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及酶法脱胶技术的研究

磷脂论文 磷脂酶A1论文 磷脂酶C论文 脱胶论文
论文详情
现代的油脂精炼是以脱胶为基础的,毛油中的胶质以磷脂为主,故脱胶也称为脱磷。本文围绕磷脂与油脂风味及色泽的关系,研究了磷脂组成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不同磷脂酶的脱胶机理,对酶法脱胶工艺进行改进,为酶法脱胶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研究了大豆油“鱼腥味”产生的原因。通过感官评定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 SPME GC MS)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形成的三甲胺(TMA)是大豆油产生“鱼腥味”的主要原因,而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PC)是TMA的前体物质,当大豆油中PC含量达到1450mg/kg时,110°C反应18h,能闻到明显的“鱼腥味”;同时发现:TMA浓度与油脂中PC含量、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呈正相关,而磷脂中其它组分,如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酸(PA),能提高PC的热稳定性,减少TMA的产生;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发现,PC不会显著增加油品的色泽,而PE等其他磷脂组分对油品的色泽加深较明显。其次,研究了磷脂酶A1(PLA1)对脱胶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PLA1脱胶的最适条件为:PLA1添加量40mg/kg(PLA1酶活为8670U/g),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50oC,pH5.0,加水量33.5%,经PLA1脱胶后油中的磷含量能降至10mg/kg以内;通过超声波辅助作用发现,在PLA1添加量40mg/kg(酶活同前),反应温度55oC,pH5.0,加水量2.5%,超声强度0.07W/cm3的条件下,可使脱胶时间缩短一半,说明适度的超声处理能提高PLA1的催化效率。采用HPLC对PLA1脱胶过程中各磷脂组分跟踪分析发现,PLA1脱胶形成的溶血磷脂会通过自动酰基转移生成甘油酰磷脂。然后,研究了磷脂酶C(PLC)对脱胶效果和油脂得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PLC脱胶的最适条件为:PLC添加量300mg/kg(PLC酶活为150U/g),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55oC,pH5.45.5,加水量3%,在最适反应条件下,磷含量可降至15mg/kg以内,油脂得率提高约0.9%;采用HPLC对PLC脱胶过程中各磷脂组分进行分析发现:PLC对PC和PE具有强的催化效率,只需1.52h就能使大部分PC和PE水解为甘二酯(DAG),但PLC对PI和PA没有催化作用,因此经PLC脱胶后的油很难直接满足物理精炼的要求;将PLC在超声辅助下直接用于水解大豆油脚,结果发现:在温度55oC,PLC添加量800mg/kg(酶活同前),超声强度1.20W/cm3,油脚与水质量比1/2.0,反应5h的条件下,中性油的回收率能够达到145%。最后,将PLA1和PLC联合用于各种毛油的脱胶。通过实验确定了大豆油复合酶脱胶的最适条件为:pH5.5,反应温度55°C,加水量3%,PLC添加量300mg/kg(酶活同前),在PLC反应1h后加入40mg/kg PLA1(酶活同前)继续反应1h,能使磷含量从697.9mg/kg降至8.7mg/kg,油脂得率提高约0.9%;同时采用柠檬酸预处理结合复合酶(PLC+PLA1)脱胶的方式对8种不同来源、不同批次的毛油进行脱胶,结果发现,在酶反应2h内,可将毛油的磷含量降至10mg/kg以内,且酶法脱胶可使初始磷含量203.81087.8mg/kg的毛油得油率提高0.31.5%;同时发现对于初始磷含量较高且非水化磷脂(NHP)含量较低的毛油,采用柠檬酸预处理与PLC脱胶相结合的工艺能降低反应成本,简化脱胶工艺;对于初始磷含量较低且NHP含量不高的毛油,采用柠檬酸预处理与PLA1脱胶相结合的工艺,能在满足物理精炼要求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得油率。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写符号说明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磷脂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第11-16页
        1.1.1 植物油中磷脂概述第11-14页
        1.1.2 磷脂对油脂精炼的影响第14-15页
        1.1.3 磷脂对油脂储藏和烹饪的影响第15-16页
    1.2 植物油脱胶的类型和特点第16-18页
        1.2.1 传统脱胶方法第16-17页
        1.2.2 新型脱胶方法第17-18页
        1.2.3 其它脱胶方法第18页
    1.3 植物油酶法脱胶技术第18-22页
        1.3.1 酶法脱胶原理第18-19页
        1.3.2 酶法脱胶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3 酶法脱胶特点第21-22页
    1.4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22-23页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磷脂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第24-35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2.2.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2.2 实验仪器第25页
        2.2.3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2.3.1 大豆油“鱼腥味”来源分析第27-29页
        2.3.2 PC 浓度对 TMA 形成的影响第29-30页
        2.3.3 磷脂分解速率对 TMA 形成的影响第30-31页
        2.3.4 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于 TMA 形成的影响第31-33页
        2.3.5 磷脂对大豆油色泽、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第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磷脂酶 A1脱胶效果的研究第35-54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3.2.1 实验材料第36页
        3.2.2 实验仪器第36页
        3.2.3 实验方法第36-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52页
        3.3.1 水化脱胶和酸法脱胶第39页
        3.3.2 PLA1用于大豆毛油脱胶第39-43页
        3.3.3 PLA1水解反应的机理研究第43-44页
        3.3.4 PLA1脱胶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第44-45页
        3.3.5 超声辅助 PLA1用于菜籽毛油脱胶第45-51页
        3.3.6 超声作用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磷脂酶 C 脱胶效果的研究第54-71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4.2.1 实验材料第55页
        4.2.2 实验仪器第55页
        4.2.3 实验方法第55-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9页
        4.3.1 PLC 用于大豆毛油脱胶第57-61页
        4.3.2 PLC 水解反应的机理研究第61-63页
        4.3.3 PLC 脱胶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第63-64页
        4.3.4 超声辅助 PLC 水解大豆水化油脚提取中性油第64-68页
        4.3.5 超声作用对所回收中性油品质的影响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复合酶用于毛油脱胶反应的研究及脱胶工艺的合理选择第71-83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5.2.1 实验材料第71页
        5.2.2 实验仪器第71页
        5.2.3 实验方法第71-7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3-82页
        5.3.1 复合酶用于大豆毛油脱胶第73-76页
        5.3.2 不同品质毛油脱胶工艺的合理选择第76-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83-85页
论文创新点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464906,这篇论文共9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7.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