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异氰酸酯官能化与聚烯烃/尼龙6的增容研究

反应挤出论文 接枝共聚论文 相容剂论文 反应共混论文
论文详情
聚合物共混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但大多数聚合物都是互不相容的,简单的机械混合难以获得高性能的聚合物共混材料,需要在共混过程中加入相容剂来改善共混物的相容性。在共混过程中加入接枝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通过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是最有效的反应共混方法。要实现聚合物之间的相容,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选择理想的相容剂是关键。本文制备了两类新型的相容剂,重点研究了它们对聚烯烃/尼龙6共混体系的增容。采用一种含有异氰酸根官能团的极性单体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对聚丙烯(PP)进行熔融接枝改性,探讨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剂用量、苯乙烯(St)共单体用量、TMI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转速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TMI单体成功接枝到PP链上;St共单体能有效提高TMI的接枝率和抑制PP链的降解;接枝反应的机理为:St共单体先接枝到PP上,然后TMI单体接枝到苯乙烯自由基上,如此形成St与TMI的交替共聚物;以下工艺条件对获得高接枝率PP-g-TMI有利:PP-100 g,DCP-0.4 g,TMI-10 ml,St-7.5 ml,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10 min,转速-60 rpm。将PP-g-TMI作为反应型相容剂应用于聚丙烯/尼龙6(PP/PA6)共混体系,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抽提分析、平衡扭矩分析和DSC分析证实了PP-g-TMI中的异氰酸根(-NCO)可与分散相PA6的端氨基(-N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PP-g-PA6共聚物,随着相容剂接枝率和含量增大,生成的PP-g-PA6越多。PP/PA6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断面形态分析结果表明:PP-g-TMI能有效增容PP/PA6体系;体系的相容性随着PP-g-TMI接枝率增大而逐渐改善;随着PP-g-TMI含量增加,相容性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向共混体系中加入8 phrPP-g-TMI时,共混物的相容性达到最优。反应共混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PP/PA6体系的共混温度应不低于230℃,时间不少于10 min,转速至少为60 rpm;两步加料方式比一步加料方式的共混效果更好。对TMI单体和St共单体熔融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了TMI单体与EPDM之间的接枝反应,以及共单体St在接枝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将接枝产物EPDM-g-TMI作为相容剂添加到三元乙丙橡胶/尼龙6(EPDM/PA6)共混体系,通过红外分析、抽提分析、平衡扭矩分析和结晶行为分析证实了EPDM-g-TMI能与PA6组分发生反应生成EPDM-g-PA6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冲击强度、形态结构和Molau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EPDM-g-TMI能有效增容EPDM/PA6体系;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随着EPDM-g-TMI接枝率增大而提高;随着EPDM-g-TMI含量增大,体系的相容性先提高后降低,向体系中添加6 phr相容剂时,EPDM/PA6体系的相容性最佳。在PP异氰酸酯官能化的基础上,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法反应挤出PP-g-PA6共聚物,通过红外分析证实了PP-g-PA6的成功制备。将PP-g-PA6作为非反应型相容剂应用到PP/PA6体系,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PP-g-PA6能有效增容PP/PA6体系;体系的相容性随着PP-g-PA6用量增大而逐渐提高,向体系中加入15 phr PP-g-PA6时,分散相PA6的粒径可减小至约200 nm;相对于PA6支链短的PP-g-PA6,长支链的PP-g-PA6对PP/PA6体系的增容效果更好。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31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聚合物共混研究概况第14-16页
        2.2.1 共混改性的目的第14-15页
        2.2.2 共混改性的种类第15-16页
            2.2.2.1 物理共混第15页
            2.2.2.2 反应共混第15-16页
        2.2.3 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原理第16页
    2.3 相容剂研究概况第16-21页
        2.3.1 相容剂的作用原理第16-17页
        2.3.2 相容剂的种类第17-21页
            2.3.2.1 反应型相容剂第17-19页
            2.3.2.2 非反应型相容剂第19-20页
            2.3.2.3 低分子相容剂第20-21页
    2.4 反应挤出概述第21-23页
        2.4.1 反应挤出的特点第21-22页
        2.4.2 反应挤出的应用第22-23页
            2.4.2.1 反应挤出合成接枝共聚物第22-23页
            2.4.2.2 反应挤出制备共混物第23页
    2.5 聚烯烃/尼龙6共混体系的增容研究第23-30页
        2.5.1 PP/PA6体系的增容第23-29页
            2.5.1.1 反应增容第24-26页
            2.5.1.2 原位聚合与原位相容第26-29页
