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及案例研究--西南山地城市生态景观形态研究

西南山地城市论文 生态景观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下属分枝研究之一,意在研究城市生态景观理论,探索西南山地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之道,从城市景观生态构建角度,支撑西南山地城市适应性理论与方法。西南地区多高山丘陵、高原台地,地形地貌复杂,整体处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上。这里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山水环境自然天成,动植物资源丰富,犹如天然基因库,丰茂的自然基底调节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但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建设增量,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已受损坏,导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通道阻断……城市人工景观受地形所限,道路曲折蜿蜒、建筑簇群集中、河道穿城而过,都别具特色;但由于建设难度较高、速度加快,人工景观修建中打破原有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景观不协调……这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剧。生态景观是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不仅具有审美性,而且具有生态性,它能避免上诉问题的发生,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与自然的和谐。本文的研究重点即是开拓出适合西南山地城市的生态景观构建策略。全文包括理论研究、提出问题、归纳策略、案例实证四大部分。首先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生态景观理论及方法,与西南山地地域性景观相结合,归纳出适合于西南山地的生态景观构建策略。该策略运用了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规划理论、景观生态设计方法,从自然景观总体空间形态构建到城市人工景观生态规划,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应西南山地地理特征的生态景观构建策略。同时,本文以西南多个地区为例,论证了该策略的可实施性和适应性。在全文的研究过程中,以“理论+问题→策略→案例实证→结论”的逻辑主线进行。论文的第二章研究了山地城市生态景观构建的理论,分别从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个方面归纳出生态区划、生态廊道、可持续城市形态和斑廊基模型、生态基础设施服务等理论,指导城市生态景观的构建。论文第三章以西南地区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实地走访、拍照,进行梳理,总结出西南山地城市自然景观、绿地景观、道路景观、水景观、公共空间和建筑景观六大方面景观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章节打下基础。论文的核心部分是第四、五章节,提出西南山地城市生态景观的构建策略并分别以实际案例进行论证。第四章讲述自然生态景观总体空间形态的构建,通过分析生态承载力、进行生态景观功能区划、维育生态脆弱区,最终构建出城景联动、相互耦合的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形态。第五章进入城市人工景观环境,对城市内部人工景观进行生态规划。该章节又将城市人工景观分为绿地景观、道路景观、河湖湿地、公共空间及建筑景观五类,运用生态基础设施理论、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景观的生态设计等理论方法,分别提出构建策略,并选择能够代表该类景观西南特色的实际案例加以论证。论文最后一章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对未来西南山地城市生态景观的发展提出建议,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图表索引第11-15页
1 绪论第15-35页
    1.1 论文选题第15-16页
        1.1.1 课题来源第15页
        1.1.2 整体架构第15-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2.1 城市生态景观现状之批判第16-17页
        1.2.2 城市生态景观的双重价值第17-18页
    1.3 概念界定及相关学科关系第18-24页
        1.3.1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第18-22页
        1.3.2 相关学科关系第22-24页
    1.4 研究综述第24-32页
        1.4.1 国外生态景观研究动态第24-27页
        1.4.2 国内生态景观研究综述第27-32页
    1.5 论文研究架构第32-35页
        1.5.1 研究切入点第32页
        1.5.2 研究重点第32页
        1.5.3 研究方法第32-33页
        1.5.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第33-35页
2 山地城市生态景观理论研究第35-51页
    2.1 城市生态景观构成第35-36页
    2.2 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形态构建理论第36-44页
        2.2.1 景观生态格局理论第36-39页
        2.2.2 可持续城市形态理论第39-42页
        2.2.3 生态区划研究方法第42-44页
    2.3 城市人工景观生态规划及功能服务第44-50页
        2.3.1 生态交错带第44-45页
        2.3.2 生物多样性保育第45-46页
        2.3.3 生态基础设施服务第46-48页
        2.3.4 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第48-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 西南山地城市景观现状特征及问题第51-75页
