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3D打印论文 3D打印数字模型论文 3D打印物论文 复制论文
论文详情
版权是法律赋予著作权人对自己作品使用、控制,从而获得精神和物质利益的权利。技术发展对版权制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促成版权制度的形成。3D打印成为近些年引发人们持续、广泛关注的技术。这主要是因为3D打印技术有可能会像影像技术、网络技术一样,对现有版权制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我国目前关于3D打印技术对版权制度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正是基于此,笔者才会对3D打印技术引发的多种著作权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结合我国《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联系3D打印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借鉴域外国家保护3D打印技术的成功经验,希望对明确3D打印数字模型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地位,完善我国复制权制度、合理使用制度提供可参考的意见。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构成,其中正文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产生、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3D打印的一般流程。首先,该部分简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接着介绍了几种主要的3D打印技术类型。最后介绍了两类3D打印的流程。通过该部分的介绍,可以使读者对3D打印技术有详细的了解,为下文讨论3D打印技术引发的著作权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对著作权法如何保护3D打印进行了探讨。首先,对3D打印数字模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部分主要论述了作品独创性的判断标准、3D打印数字模型是否构成作品、如果构成作品应该属于哪种作品类型进行了探讨。接着对3D打印物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部分主要分析了3D打印物能否构成作品,以及构成何种作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著作权义务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如何防止行为人对3D打印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侵害。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3D打印技术对我国现有著作权制度的挑战。该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探讨了我国《著作权法》现有狭义的“复制”概念,不能把异体复制纳入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已经不能适应3D打印发展的要求;第二方面主要探讨了在3D打印时代,我国《著作权法》现有合理使用制度遇到了极大的困境。第四部分,主要是笔者为使我国著作权法适应3D打印时代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著作权法的建议。主要包括扩大现有“复制”概念的外延,对异体复制提供保护;著作权法明确把3D打印数字模型纳入作品的范畴;完善作者的修改权,引入知识共享协议;在现有合理使用制度的基础上,加入“合理性”判断标准,以及引入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
内容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9-11页
一、3D打印的发展与技术原理第11-15页
    (一)3D打印的历史发展第11-12页
    (二)3D打印的技术原理第12-14页
    (三)3D打印的打印流程第14-15页
二、3D打印的著作权保护第15-29页
    (一)3D打印的客体可著作权保护第15-25页
    (二)3D打印义务主体侵权行为的禁止第25-29页
三、3D打印对我国著作权制度的挑战第29-34页
    (一)狭义“复制”不足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第30-32页
    (二)3D打印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第32-34页
四、3D打印背景下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完善第34-42页
    (一)延伸“复制权”概念的外延第34-36页
    (二)把 3D打印数字模型纳入作品范畴第36-37页
    (三)完善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第37-38页
    (四)3D打印背景下“修改权”的明示授权第38-39页
    (五)3D打印背景下“合理使用”制度亟需调整第39-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196609,这篇论文共4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4.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4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