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0年高台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生态足迹论文 生态承载力论文 生态赤字论文 万元GDP生态足迹论文 生态压力指数论文 可持续性论文
论文详情
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研究了高台县1990-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并计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由此来判断高台县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为当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生态足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2153hm2cap-1增长到3.8729hm2cap-1,增长了2.17倍。在总生态足迹构成中,各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大小为:耕地>草地>化石能源用地>林地>水域用地>建筑用地,耕地的生态足迹最大,说明高台县农产品和畜产品的消费量较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特别是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比例上升,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1.0414hm2cap-1增长到1.1709hm2cap-1,增长了12.95%。在总生态承载力构成中,各土地类型的生态承载力大小为:耕地>建筑用地>林地>水域用地>牧草地,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3)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生态赤字从0.1611hm2cap-1增长到2.3780hm2cap-1,增长了13.76倍,增长明显。在总生态赤字构成中,生态赤字大小为:牧草地>耕地>水域用地。林地和建筑用地均保持生态盈余,这说明当地对林地的保护取得显著成效;高台县地广人稀,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所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较少,所以建筑用地的生态承载力一直保持生态盈余。(4)人口规模的增长直接影响着生态足迹的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和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也相应在提高,导致生态足迹的增长。(5)2001-201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在2001-2003年有所增加,2003-2009年有所减少。表明高台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总体上在不断提高。(6)在人均生态足迹的构成中,耕地的生态足迹最大,生态赤字也较大。生态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和耕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此可得,高台县的生态安全问题主要是耕地的生态安全。这就要求高台县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损害耕地的生态效益。通过对高台县1990-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综合分析,表明高台县人均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生态赤字也在不断增长,这说明高台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呈增长趋势,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自然资源处于超负荷状态,而且人口逐年增长,现有的资源利用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6页
    1.1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目的第9页
    1.3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9页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6页
        1.4.1 国际研究概况第9-12页
            1.4.1.1 生态足迹理论在国家和地区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第9-10页
            1.4.1.2 生态足迹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10-11页
            1.4.1.3 生态足迹理论的改进第11-12页
        1.4.2 国内研究概况第12-16页
            1.4.2.1 生态足迹理论研究第12页
            1.4.2.2 省级尺度研究第12-13页
            1.4.2.3 市(州)级尺度研究第13-15页
            1.4.2.4 县(区)级尺度研究第15-16页
第二章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21页
    2.1 生态足迹指标第16-17页
        2.1.1 生态生产性土地第16-17页
        2.1.2 产量因子第17页
        2.1.3 均衡因子第17页
    2.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计算步骤第17-20页
        2.2.1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第17-18页
        2.2.2 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第18-19页
        2.2.3 生态赤字(盈余)计算方法第19-20页
    2.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三章 1990-2010年高台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第21-58页
    3.1 高台县概况第21-22页
        3.1.1 自然概况第21页
        3.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21-22页
    3.2 研究内容和数据来源第22-23页
        3.2.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3.2.2 数据来源第23页
    3.3 1990-2010年高台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23-53页
        3.3.1 高台县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23-35页
            3.3.1.1 高台县总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23-24页
            3.3.1.2 高台县生态足迹构成动态分析第24-35页
        3.3.2 高台县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35-44页
            3.3.2.1 高台县总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第35-36页
            3.3.2.2 高台县生态承载力构成分析第36-44页
        3.3.3 高台县生态赤字/盈余计算与分析第44-53页
            3.3.3.1 高台县总生态赤字/盈余计算与分析第44-45页
            3.3.3.2 高台县生态赤字/盈余构成分析第45-53页
    3.4 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和资源利用效益演变特征动态分析第53-55页
        3.4.1 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第53-54页
        3.4.2 高台县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54-55页
    3.5 生态压力指数计算与分析第55-58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58-61页
    4.1 高台县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结果与讨论第58-59页
    4.2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的不足第59-61页
第五章 建议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介第69-70页
导师简介第70-7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17109,这篇论文共7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