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杆少自由度混联机床精度分析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混联机床论文 并联机构论文 运动学论文 精度论文 位置误差论文 虚拟样机论文 补偿论文
论文详情
混联机床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制造装备,它可以实现多坐标联动数控加工、装配和测量等功能,也可以满足复杂零件加工的需要。由于具有刚度重量比大、响应速度快、易十实现模块化设计、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混联机床已经成为新一代机床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少自由度混联机床因其自身的优点已成为此类机床发展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对混联机床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对混联机床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处于研发、试制和试用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混联机床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在整体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限制混联机床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加工精度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混联机床的加工精度还无法与传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相比拟。在实现混联机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还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本论文以东北大学研制的3-TPT型混联机床和3-TPS型混联机床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两种混联机床进行了精度分析,并对误差补偿理论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两种混联机床的结构特点,对它们的运动位置及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运动学方程,并以雅可比矩阵的可操作度和条件数为衡量指标,分析了两种机床在工作空间内的奇异性和操作灵巧性,借此来说明两种混联机床的运动性能及误差敏感性。(2)根据误差独立作用原理对两种混联机床的位置误差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驱动杆长度误差、铰链点位置误差、运动平台姿态误差等因素对机床位置误差的影响,针对各误差影响因素建立了误差模型,并获得了相应的误差传递函数。(3)对处于稳态切削条件下两种混联机床的位置误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稳态切削条件下机床位置误差模型并分析了在工作空间内机床位置误差的变化情况。然后,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稳态切削条件下机床的位置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以说明理论分析结论的准确性。(4)以热误差和动态切削力变形误差为对象对混联机床的动态误差进行了初步研究。内容涉及热误差来源、热误差建模方法及动态切削力建模方法等。另外,还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在ADAMS软件环境中对两种混联机床的动态误差进行了初步仿真。(5)根据位置误差理论,对3-TPT型混联机床的试验样机进行了结构参数误差测量,进而求得了机床位置误差受结构参数误差影响的结果。另外,还对机床样机的直线度、平行度和重复位置精度进行了初步评定。(6)针对两种混联机床建立了误差标定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阐述了辨识标定模型参数的理论方法。另外,对混联机床的误差补偿策略进行了研究,根据两种混联机床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式。本论文对两种混联机床的精度分析结果,对于研究此类结构混联机床的误差变化特点、实现机床位置误差的补偿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的精度综合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混联机床精度问题的复杂性和时变性,为了提高混联机床的加工精度,还需要在误差控制及实时补偿等方面做许多的研究工作。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2页
    1.1 混联机床的产生及发展第14-22页
        1.1.1 并联机床的特点第15-16页
        1.1.2 国外并联机床的发展状况第16-18页
        1.1.3 国内并联机床的发展状况第18-20页
        1.1.4 少自由度并联机床的发展第20-21页
        1.1.5 混联机床的结构形式第21-22页
    1.2 混联机床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第22-28页
        1.2.1 机床结构设计理论第22-23页
        1.2.2 运动学研究第23-24页
        1.2.3 动力学研究第24页
        1.2.4 精度研究及标定第24-26页
        1.2.5 控制系统设计第26-27页
        1.2.6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第27-28页
    1.3 混联机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8-29页
    1.4 混联机床的发展趋势第29-30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第30-31页
    1.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2章 混联机床的空间运动性能分析第32-61页
    2.1 3-TPT型混联机床的运动性能分析第32-48页
        2.1.1 3-TPT型混联机床的结构组成第32-33页
        2.1.2 3-TPT型混联机床的自由度分析第33-34页
        2.1.3 3-TPT型混联机床的并联机构运动位置分析第34-39页
        2.1.4 3-TPT型混联机床的运动学方程第39页
        2.1.5 3-TPT型混联机床并联机构的运动性能分析第39-48页
