧气浓度对野木瓜果酒色泽的影响第46-48页
    5.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6章 不同抑制剂对野木瓜果酒颜色的影响第50-56页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6.1.1 实验材料第50页
        6.1.2 药品与试剂第50页
        6.1.3 仪器与设备第50页
        6.1.4 实验方法第50-51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51-54页
        6.2.1 单因素试验的水平及其结果第51-53页
        6.2.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确定第53页
        6.2.3 复配褐变抑制剂对野木瓜果酒褐变的抑制效果第53-54页
    6.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7章 结论与讨论第56-58页
    7.1 结论第56页
    7.2 讨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致谢第64-66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6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15411,这篇论文共6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9.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3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