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论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论文 先在结构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信
论文详情
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一论题,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涵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和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问题。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本质解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含义和特征,信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基础。阐述了信息的含义、特征、功能以及信息时空、信息社会等理论问题。这一部分虽然是对信息科学理论的一般借鉴,但也有若干创新性理解。在信息涵义理解上,对信息作为独立的科学研究对象进入到科学研究视野的原因做了探讨,认为信息是属人的关系性概念。在信息的特征上,论述了信息的共享性特征根源在于载体,从而打破了对信息的神秘感。对信息的功能做了全面的梳理,将信息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若干复合功能。认为信息时空是“一头连着物质世界,一头连着精神世界”的间接存在,比较了信息时空、数字时空和虚拟世界的异同。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含义和特征。在审视不同观点基础上提出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这一概念所应遵循的原则。区分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思想政治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介,以期从概念关系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除了具备信息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导向性、转化性、创新性特征。特别对后两点做了创造性论述。三、在信息论视域内,思想政治教育实质是以信息为中介的教育活动。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信息,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以信息积累为中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建构以信息凝结为中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以信息传导为中介。鉴于此,弄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图景就显得意义重大。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形态。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形态归纳为七种类型。此部分注重阐述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开阔思路,完善教育方法。例如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既要善于用语言文字传播,也要善于用图像去传播,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哲学家以三段论法说话,诗人则以形象和图画说法,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他们都在说服人,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论据,另一个用描绘而已。”五、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提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分立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分裂、碎片化,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整体性原则。由此需要打造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例如,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分离的,应该整合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提出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的若干原则。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符合信息运动的一般模型。但抽象模型远远无法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的特殊性。这一章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共通的意义空间,详细地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的特殊规律。一、信息运动的一般模型。一个完整的信息运动过程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与存储、信息的加工和信息施效,理论上表现为信息传播模型、信息创生模型和信息实现模型。重点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的特殊性。认为只有搞清楚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实践的具体状况,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编码解码的特征,才能展示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更为细致的“总画面”。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中的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中的教育者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国家、组织和个人。教育者首先以国家的面目出现。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国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过程中,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送信息以及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发送和反馈等一系列环节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信息处理活动越来越复杂,需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还要掌握处理信息的软件硬件技术以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属性、特征和运动规律。这对教育者能力提出了挑战。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中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是一座“信息加工厂”,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输入这个“加工厂”之后,要在“加工厂”内进行一系列的存储、加工活动,进而产生、输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受教育者头脑中的加工,需要一系列的要素、环节和过程。其中,智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直接加工,非智力因素对加工过程规划、协调、控制,而这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先在结构。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处理正是以受教育者的先在结构为基础,通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受教育者对原有先在结构进行“反思”和“重构”,最后实现受教育者先在结构的变化,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知、情、意、行各层面上的认同。四、共通的意义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编码和解码是实现传播过程、提高传播效率的基础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作为复杂的信息,其编码和解码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一般信息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密码本”显得更为复杂,即需要打造共通的意义空间。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和量。本章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质”上的特殊要求以及在“量”上的特殊要求。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较为充分探讨了如何通过话语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质量的方法和通过充分利用思维形式结构规律(逻辑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质量的方法。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信息是一个关系性范畴,信息的质是多重存在的。相对于本体而言,信息具有“呈现”属性;相对于主体对信息的把握而言,信息具有意义属性;相对于主体价值而言,信息具有效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品质,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所固有的内在规定性。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也是一个多级存在,具有呈现属性、意义属性和效用属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必须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要求。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对信息量类型做了划分,从不同类型当中可以获得不同的启示。例如把信息量分为结构信息量、意义信息量和效用信息量。分析意义信息量可以从字面、内蕴、风格、情感、联想等多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还可分为绝对信息量和相对信息量、发送的信息量和接收的信息量、真善美三个维度的信息量。三、用话语创新和逻辑工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质量。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最基本的载体和形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创新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量有着特殊的意义。逻辑学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是“一切学之学,一切法之法”。逻辑规律是人们经过千百年实践所形成的正确思维法则。从信息论的视角看,逻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的基本程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概念、命题、推理、论证等思维形式创新表达方式,挖掘思想内涵,避免逻辑错误,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量。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通过载体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离不开载体。本章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含义、构成、功能,探究其主要形态和创新设计。同时探讨了网络文化这一新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涵义和功能。在对载体一般性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涵义,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区别与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特征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呈现两种规律性运动,是以自身的属性和运动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有意识的挖掘和创造的产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功能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的客观基础等。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构成要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除了具有载体的一般因素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要素。这些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言语、活动、目标指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每一次载体设计,都要充分细致地考虑如何结合载体属性和运动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元素,加入得越巧妙,指向越明确,载体的设计就越有效。三、载体的历史形态。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发,将载体分为八大类:教学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管理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活动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榜样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文艺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自然、历史、传统资源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国情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传媒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四、网络文化——新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网络文化是一类综合载体。对网络文化发展演变做了梳理,论述了网络文化的特点,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文化载体具有无与伦比的信息承载量,是思想政治教育完全无法忽视的新质载体,会给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也是较难“驾驭”的载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其发展规律,提高这方面的素养。五、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发现、使用及创新。充分利用载体自身属性及其运动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要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载体要选择受教育者认同度高的人和事来“借宾定主”,归根到底是要有浓厚的“载体转向”意识。结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环境。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的含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的意义,提出了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
