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城乡一体化研究--以上海F区为例

城乡一体化论文 土地制度论文 城乡二元结构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基于土地制度变革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联。通过土地制度对上海F区城乡一体化影响的描述,来反观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土地制度的功能。这个功能又如何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对F区乡村社会典型变迁实践的剖析,得出农村土地承包和乡镇企业改制,使农民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却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单位”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是城乡二元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对于农民的身份认定有一个三段论的架构:“单位人(集体经济发达时期)——社会人(集体经济衰落时期)——社区人(土地换保障之后)”。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不断跃升。相应的,笔者对于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的实现方式,也有一个从集体化保障-----家庭自我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社区化,这样三阶段的把握。研究同样发现,这样的三段论的本质是土地从集体所有制的村级所有(管理)-----家庭承包----镇级所有(管理)的过程,而这个土地权属经由村级集体—家庭承包—镇级集体的转型,使农民实现了社会保障从村级统筹—个人支付---社区统筹,农民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升级转型,也就是城乡二元结构从稳定—紧张—自洽柔和的转变。因此,城乡一体化的逻辑是土地制度变革的三段论。即农村土地权属经由村级集体—家庭承包—镇级集体的转变过程,是城乡二元结构从稳定—紧张—解构的发展过程。村级土地集体所有制向镇级土地集体所有制升级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基础。同时通过研究,认为村级集体土地权属提升到镇级集体土地后,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土地制度。以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农民保障城镇化和城镇公共服务行政化。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提出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并结合文献综述提出了本文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内容,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和写作框架及其逻辑图。第二章为“F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本章在于展示了本研究区域的基本状况及二元结构特征。在叙述策略上,主要在历史的脉络中展现乡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第三章为“F区城乡一体化实践回顾”。本章以F区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土地制度对农村改革试点的功能,说明发达地区一度被抹平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张力为什么会重新紧张起来。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即对城郊农村耕地的社会功能有解构作用,又是农民的保障资本和最后的稻草。而这正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社会基础,也是土地制度革新的前提性条件。第四章为“土地置换:F区城乡一体化新探索”。本章以土地置换为视角,一方面展现土地置换模式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展现以政府为主导土地置换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及具体的运作情况。以此,全方位考察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工作策略。第五章为“土地置换的效应:乡村社区重构。本章在于展现以土地置换为突破口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对乡村社会变迁的影响,主要集中研究乡村社会组织、农用地经营、农用地权属、社会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乡村社会福利体制的构建,进一步解读了土地置换中的制度因素对乡村社区重构的作用。第六章在总结各章的基础上,得出了本项研究的结论,即城乡一体化的逻辑是土地权属经由村级集体—家庭承包—镇级集体变革的过程,也是农民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生活空间和生产方式的城镇化过程和城乡二元结构自洽和逐渐解构的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集体土地权属升级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改革的原则,以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研究结果联通了原来分割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为中国最基层政府能够提供良好行政公共服务找到了有效的途径。最后通过演绎推论,展望了城乡公平均衡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8-4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8-25页
        1.1.1 中国特色城乡二元结构第18-20页
        1.1.2 土地保障功能与城乡二元结构第20-22页
        1.1.3 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民集体重构第22-23页
        1.1.4 土地市场化与城乡一体化第23-25页
    1.2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第25-38页
        1.2.1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目标第25-29页
        1.2.2 城乡二元结构的内涵第29-33页
        1.2.3 土地置换的理论与实践第33-37页
        1.2.4 文献简评第37-38页
    1.3 研究范式第38-46页
        1.3.1 研究的基本范式第38-40页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第40-43页
