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大豆蛋白制备大豆酸奶的研究

大豆论文 大豆蛋白论文 大豆酸奶论文 风味论文 质构论文 MATLAB论文
论文详情
本论文主要应用不同的大豆蛋白制品——豆浆、脱脂豆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原料制备大豆酸奶。旨在扩大这些大豆蛋白产品的应用领域,同时又能使乳品企业制备大豆酸奶增加选择范围。针对目前大豆酸奶所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大豆酸奶风味、质构的因素。通过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及应用MATLAB软件,在酸奶类产品的微观结构的研究中引入分形这个概念,为食品的研究和加工领域解决和解释这一类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论文首先使用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通过四种不同的菌种驯化方式,以提高大豆酸奶的可滴定酸度为主要目标,达到改善其产品质量的目的。结果表明,逐渐增加其中的豆乳含量进行驯化培养,豆乳与牛乳比为8:2发酵效果较好。使用经驯化的菌种对豆乳进行发酵实验,针对影响大豆酸奶的主要因素固形物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原料杀菌温度、接种量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以固形物含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豆浆、脱脂豆粉和大豆浓缩蛋白每一种原料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最终确定三种原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相应的各项理化性质的检验和感官评定。针对大豆酸奶的风味,采用抑制离子排斥色谱法和GC-MS的固相微萃取法分析不同类型大豆酸奶的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以及最终产品的主要风味成分。通过离子色谱,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大豆原料制备的大豆酸奶在从发酵起始至发酵终止丙酮酸、柠檬酸、乳酸的变化;利用GC-MS的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比较了豆浆酸奶和酸牛奶的主要风味物质,从中发现了影响大豆酸奶产品风味的主要物质以及和酸牛奶产品之间的差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和MATLAB的编程,通过显微照片及数值图像的灰度值分布并计算图像的灰度水平变化方差,发现了两种酸奶的均匀或一致性程度存在着差异。应用计盒维数法的基本原理考察了大豆酸奶和酸牛奶是否具有以自相似性为特征的分形结构,并最终确定豆浆酸奶和酸牛奶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9105、1.9268。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1.1 国内外大豆资源及其大豆制品的利用状况第7-8页
    1.2 大豆酸奶的营养保健功能第8-9页
        1.2.1 大豆酸奶的营养价值第8页
        1.2.2 大豆酸奶的保健功能第8-9页
    1.3 国内外大豆酸奶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第10-11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大豆酸奶工艺条件的优化第12-29页
    2.1 引言第12-13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3-16页
        2.2.1 原料第13页
        2.2.2 试剂第13-14页
        2.2.3 主要实验设备第14页
        2.2.4 菌种第14页
        2.2.5 实验方法第14-16页
            2.2.5.1 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14页
            2.2.5.2 工艺流程第14-15页
            2.2.5.3 菌种驯化方式第15-16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6-27页
        2.3.1 原料理化性质结果第16页
        2.3.2 菌种驯化结果与讨论第16-19页
        2.3.3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9-22页
            2.3.3.1 原料浓度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第19-20页
            2.3.3.2 发酵温度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第20页
            2.3.3.3 杀菌温度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第20-21页
            2.3.3.4 发酵时间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第21-22页
            2.3.3.5 接种量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第22页
        2.3.4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2-27页
            2.3.4.1 以脱脂豆粉为原料乳酸菌发酵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2.3.4.2 以豆浆为原料乳酸菌发酵的影响因素第24-25页
            2.3.4.3 以大豆浓缩蛋白为原料乳酸菌发酵的影响因素第25-27页
            2.3.4.4 三种原料的确证实验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大豆酸奶产品品质评价第29-33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3.2.1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第29页
        3.2.2 感官评定方法第29-3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大豆酸奶的风味物质研究第33-42页
    4.1 引言第33-34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4.2.1 实验材料第34页
        4.2.2 实验方法第34页
        4.2.3 主要实验设备第34-35页
        4.2.4 实验条件第35页
            4.2.4.1 离子色谱条件第35页
            4.2.4.2 气质联用条件第35页
        4.2.5 样品前处理第35-36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4.3.1 有机酸测定结果与讨论第36-38页
        4.3.2 风味成分测定结果与讨论第38-40页
    4.4 本章小节第40-42页
第五章 大豆酸奶的微结构以及分形特征第42-53页
    5.1 引言第42-44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5.2.1 实验材料第44页
        5.2.2 实验方法第44-45页
            5.2.2.1 SEM样品制备方法第44页
            5.2.2.2 灰度直方图影像分析方法第44-45页
            5.2.2.3 分形特征影像分析方法第45页
        5.2.3 主要实验设备与软件第45页
        5.2.4 实验原理第45-47页
            5.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第45页
            5.2.4.2 分形维数的定义第45-46页
            5.2.4.3 计盒维数法的基本原理第46页
            5.2.4.4 计盒维数法的编程机理第46页
            5.2.4.5 灰度水平变化方差定义第46页
            5.2.4.6 灰度水平变化方差编程机理第46-47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5.3.1 扫描电镜图像第47-48页
        5.3.2 灰度直方图结果与讨论第48-50页
        5.3.3 灰度水平变化方差结果与讨论第50-51页
        5.3.4 分形特征结果与讨论第51-52页
    5.4 本章小节第52-53页
主要结论第53-54页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1第60-61页
附录2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发表论文第6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510506,这篇论文共6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8.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