中文摘要第4-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引言第14-26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4-17页
    二、本论文研究理路、价值及创新点第17-21页
        (一) 研究的理路第17页
        (二) 研究的价值第17-18页
        (三) 本论文创新之处第18-21页
        (四) 存在的问题第21页
    三、研究综述第21-26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文献第21-22页
        (二) 信息科学基本理论研究文献第22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理论研究文献第22-26页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本质解读第26-59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基础第26-40页
        (一) 信息的含义第26-29页
        (二) 信息的特征第29-32页
        (三) 信息的功能第32-36页
        (四) 信息时空第36-38页
        (五) 信息社会第38-40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含义和特征第40-46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含义第40-44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特征第44-46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质是以信息为中介的教育活动第46-48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以信息积累为中介第46-47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建构以信息凝结为中介第47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以信息传导为中介第47-48页
    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多维审视第48-54页
        (一) 原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再生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48-49页
        (二) 以语言符号、图像、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49-51页
        (三)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51页
        (四) 简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复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51-52页
        (五) 权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非权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52页
        (六) 内核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52-54页
        (七) 材料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54页
    五、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第54-59页
        (一)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及其启示第54-55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及其发展性第55-56页
        (三)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的若干原则第56-59页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运动第59-90页
    一、信息运动的一般模型第59-67页
        (一) 信息的传播模型第59-60页
        (二) 信息的创生模型第60-62页
        (三) 信息的实现模型第62-63页
        (四)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的特殊性第63-6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中的教育者第67-69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类型第67-68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信息运动中的作用第68-69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中的受教育者第69-87页
        (一) 受教育者类型第70-71页
        (二) 受教育者的先在结构第71-74页
        (三) 直接信息处理过程第74-78页
        (四) 非智力因素对信息系统的作用第78-86页
        (五) 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矛盾第86-87页
    四、共通的意义空间第87-90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通意义空间的构成第87-88页
        (二) 构筑共通意义空间的意义第88-90页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和量第90-107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质第90-92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质的规定性第90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质的要求第90-92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第92-96页
        (一) 绝对信息量和相对信息量第92-94页
        (二) 结构信息量、意义信息量和效用信息量第94-95页
        (三) 发送的信息量和接收的信息量第95-96页
        (四) 真、善、美三个维度的信息量第96页
    三、用话语创新和逻辑工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质量第96-107页
        (一) 当前话语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的原则第97-98页
        (二) 话语创新的具体路径第98-100页
        (三) 逻辑对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质量的作用第100-101页
        (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质量的若干逻辑方法第101-107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载体第107-134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涵义和功能第107-113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涵义第107-109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特征第109-112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功能第112-113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构成要素第113-114页
        (一) 语言第113页
        (二) 活动第113-114页
        (三) 目标指向第114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历史形态第114-124页
        (一) 教学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15-116页
        (二) 管理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16-117页
        (三) 活动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17-118页
        (四) 榜样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18-120页
        (五) 文艺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20-122页
        (六) 自然、历史、传统资源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22页
        (七) 国情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22-123页
        (八) 传媒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23-124页
    四、网络文化——新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第124-129页
        (一) 建立在新的信息技术之上的网络文化第124-125页
        (二) 网络文化的特点第125-127页
        (三) 与时俱进的发展网络文化载体第127-129页
    五、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发现、使用及创新第129-134页
        (一) 充分利用载体自身属性及其运动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第129-131页
        (二) 载体要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第131-132页
        (三) 载体要选择受教育者认同度高的人和事来“借宾定主”第132页
        (四) 浓厚的“载体转向”意识第132-134页
结语第134-141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的涵义第134-136页
        (一) 信息素养的涵义第134-135页
        (二) 信息素养的构成第135-136页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的意义第136-138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素养第136-137页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要求第137页
        (三)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是应对网络信息战的需要第137-138页
        (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第138页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的原则方法第138-141页
        (一) 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的“觉”与“悟”第138-139页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要在“整合”上下功夫第139页
        (三) 不断提高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利用能力第139-140页
        (四) 遵守信息规范第140页
        (五) 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9页
后记第149-15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5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735611,这篇论文共15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5.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