        1.3.3 本文的创新点第43-44页
        1.3.4 写作框架及逻辑图第44-46页
第2章 基本概貌:F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第46-64页
    2.1 F区的基本状况第46-49页
        2.1.1 历史发展第46-47页
        2.1.2 设区后的建制发展第47-48页
        2.1.3 撤县建区后的概貌第48-49页
    2.2 F区的城乡二元结构第49-58页
        2.2.1 地理位置第49-50页
        2.2.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第50-54页
        2.2.3 城乡二元空间结构特征第54-56页
        2.2.4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特征第56-58页
    2.3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F区第58-64页
        2.3.1 F区现状第58-63页
        2.3.2 F区机遇第63-64页
第3章 F区城乡一体化实践回顾第64-90页
    3.1 土地制度与城乡一体化第64-73页
        3.1.1 农地的基本功能第64-68页
        3.1.2 农地经济功能的衰退第68-71页
        3.1.3 土地成为农民最后一根稻草第71-73页
    3.2 城乡一体化试点与城乡关系调整第73-82页
        3.2.1 农工一体化第73-75页
        3.2.2 乡村工业化第75-78页
        3.2.3 小城镇建设第78-82页
    3.3 体制改革与城乡关系再调整第82-87页
        3.3.1 乡镇企业改制第83-85页
        3.3.2 保障制度社会化改革第85-87页
        3.3.3 城市房产商品化改革第87页
    3.4 小结第87-90页
        3.4.1 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第87-88页
        3.4.2 F区城乡一体化实践的思考第88-90页
第4章 土地置换:F区城乡一体化的新探索第90-116页
    4.1 土地置换的F区试点第90-97页
        4.1.1 试点区域基本状况第90-92页
        4.1.2 行政区域建制第92页
        4.1.3 城乡发展第92-94页
        4.1.4 试点概貌第94-97页
    4.2 土地置换的社会基础与动力第97-107页
        4.2.1 宅基地的精神与物质基础弱化第97-100页
        4.2.2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第100-103页
        4.2.3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动力第103-107页
    4.3 土地置换试点的具体运作第107-116页
        4.3.1 土地置换的政策支持与社会动员第107-110页
        4.3.2 试点运作的具体方案第110-112页
        4.3.3 运作的基本保障第112-113页
        4.3.4 土地置换的实施第113-116页
第5章 土地置换的效应:乡村社区重构第116-183页
    5.1 管理机构职能的变化第116-126页
        5.1.1 置换前村级组织职能第116-117页
        5.1.2 置换后村级组织的职能第117-126页
    5.2 农用地权属和经营方式的变化第126-136页
        5.2.1 置换前的权属与经营方式第126-129页
        5.2.2 置换后的权属与经营方式第129-132页
        5.2.3 置换前后的经营效益第132-134页
        5.2.4 土地置换制度滞后的效应第134-136页
    5.3 社会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第136-147页
        5.3.1 置换前的社会空间与生活方式第136-142页
        5.3.2 置换后的社会空间与生活方式第142-146页
        5.3.3 土地置换后的社会效应第146-147页
    5.4 城镇化社会福利的建构第147-167页
        5.4.1 就业保障第147-150页
        5.4.2 养老保障第150-157页
        5.4.3 医疗保障第157-162页
        5.4.4 公共服务第162-167页
    5.5 置换试点浏览第167-183页
第6章 总结第183-206页
    6.1 城乡一体化的的逻辑第183-186页
        6.1.1 农民保障和生活村域化:土地村属集体经济第184-185页
        6.1.2 农民保障和生活碎片化:土地承包"私有"经济第185页
        6.1.3 农民保障和生活城镇化:土地镇属集体经济第185页
        6.1.4 公共服务社区化: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第185-186页
        6.1.5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自洽柔和化:城乡共享发展成果第186页
    6.2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瓶颈第186-189页
        6.2.1 宏观层面的分析第186-188页
        6.2.2 中观层面的分析第188页
        6.2.3 微观层面的分析第188-189页
    6.3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土地制度改革第189-200页
        6.3.1 农村土地制度现状第189-191页
        6.3.2 试点实践现实矛盾第191-192页
        6.3.3 土地制度设计第192-197页
        6.3.4 制度安排的效用分析第197-198页
        6.3.5 讨论:土地制度与村民自治第198页
        6.3.6 讨论:土地置换的普适性第198-200页
    6.4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第200-206页
        6.4.1 土地管理以效益为原则,实现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调适第202-203页
        6.4.2 行政管理以公平为原则,实现社会保障福利体制整合第203-204页
        6.4.3 公共服务以公益为原则,实现资源布局均等整合共享第204页
        6.4.4 社区管理以互助为原则,加强共同生活圈价值观维模第204-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17-218页
致谢第21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0709,这篇论文共21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5.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09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