    3.1 西南山地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特征第51-63页
        3.1.1 立体起伏、形态丰富的地形地貌第51-58页
        3.1.2 江河纵横、湖泊棋布的河流水系第58-60页
        3.1.3 生物多样、植被丰茂的资源环境第60-61页
        3.1.4 潮湿多雨、变幻莫测的气候特征第61-63页
    3.2 西南山地城市人工景观现状及问题第63-73页
        3.2.1 绿地景观破碎,缺乏生态联系第63-65页
        3.2.2 道路阻隔通道,理化环境污染第65-66页
        3.2.3 河岸粗放利用,边缘整理不当第66-69页
        3.2.4 公共空间耗散,景观千篇一律第69-70页
        3.2.5 建设用地紧张,建筑材料污染第70-73页
    3.3 本章小结第73-75页
4 西南山地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形态构建第75-103页
    4.1 策略一:分析生态承载力,划定四区空间管制第75-77页
        4.1.1 计算生态承载力第75-76页
        4.1.2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第76页
        4.1.3 四区划定第76-77页
        4.1.4 空间管制第77页
    4.2 策略二: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第77页
        4.2.1 生态要素的选取第77页
        4.2.2 生态区划的方法第77页
    4.3 策略三:维育生态脆弱区,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第77-80页
        4.3.1 西南山地典型生态脆弱区第77-79页
        4.3.2 各类生态脆弱区保护措施第79-80页
    4.4 策略四:构建城景联动、相互耦合的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形态第80-82页
        4.4.1 耦合自然的城市形态第80-82页
        4.4.2 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形态构建第82页
    4.5 案例实证:重庆市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形态构建第82-100页
        4.5.1 重庆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第82-90页
        4.5.2 重庆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第90-93页
        4.5.3 重庆城市生态脆弱区维育第93-95页
        4.5.4 重庆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形态构建第95-100页
    4.6 本章小结第100-103页
5 西南山地城市人工生态景观形态构建第103-139页
    5.1 西南山地城市绿地生态景观形态构建第103-111页
        5.1.1 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第104页
        5.1.2 构建“斑-廊-基”结合的城市绿地景观网络第104-105页
        5.1.3 案例实证:成都市绿地生态景观网络构建第105-111页
    5.2 西南山地城市道路生态景观形态构建第111-119页
        5.2.1 顺应地形设计山地道路形态第111-113页
        5.2.2 合理组织步行道路系统第113-114页
        5.2.3 根据生态敏感性规划道路选线第114-115页
        5.2.4 涵洞、暗沟保持生态关键点的畅通第115页
        5.2.5 运用生态技术进行污染防护第115-116页
        5.2.6 道路沿线景观美化设计第116页
        5.2.7 案例实证:贵州水黄公路生态景观设计第116-119页
    5.3 西南山地城市河湖湿地生态景观形态构建第119-127页
        5.3.1 保护自然水景观形态,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第119页
        5.3.2 采用近自然管理模式,减少人为干扰第119-120页
        5.3.3 清疏河床,改善水质第120页
        5.3.4 合理利用河岸资源,设计亲水驳岸第120-121页
        5.3.5 采用乡土植物,维护河岸生物多样性第121页
        5.3.6 案例实证:云南省河湖湿地生态景观建设第121-127页
    5.4 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景观形态构建第127-131页
        5.4.1 强调景观与生态连续性第127-128页
        5.4.2 设计尊重场地第128页
        5.4.3 展示地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第128页
        5.4.4 案例实证:合川人民广场生态景观规划第128-131页
    5.5 西南山地城市建筑生态景观形态构建第131-136页
        5.5.1 节约用地,簇群组合布局第131页
        5.5.2 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地形高差第131-132页
        5.5.3 运用生态材料,增加建筑绿化第132-134页
        5.5.4 案例实证:锦绣山庄建筑景观设计第134-136页
    5.6 本章小结第136-139页
6 结语及展望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9页
附录第149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展的论文目录第14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320009,这篇论文共14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4.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