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后处理芯片中核心算法的硬件实现及芯片的可测试性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论文 数字电视论文 视频后处理论文 去隔行技术论文 帧率变换技术论文 色度瞬态改善论文
论文详情
数字电视是当前蓬勃发展的一个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争夺激烈的一个技术制高点,反映了一个国家IT产业的综合实力。我国已在2003年全面启动了数字电视的产业化工作,2015年将全面完成由模拟到数字的过渡。 数字电视的接受机中,主要包括信道解调、信源解码、视频后处理三个核心芯片。其中,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由于数字电视出现后,各种新业务的不断加入以及各类新颖显示终端的出现,目前尚无定型产品,是当前最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数字电视核心芯片之一。 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作为《视频后处理芯片设计》项目的核心设计开发人员,本人参与了该芯片的全部设计过程,主要负责前端设计、硬件实现和FPGA验证。 本文以视频后处理项目为依托,详细讨论了SOC芯片硬件设计中的核心及难点。前半部分着重于论述视频后处理芯片中的核心算法及其硬件实现方案,按先后顺序依次论述了基于运动补偿的时域递归去隔行算法,基于运动补偿的帧率提升算法和一种基于九抽头滤波器的色度瞬态改善(CTI)算法;后半部分着重论述了芯片的可测试性设计,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利用FPGA搭建芯片自动测试(ATE)设备、利用芯片内的扫描链(Scan Chain)进行功能故障检测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同时还针对FPGA系统测试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并口EPP模式的FPGA系统调试方案。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针对视频后处理芯片的特点,对其核心算法及其硬件实做了详细的论述,重点讨论了算法硬件实现的方案和难点。另外,在芯片的可测试性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芯片内部的扫描链进行功能故障测试的思想;在FPGA系统的调试方面,创造性地提出来利用计算机并口的EPP模式构建测试平台的思想,同时把这两种思想成功运用于芯片测试和验证中。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目录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11页
    1.1 数字电视及视频后处理芯片第7-8页
    1.2 芯片设计流程第8-10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0-11页
第2章 核心算法第11-35页
    2.1 去隔行技术第11-27页
        2.1.1 隔行与逐行第11-12页
        2.1.2 去隔行第12-27页
            2.1.2.1 无运动补偿的去隔行算法第13-22页
                2.1.2.1.1 线性技术第13-16页
                    2.1.2.1.1.1 空间滤波算法第13-14页
                    2.1.2.1.1.2 时域滤波算法第14-15页
                    2.1.2.1.1.3 空间-时间滤波算法(VT filtering)第15-16页
                2.1.2.1.2 非线性算法第16-22页
                    2.1.2.1.2.1 运动自适应算法第16-18页
                    2.1.2.1.2.2 基于边界的插值算法第18-19页
                    2.1.2.1.2.3 隐式自适应算法(Implicitly adapting)第19-20页
                    2.1.2.1.2.4 混合算法第20-22页
            2.1.2.2 运动补偿算法(Motion compensate)第22-27页
                2.1.2.2.1 时域逆向投影算法第23页
                2.1.2.2.2 时域递归去隔行算法第23-24页
                2.1.2.2.3 自适应递归去隔行第24-25页
                2.1.2.2.4 基于一般化抽样定理的去隔行算法第25-26页
                2.1.2.2.5 运动补偿混合算法第26-27页
    2.2 运动估计第27-29页
        2.2.1 块匹配算法(BMA)第27-29页
            2.2.1.1 基本思想第27-29页
    2.3 帧率变换第29-35页
        2.3.1 帧率提升法第29-33页
            2.3.1.1 线性平均法第31-32页
            2.3.1.2 运动补偿法第32-33页
        2.3.2 100Hz隔行扫描第33-35页
第3章 算法的硬件实现第35-47页
    3.1 帧内降噪第36-38页
    3.2 运动估计第38-41页
        3.2.1 算法及原理第38-39页
        3.2.2 算法的硬件实现第39-41页
    3.3 运动补偿第41-43页
        3.3.1 原理及算法第41-42页
        3.3.2 运动补偿模块的硬件实现第42-43页
    3.4 帧率变换第43-47页
        3.4.1 原理及算法第44-45页
        3.4.2 硬件实现第45-47页
第4章 一种色度瞬态改善算法及其实现第47-55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基本原理及常用算法第47-48页
        4.2.1 基本原理第47页
        4.2.2 常用算法第47-48页
    4.3 一种基于九抽头通滤波器的新算法第48-50页
        4.3.1 边沿检测和勾边第48页
        4.3.2 核化降噪(coring)第48-49页
        4.3.3 生成窗口第49页
        4.3.4 生成新色差数据第49-50页
        4.3.5 过冲处理第50页
    4.4 算法的硬件实现及仿真结果第50-53页
        4.4.1 数据流控制模块第51页
        4.4.2 九抽头滤波器第51页
        4.4.3 过冲处理模块第51-52页
        4.4.4 其它模块第52页
        4.4.5 可调参数的实现第52-53页
    4.5 硬件仿真结果第53-54页
    4.6 结论第54-55页
第5章 VLSI中的可测试性设计及其应用第55-72页
    5.1 引言第55-56页
    5.2 可测试性设计第56页
    5.3 VLSI中的常见故障及其测试方法第56-61页
        5.3.1 固定退化故障测试第56-57页
        5.3.2 CMOS门的固定断路故障测试第57-58页
        5.3.3 延迟故障测试第58-59页
        5.3.4 时序电路的测试第59-60页
        5.3.5 存储器的测试第60-61页
    5.4 VLSI中的可测试性设计第61-67页
        5.4.1 扫描路径法第61-63页
        5.4.2 BIST法第63-66页
            5.4.2.1 测试嵌入式存储器第65页
            5.4.2.2 逻辑测试第65-66页
        5.4.3 ATPG简介第66-67页
    5.5 可测试性设计在视频后处理芯片测试中的应用第67-68页
    5.6 V1.0芯片测试方案第68-72页
        5.6.1 测试平台第68-70页
        5.6.2 测试方案及步骤第70-72页
第6章 基于计算机并口EPP模式的FPGA调试方案第72-79页
    6.1 引言第72页
    6.2 EPP协议第72-74页
        6.2.1 简介第72页
        6.2.2 读写时序第72-73页
            6.2.2.1 数据写周期第72-73页
            6.2.2.2 数据读周期时序第73页
            6.2.2.3 地址读、写周期第73页
        6.2.3 EPP的硬件握手信号第73-74页
    6.3 基于EPP协议的FPGA调试方案第74-78页
        6.3.1 系统介绍第74页
        6.3.2 调试方案第74-78页
            6.3.2.1 调试任务第74-75页
            6.3.2.2 调试方案框图第75-76页
            6.3.2.3 调试方案第76-78页
                6.3.2.3.1 总线连接第76页
                6.3.2.3.2 地址分配第76-77页
                6.3.2.3.3 数据传输格式第77页
                6.3.2.3.4 调试流程第77页
                6.3.2.3.5 软件设计第77-78页
    6.4 电路的软硬件实现结果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478908,这篇论文共8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