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双组分复合囊材载药微囊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壳聚糖论文 羧甲基纤维素钠论文 海藻酸钠论文 低分子肝素论文 微囊论文
论文详情
本课题根据乳化分散和大分子自组装原理,分别以壳聚糖(CS)与海藻酸钠(SALG),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钠(SCMC)为复合载体,以戊二醛(GA)或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低分子肝素(LMWH)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注射用CS-聚阴离子复合载药缓释微囊。采用UV-VIS、IR、SEM、粒度分析等对微囊的性能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动物体内实验考察微囊释药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以LMWH通过乳化分散成微囊核,然后依次用CS和SALG通过大分子自组装形成多层结构的复合胶囊。IR和SEM对微囊进行的结构表征和形态观察表明,CS与LMWH、CS与SALG均以静电作用相结合。微囊球形规整,粒度分散性好。微囊平均粒径<5μm,对LMWH的包封率可达93.5%。微囊的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其半释放率的释放时间可长达72h。随CS浓度或SALG浓度的增大,药物释放速率减缓;释药速率随药物/CS质量比的增大而加快;交联度越高,微囊的释药速率越小;微囊在酸性条件下释药较快。 2) 以CS、SALG为复合载体,以GA、ECH为交联剂制备出LMWH/CS/SALG微囊。粒径分析和SEM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使用两种交联剂所得的微囊球形规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均<8μm,后者的载药量与包封率较前者高。体外释放实验表明:释药速率随囊材浓度的增大以及药载比的降低而减缓;以ECH为交联剂制备的微囊药物缓释性能较戊二醛的为好。动物体内释药实验的结果表明,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3) 分别以CaCl2、以GA、以ECH为交联剂和以CaCl2、GA混合交联剂或CaCl2、ECH为混合交联剂,制备了SALG/CS微囊。其平均粒径均<5μm。用CaCl2与有机小分子交联剂所得的微囊球型较规整,分散性较好,药物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实验表明:随囊材浓度的增大,释药速率减慢;释药速率随药载比的增大而加快;微囊的
第一章 绪论第10-35页
    1 药物微囊化的作用、方法和囊材的选择第10-19页
        1.1 药物微胶囊化的主要作用第10-11页
        1.2 药物微胶囊化方法第11-14页
        1.3 囊材的选择第14-19页
    2 壳聚糖-聚阴离子电解质复合物微囊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第19-28页
        2.1 壳聚糖-海藻酸钠第20-25页
        2.2 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第25-26页
        2.3 壳聚糖-聚丙烯酸第26-27页
        2.4 壳聚糖-果胶配合物第27页
        2.5 研究展望第27-28页
    3 本课题的提出与意义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5页
第二章 低分子肝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微囊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第35-54页
    1 实验部分第35-39页
        1.1 仪器和试剂第35-36页
        1.2 实验方法第36-39页
    2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2.1 药物与囊材的结构、主要理化性质与红外光谱分析第39-42页
        2.2 微囊的制备第42-48页
        2.3 微囊的性能研究第48-52页
    3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第三章 低分子肝素/壳聚糖/羧甲纤维素钠微囊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第54-68页
    1 仪器与试药第54页
    2 方法与结果第54-65页
        2.1 羧甲纤维素钠的结构、性状与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第55-56页
        2.2 微囊的制备第56-59页
        2.3 微囊理化性能研究第59-65页
    3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四章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第68-82页
    1 实验部分第68-71页
        1.1 仪器和试剂第69页
        1.2 实验方法第69-7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1-80页
        2.1 粒径分布与形貌观察第71-73页
        2.2 红外光谱分析第73-74页
        2.3 制备条件对微囊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第74-77页
        2.4 微囊释药性能研究第77-80页
    3 结论第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五章 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微囊制备及体外释药因素第82-92页
    1 实验部分第82-84页
        1.1 仪器和试剂第82页
        1.2 实验方法第82-8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84-90页
        2.1 粒径分布与形态观察第84-85页
        2.2 红外光谱分析第85-87页
        2.3 微囊的载药量与包封率第87页
        2.4 制备因素对微囊溶胀率的影响第87-88页
        2.5 制备因素对微囊体外释药的影响第88-90页
    3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644911,这篇论文共9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