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场地到场所--柏林战后三个城市纪念性空间研究

场地论文 场所论文 纪念性论文
论文详情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建造有关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城市纪念性空间的热潮,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其它城市相比较,柏林的纪念主题更倾向于对纳粹德国这段暴行历史的反省,且渗透至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柏林举行的这些大型国际设计竞赛,吸引了当代建筑界众多知名的建筑师的参与,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其在处理场地和历史文脉的关系上表现出深刻的理解能力,对纪念主题意义传达的策略也因时因地不同。本论文主要以柏林二战后的城市纪念性空间为载体,根据原有场地与纪念主题相关与否程度性质的不同,将其分成与纪念主题直接相关、间接相关和无相关的三个类型,并且依照分类的标准,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暴政地形、欧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地和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进行研究。先从城市脉络发展的肌理入手,分析场地衍生的历史文脉因素;其次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解读建筑师们在处理三种不同类型的场地时采用的策略,如何通过建筑具体的锲入,深入挖掘场地潜质,激发场所氛围。最后综合阐述了这三个案例的关联性对于柏林整个城市中心区更新的意义。希望这对国内建筑行业“短、平、快”以及远程遥控式的设计方法,提供其建设经验可供借鉴,以及对上海虹口区提篮桥原犹太人居住区改造项目的一些思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论题的提出与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页
    1.3 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定义第12-14页
        1.3.1 场地第12-13页
        1.3.2 场所第13页
        1.3.3 纪念第13-14页
        1.3.4 空间第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6 研究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柏林战后主要城市纪念性空间发展历程第16-27页
    2.1 历史脉络延展第17-20页
        2.1.1 1945-1949二战后初期:临时的纪念第17-18页
        2.1.2 1949-1968东西柏林分治第18-19页
        2.1.3 1970s-1980s冷战时期第19-20页
        2.1.4 1989年至今 两德重新统一第20页
    2.2 潜在因素分析第20-22页
        2.2.1 德国政治民主化第20-21页
        2.2.2 基于民主理念的建筑哲学第21页
        2.2.3 不同集团利益的协调与目的性的建造第21-22页
    2.3 城市纪念性空间类型分析第22-26页
        2.3.1 与纪念主题直接相关的场地第23-24页
        2.3.2 与纪念主题间接相关的场地第24-25页
        2.3.3 与纪念主题无相关的场地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三个城市纪念性空间城市空间关系演变解析第27-43页
    3.1 项目概述第28-31页
        3.1.1 暴政地形第29-30页
        3.1.2 欧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地第30页
        3.1.3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第30-31页
    3.2 城市肌理类型对比研究第31-42页
        3.2.1 柏林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场地属性变迁第31-40页
        3.2.2 三个城市纪念性空间城市肌理对比和类型总结第40-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三个城市纪念性空间建筑方案解析第43-78页
    4.1 相关理论概念综述第45页
        4.1.1 场地结构第45页
        4.1.2 场所氛围第45页
    4.2 暴政地形第45-55页
        4.2.1 场地结构分析第45-47页
        4.2.2 卒姆托的建造观,实现从场地到场所的转换第47-49页
        4.2.3 场所气氛塑造第49-54页
        4.2.4 小结第54-55页
    4.3 欧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地第55-65页
        4.3.1 场地结构分析第55-56页
        4.3.2 艾森曼的建造观,实现从场地到场所的转换第56-58页
        4.3.3 场所气氛塑造第58-63页
        4.3.4 小结第63-65页
    4.4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第65-76页
        4.4.1 场地结构分析第65-66页
        4.4.2 里伯斯金的建造观,实现从场地到场所的转换第66-69页
        4.4.3 场所气氛塑造第69-75页
        4.2.4 小结第75-76页
    4.5 三个城市纪念性空间的横向比较第76-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三个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城市意义及其对上海的思考第78-89页
    5.1.三个城市纪念性空间的综合品质第80-82页
    5.2 对上海提篮桥原犹太人居住区(Hongkew Ghetto)改造的思考第82-87页
        5.2.1 柏林与上海的差异第82-86页
        5.2.2 改造的思考第86-87页
    5.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后记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图片来源第95-98页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9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256210,这篇论文共9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9.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9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