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调相变的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的研究

温敏性论文 相转变温度论文 非离子微凝胶论文 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论文 N,N-二甲基
论文详情
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由于它的温敏性特征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目前合成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的单体主要是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与离子型单体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系列纳米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增加,这是目前调节和提高此类纳米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的主要方法。而关于合成高含量(大于1 5wt%)的强亲水性单体的非离子型温敏性纳米水凝胶未见成功报道,原因是高含量强亲水性单体导致聚合反应沉淀而无法获得纳米水凝胶。本文发现,低浓度的引发剂大大提高合成高含量强亲水性单体的非离子型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的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首次成功地合成了稳定的高达40 wt%强亲水性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的DMA/NIPAAm的纳米水凝胶,以及高达25 wt%强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AAM)的AAM/NIPAAm的纳米水凝胶。本文以NIPAAm为主单体,丙烯酰胺(AAM)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为合成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农而活性剂,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高含量的强亲水性非离子型温敏性纳米水凝胶P(NIPAAm-co-AAM)和P(NIPAAm-co-DMA)。NIPAAm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VPTT)在32℃左右,随着AAM或DMA含的增加其最低临界相转变温度也相应的升高。通过改变NIPAAm/AAM单体的配比和引发剂APS的浓度,对共聚水凝胶P(NIPAAm-co-AAM)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NIPAAm/DMA单体的配比,引发剂APS的浓度对共聚水凝胶P(NIPAAm-co-DMA)进行了研究。利用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研究微凝胶的尺寸和寸分布,通过傅里叶红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对所制备的微凝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对所制备的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在0.005 wt% APS引发剂浓度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25 wt%AAM高含量的非离子型温敏性纳米水凝胶P(NIPAAm-co-AAM),并发现随着AAM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纳米水凝胶的粒径逐渐增大。当引发剂APS的浓度高于0.005 wt%时,随着引发剂APS浓度的增加,所制备出的纳米水凝胶越不稳定。(2)在0.005 wt% APS引发剂浓度条件下,合成的P(NIPAAm-co-DMA)共聚纳米水凝胶中DMA的浓度最高可达40wt%,并发现随着DMA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水凝胶的粒径逐渐增大。当引发剂APS的浓度高于0.005 wt%时,随着引发剂APS浓度的增加,所制备出的纳米水凝胶越不稳定。(3)通过AFM图观测出,所制备的水凝胶为规则的球形,并且随着亲水性单体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水凝胶的粒径逐渐增大(4)通过NMR和FTIR观察到,亲水性单体的加入使得所制备的水凝胶的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增加,使其亲水性增强。(5)通过UV-vis观察到,亲水性单体的加入使得所制备的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由原来的32℃升高到48℃。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水凝胶的性质第13-16页
        1.2.1 智能性第13-14页
        1.2.2 生物相容性第14页
        1.2.3 生物降解性第14-15页
        1.2.4 纳米复合性第15页
        1.2.5 超孔性第15-16页
    1.3 水凝胶的研究技术第16-19页
        1.3.1 紫外-可见光谱法第16页
        1.3.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6-17页
        1.3.3 光散射第17页
        1.3.4 粘度法第17页
        1.3.5 荧光光谱法第17-18页
        1.3.6 核磁共振法第18-19页
    1.4 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的介绍第19-20页
    1.5 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的研究进展第20-25页
        1.5.1 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研究第21-23页
        1.5.2 盐、醇等对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行为的影响第23-24页
        1.5.3 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的结构与体积相转变机理的关系第24-25页
    1.6 温敏性纳米水凝胶的应用第25-30页
        1.6.1 絮凝作用第26页
        1.6.2 浓缩作用第26页
        1.6.3 表面改性第26-28页
        1.6.4 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第28-30页
    1.7 研究温敏聚合物纳米凝胶体积相转变的意义第30页
    1.8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0-33页
        1.8.1 课题研究意义第30-31页
        1.8.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P(NIPAAm-co-AAM)共聚水凝胶的制备第33-42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4-35页
    2.3 P(NIPAAm-co-AAM)水凝胶的合成第35-36页
        2.3.1 共聚物P(NIPAAm-co-AAM)的合成第35页
        2.3.2 NIPAAm/DMA不同配比时制备P(NIPAAm-co-AAM)水疑胶第35页
        2.3.3 不同APS浓度时制备P(NIPAAm-co-AAM)水凝胶第35-36页
    2.4 P(NIPAAm-co-AAM)水凝胶的表征第36页
        2.4.1 P(NIPAAm-co-AAM)水凝胶的粒径测试第36页
        2.4.2 P(NIPAAm-co-AAM)水凝胶的形貌表征第36页
        2.4.3 P(NIPAAm-co-AAM)水凝胶的结构农征第36页
    2.5 反应条件对P(NIPAAm-co-AAM)水凝胶粒径的影响第36-37页
        2.5.1 NIPAAm/AAM单体配比对水凝胶粒径的影响第36-37页
        2.5.2 引发剂浓度对水凝胶粒径的影响第37页
    2.6 结果及讨论第37-41页
        2.6.1 水凝胶的红外分析第37-38页
        2.6.2 不同NIPAAm/AAM配比的水凝胶的粒径测试第38-39页
        2.6.3 不同NIPAAm/AAM配比的水凝胶的形态观察第39-40页
        2.6.4 不同浓度APS制备的水凝胶第40-41页
    2.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P(NIPAAM-co-DMA)共聚水凝胶的制备第42-61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43页
    3.3 P(NIPAAm-co-DMA)共聚水凝胶的制备第43-44页
        3.3.1 P(NIPAAm-co-DMA)共聚水凝胶的合成第43-44页
        3.3.2 不同NIPAAm/DMA配比时制备P(NIPAAm-co-DMA)水疑胶第44页
        3.3.3 不同APS浓度时制备P(NIPAAm-co-DMA)水凝胶第44页
    3.4 P(NIPAAm-co-DMA)共聚水凝胶的表征第44-45页
        3.4.1 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第44页
        3.4.2 核磁共振(NMR)测试第44-45页
        3.4.3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第45页
        3.4.4 傅里叶红外光谱(FITR)测试第45页
        3.4.5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第45页
    3.5 反应条件对P(NIPAAm-co-DMA)水凝胶粒径的影响第45-47页
        3.5.1 NIPAAm/DMA配比不同时对水凝胶粒径的影响第45-46页
        3.5.2 引发剂浓度对凝胶粒径的影响第46-47页
        3.5.3 温度对凝胶粒径的影响第47页
    3.6 结果及讨论第47-60页
        3.6.1 不同NIPAAm/DMA配比时制备P(NIPAAm-co-DMA)水凝胶第47-54页
        3.6.2 不同APS浓度时制备P(NIPAAm-co-DMA)水凝胶第54-57页
        3.6.3 温度对P(NIPAAm-co-DMA)凝胶的影响第57-60页
    3.7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接受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7107,这篇论文共7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