        2.5.2 EPDM/PA6体系的增容第29-30页
    2.6 课题的提出第30-31页
第3章 PP异氰酸酯官能化与PP/PA6的增容研究第31-66页
    3.1 实验方法第31-33页
        3.1.1 主要原料第31页
        3.1.2 PP-g-TMI的合成第31页
        3.1.3 PP-g-TMI的纯化第31-32页
        3.1.4 PP-g-TMI的分析方法第32页
        3.1.5 PP/PA6共混物的制备第32页
        3.1.6 PP/PA6共混物的分析方法第32-33页
    3.2 聚丙烯的异氰酸酯官能化第33-45页
        3.2.1 PP-g-TMI的红外分析第33-34页
        3.2.2 PP-g-TMI接枝率的测定第34-35页
        3.2.3 PP-g-TMI的熔融结晶行为分析第35-37页
        3.2.4 接枝反应影响因素分析第37-43页
            3.2.4.1 DCP用量的影响第37-38页
            3.2.4.2 St用量的影响第38-39页
            3.2.4.3 TMI用量的影响第39-40页
            3.2.4.4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0-41页
            3.2.4.5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1-42页
            3.2.4.6 螺杆转速的影响第42-43页
        3.2.5 接枝反应机理初探第43-45页
    3.3 官能化PP对PP/PA6共混体系的增容第45-65页
        3.3.1 PP/PA6反应共混机理第45页
        3.3.2 共混物红外光谱分析第45-48页
        3.3.3 共混物抽提分析第48-49页
        3.3.4 共混物平稳扭矩分析第49-51页
        3.3.5 共混物熔融结晶行为分析第51-54页
        3.3.6 共混物力学性能分析第54-56页
        3.3.7 共混物形态结构分析第56-60页
            3.3.7.1 相容剂接枝率对PP/PA6形态结构的影响第56-59页
            3.3.7.2 相容剂含量对PP/PA6形态结构的影响第59-60页
        3.3.8 PP/PA6反应共混影响因素分析第60-65页
            3.3.8.1 共混温度的影响第60-62页
            3.3.8.2 共混时间的影响第62-63页
            3.3.8.3 共混转速的影响第63-64页
            3.3.8.4 加料方式的影响第64-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EPDM异氰酸酯官能化与EPDM/PA6的增容研究第66-87页
    4.1 实验方法第66-68页
        4.1.1 主要原料第66页
        4.1.2 EPDM-g-TMI的制备第66页
        4.1.3 EPDM-g-TMI的纯化第66页
        4.1.4 EPDM-g-TMI的分析方法第66-67页
        4.1.5 EPDM/PA6共混物的制备第67页
        4.1.6 EPDM/PA6共混物的分析方法第67-68页
    4.2 三元乙丙橡胶的异氰酸酯官能化第68-71页
        4.2.1 EPDM-g-TMI接枝反应机理第68-69页
        4.2.2 EPDM-g-TMI的红外分析第69-70页
        4.2.3 EPDM-g-TMI的扭矩分析第70页
        4.2.4 EPDM-g-TMI接枝率的测定第70-71页
    4.3 官能化EPDM对EPDM/PA6共混体系的增容第71-86页
        4.3.1 共混物红外光谱分析第71-74页
        4.3.2 共混物抽提分析第74-75页
        4.3.3 共混物平衡扭矩分析第75-76页
        4.3.4 共混物结晶行为分析第76-79页
        4.3.5 共混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分析第79-80页
        4.3.6 共混物冲击性能分析第80-82页
        4.3.7 共混物SEM分析第82-85页
            4.3.7.1 添加不同接枝率相容剂后EPDM/PA6的SEM图第82-84页
            4.3.7.2 添加不同含量相容剂后EPDM/PA6的SEM图第84-85页
        4.3.8 Molau实验分析第85-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阴离子活性聚合法合成PP-g-PA6及其对PP/PA6的增容第87-96页
    5.1 实验方法第87-88页
        5.1.1 主要原料第87页
        5.1.2 前聚体PP-g-TMI的制备及纯化第87页
        5.1.3 PP-g-PA6的制备及纯化第87-88页
        5.1.4 PP/PP-g-PA6/PA6共混物的制备第88页
        5.1.5 分析方法第88页
    5.2 聚丙烯和尼龙6接枝共聚物的制备第88-91页
        5.2.1 聚合反应机理第88-89页
        5.2.2 前聚体PP-g-TMI的合成第89页
        5.2.3 PP-g-PA6的合成第89-91页
    5.3 PP/PA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第91-94页
        5.3.1 PP-g-PA6用量对PP/PA6体系流相容性的影响第91-93页
        5.3.2 PP-g-PA6结构对PP/PA6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第93-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9页
    (一) PP-g-TMI的合成及其对PP/PA6的增容第96-97页
    (二) EPDM-g-TMI的合成及其对EPDM/PA6的增容第97页
    (三) PP-g-AP6的合成及其对PP/PA6的增容第97页
    (四) 研究展望第97-99页
文中主要符号说明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316809,这篇论文共10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2.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3.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