    2.2 3-TPS型混联机床的运动性能分析第48-60页
        2.2.1 3-TPS型混联机床的结构组成第48-49页
        2.2.2 3-TPS型混联机床的自由度分析第49-50页
        2.2.3 3-TPS型混联机床的运动位置分析第50-56页
        2.2.4 3-TPS型混联机床的运动性能分析第56-60页
    2.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混联机床位置误差的理论分析第61-85页
    3.1 3-TPT型混联机床的位置误差分析第62-74页
        3.1.1 驱动杆长度误差的影响第63-64页
        3.1.2 固定平台铰链点位置误差的影响第64-66页
        3.1.3 运动平台铰链点位置误差的影响第66-67页
        3.1.4 运动平台姿态误差的影响第67-70页
        3.1.5 平行机构对运动平台姿态误差的影响第70-74页
    3.2 3-TPS型混联机床的位置误差分析第74-81页
        3.2.1 驱动杆长度误差的影响第75页
        3.2.2 固定平台铰链点位置误差的影响第75-77页
        3.2.3 运动平台铰链点位置误差的影响第77-79页
        3.2.4 运动平台姿态误差的影响第79-80页
        3.2.5 平行机构关节误差的影响第80-81页
    3.3 混联机床在考虑铰链间隙时的误差模型第81-83页
        3.3.1 3-TPT型混联机床的误差模型第81-82页
        3.3.2 3-TPS型混联机床的误差模型第82-83页
    3.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4章 混联机床稳态切削误差分析第85-110页
    4.1 3-TPT型混联机床稳态切削误差分析第85-94页
        4.1.1 机床并联机构受力分析第85-87页
        4.1.2 切削力作用下运动平台的位置误差分析第87-90页
        4.1.3 机床平行机构力矩分析第90-91页
        4.1.4 外力矩作用下运动平台的位置误差分析第91-94页
    4.2 3-TPS型混联机床稳态切削误差分析第94-98页
        4.2.1 机床并联机构受力分析第95页
        4.2.2 切削力作用下刀具的位置误差分析第95-98页
    4.3 基于虚拟样机的机床稳态切削误差分析第98-109页
        4.3.1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第98-99页
        4.3.2 Solidworks环境下的虚拟样机实体建模第99-100页
        4.3.3 基于虚拟样机的混联机床稳态切削误差分析第100-109页
    4.4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5章 混联机床动态误差的初步研究第110-121页
    5.1 混联机床的热变形误差第110-115页
        5.1.1 机床热变形误差的来源第110-111页
        5.1.2 机床热变形误差的建模第111-114页
        5.1.3 减小混联机床热变形误差影响的措施第114-115页
    5.2 混联机床动态切削力引起的误差第115-118页
        5.2.1 机床动态切削力引起误差的建模方法第115-117页
        5.2.2 减小机床由动态切削力引起误差的措施第117-118页
    5.3 基于虚拟样机的混联机床动态误差仿真第118-120页
    5.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6章 3-TPT型混联机床位置误差及精度评定的实验研究第121-154页
    6.1 驱动杆长度误差对机床位置误差的影响第121-129页
        6.1.1 驱动杆长度误差的测量第121-122页
        6.1.2 运动平台位置的坐标变换第122-123页
        6.1.3 驱动杆长度误差对位置误差的影响第123-129页
    6.2 运动平台姿态误差对机床位置误差的影响第129-137页
        6.2.1 运动平台姿态误差的测量第129-130页
        6.2.2 运动平台姿态的坐标变换第130-131页
        6.2.3 运动平台姿态误差对位置误差的影响第131-137页
    6.3 驱动杆长度误差与运动平台姿态误差的综合影响第137-143页
        6.3.1 沿y(即x_g)方向的综合误差影响第137-139页
        6.3.2 沿x(即y_g)方向的综合误差影响第139-140页
        6.3.3 沿z(即z_g)方向的综合误差影响第140-142页
        6.3.4 应用误差拟合方法减小位置误差第142-143页
    6.4 混联机床的基本运动精度评定第143-152页
        6.4.1 机床直线度的评定第144-148页
        6.4.2 机床平行度的评定第148-150页
        6.4.3 机床重复位置精度的评定第150-152页
    6.5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第7章 混联机床的标定与误差补偿理论第154-181页
    7.1 基于主动链的机床误差标定理论第154-163页
        7.1.1 3-TPT型混联机床的标定模型第155-157页
        7.1.2 3-TPS型混联机床的标定模型第157-158页
        7.1.3 混联机床标定模型的参数辨识第158-163页
    7.2 混联机床的位置测量方法第163-168页
        7.2.1 滑轮编码器组合法第163-166页
        7.2.2 滑尺圆球组合法第166-168页
    7.3 混联机床的误差补偿理论第168-173页
        7.3.1 混联机床的热变形误差补偿第168-171页
        7.3.2 混联机床的切削力变形误差补偿第171-173页
    7.4 混联机床的误差补偿策略第173-179页
        7.4.1 NC型误差补偿策略第173-174页
        7.4.2 基于神经网络的前馈型误差补偿策略第174-176页
        7.4.3 基于半闭环控制的反馈修正型误差补偿策略第176-179页
    7.5 本章小结第179-181页
第8章 结论与建议第181-184页
    8.1 结论第181-182页
    8.2 建议第182-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96-197页
致谢第197-198页
作者简介第19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365611,这篇论文共19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9.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99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