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饮用水处理论文 膜反洗水论文 超滤论文 微滤论文 混凝论文 粉末活性炭论文 有机物论文
论文详情
低压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当今制备优质安全饮用水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在饮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本研究通过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从出水水质及稳定性、有机物去除、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指标,分析论证混凝-沉淀-超滤(简称沉淀-超滤)和混凝-沉淀-砂滤-超滤(简称砂滤-超滤)两种工艺的可行性。为了提高中试膜系统产水率,采用将膜反洗水预处理后回流至调节池的回收方案,并设计安装了两套小试混凝-微滤膜系统,一套处理混配水(预处理后的反洗水与滦河水按1:9的比例混合),另一套作为参比系统处理滦河水。在中试膜系统运行过程中,预氯化加化学强化反洗(CEB)的运行方式对维持系统稳定运行较为有效,两种工艺膜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在采用较低浓度次氯酸钠进行预氯化时,并不会对膜出水水质造成安全隐患。沉淀-超滤工艺中膜出水中CODMn、UV254和运行成本均高于砂滤-超滤工艺,但是出水浊度略低。两工艺的产水率分别为88.2%和91.8%。中试膜系统采用预氯化工艺可以延缓膜污染的增长,CEB工艺能够有效地恢复膜比通量。采用草酸进行化学清洗效果较好,铁和溶解性有机物是导致中试系统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两种工艺的膜反洗水中CODMn和DOC浓度均明显高于同时期的滦河水,而UV254较低。膜反洗水中DOC主要分布在MW>30 kDa和MW<1 kDa,UV254主要分布在MW<1 kDa区间。在膜反洗水预处理中单独混凝提高了原水中DOC、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就DOC而言,在混凝/PAC吸附过程中,MW>30 kDa的有机物得到了大幅度去除,但是由于混凝处理增加了小分子有机物含量消耗了部分PAC吸附容量使得MW<10 kDa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在膜反洗水预处理中,混凝/PAC吸附工艺比单独混凝工艺改善了混配水系统的出水水质。膜反洗水经混凝/PAC吸附预处理后回流对整个膜系统出水水质及膜污染没有明显的影响。反洗水经过预处理后回流能够将中试膜系统的产水率提高至99%左右。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水资源现状第10-11页
    1.2 饮用水处理工艺第11-14页
        1.2.1 传统饮用水工艺及问题第11-12页
        1.2.2 饮用水处理工艺发展第12-13页
        1.2.3 滤池反洗水回收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膜技术在饮用水中的应用第14-22页
        1.3.1 预处理与低压膜联合工艺的应用第15-18页
        1.3.2 膜污染第18-22页
    1.4 研究背景、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24页
        1.4.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第22-23页
        1.4.2 课题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第24-37页
    2.1 中试膜系统第24-26页
        2.1.1 工艺流程第24-25页
        2.1.2 膜组件性质第25-26页
    2.2 小试膜系统第26-29页
        2.2.1 试验方案第26-27页
        2.2.2 工艺流程第27-29页
        2.2.3 膜组件性质第29页
        2.2.4 PAC 性质第29页
    2.3 有机物分子质量的测定第29-30页
    2.4 THMs/THMFP 测定方法及相关参数第30-33页
        2.4.1 测定方法第30-31页
        2.4.2 THMs 标准曲线第31-32页
        2.4.3 THMs 标准图谱第32-33页
    2.5 HAAs/HAAFP 的测定方法及相关参数第33-35页
        2.5.1 测定方法第33-34页
        2.5.2 测定步骤第34页
        2.5.3 标准曲线第34-35页
        2.5.4 标准图谱第35页
    2.6 其他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第35-37页
第三章 沉淀-超滤工艺的中试试验研究第37-62页
    3.1 原水水质分析第37-38页
    3.2 系统运行情况第38-47页
        3.2.1 高温高藻期第38-40页
        3.2.2 正常水质期第40-43页
        3.2.3 低温低浊期第43-47页
    3.3 出水水质指标分析第47-57页
        3.3.1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第47-54页
        3.3.2 其它水质指标分析第54-57页
    3.4 经济性分析第57-60页
        3.4.1 产水率第57-58页
        3.4.2 运行费用第58-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砂滤-超滤工艺的中试试验研究第62-80页
    4.1 原水水质分析第62-63页
    4.2 系统运行情况第63-68页
        4.2.1 低温低浊期第63-64页
        4.2.2 正常水质期第64-66页
        4.2.3 高温高藻期第66-68页
    4.3 出水水质指标分析第68-76页
        4.3.1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第68-73页
        4.3.2 其它水质指标分析第73-76页
    4.4 经济性分析第76-78页
        4.4.1 产水率第76-77页
        4.4.2 运行费用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中试系统处理不同原水的比较第80-87页
    5.1 出水水质的比较第80-83页
        5.1.1 出水中浊度的比较第80-81页
        5.1.2 出水中COD_(Mn) 的比较第81-82页
        5.1.3 出水中UV_(254) 的比较第82-83页
    5.2 膜通量的比较第83-84页
    5.3 运行费用的比较第84-85页
    5.4 产水率的比较第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中试系统膜污染及控制第87-98页
    6.1 膜污染机理第87-88页
        6.1.1 膜污染定量分析第87-88页
        6.1.2 膜阻力分析第88页
    6.2 沉淀-超滤工艺膜污染控制第88-95页
        6.2.1 反洗效果第89-90页
        6.2.2 预氯化对于膜污染的影响第90-91页
        6.2.3 CEB 对膜比通量的恢复第91-93页
        6.2.4 化学清洗第93-95页
    6.3 砂滤-超滤工艺膜污染控制第95-97页
        6.3.1 CEB 对膜比通量的恢复第95-96页
        6.3.2 化学清洗第96-97页
    6.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七章 超滤工艺膜反洗水回收研究第98-122页
    7.1 沉淀-超滤工艺膜反洗水回收处理第98-107页
        7.1.1 膜反洗水水质分析第98-100页
        7.1.2 膜反洗水预处理第100-101页
        7.1.3 两套膜系统出水水质对比第101-103页
        7.1.4 不同PAC 投加量对于混配水膜系统出水水质的影响第103-104页
        7.1.5 分子量分布分析第104-107页
        7.1.6 产水率第107页
    7.2 砂滤-超滤工艺膜反洗水回收处理第107-119页
        7.2.1 膜反洗水水质分析第107-110页
        7.2.2 膜反洗水预处理第110-111页
        7.2.3 膜系统出水水质第111-116页
        7.2.4 分子量分布分析第116-119页
        7.2.5 产水率第119页
    7.3 本章小结第119-122页
第八章 小试系统膜污染及控制第122-130页
    8.1 沉淀-超滤工艺膜反洗水处理系统膜污染分析第122-126页
        8.1.1 膜比通量的变化情况第122-124页
        8.1.2 膜反应器内粒度分布第124页
        8.1.3 化学清洗对膜比通量的恢复第124-126页
    8.2 砂滤-超滤工艺膜反洗水处理系统膜污染分析第126-129页
        8.2.1 膜比通量的变化情况第126-127页
        8.2.2 化学清洗对比通量恢复第127-128页
        8.2.3 膜表面扫表电镜第128-129页
    8.3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第130-134页
    9.1 结论第130-132页
    9.2 建议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611,这篇论文共14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4.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4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