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

农户论文 耕地保护论文 行为研究论文
论文详情
截止2008年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耕地保护的任务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更为艰巨和紧迫。农户是我国耕地资源的直接使用者,也是耕地保护的直接受益者,其日常的耕地利用与保护行为直接影响到耕地保护的效果,农户与耕地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农户具有保护耕地的责任和便利条件。因此,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激励农户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规范农户耕地保护的行为,切实保护好我国珍贵的耕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总结和归纳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来自新疆地区11个县(市)、兵团(农)场的样本数据,以农户耕地保护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对农户耕地保护的认知情况及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方式和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和手段,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分析;在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耕地保护先进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并最终提出规范我国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对策。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对自身耕地保护主体的地位和责任缺乏认同感;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不足,对不同耕地保护内容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对与自身日常生产活动和经济利益关系不密切的耕地保护内容缺乏了解的动力和积极性;农户耕地保护投入行为存在方式单一、投入不足和主动性较差等特点,虽然农户对耕地改良带来的经济收益增加具有较高的期望(300元/亩),但是现实中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入量的平均水平却只有65元/亩的水平。(2)经营规模、经营期限、农户人均收入、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健康情况等因素是普遍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入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行为却具有负面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对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却不具统计学意义。(3)经营规模和经营期限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和外部性保护行为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而且发现这种交互作用往往要强于单纯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期限因素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4)农户耕地保护逆向行为的发生较为普遍。经营期限太短、约束不力以及从众心理等因素是农户耕地质量保护逆向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成本收益有关的经济因素、约束不力、从众心理是引发农户耕地数量保护和外部性保护逆向行为的主要原因,此外发现过量施用农药、施用违禁农药和不按时间限制施用农药等滥用农药的行为与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以及农户种植的作物种类有关,农药滥用行为比较严重的作物种类有蔬菜、瓜果、烟叶和棉花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构建了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研究框架,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农户耕地数量保护行为和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行为的角度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方式的划分;(2)采用多重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经营规模和经营期限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1.1 制度政策背景第14-16页
        1.1.2 现实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2.1 研究目的第17页
        1.2.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述评第18-25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8-21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21-25页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第25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5-27页
        1.4.1 研究思路第25-26页
        1.4.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研究理论基础第28-39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8-30页
        2.1.1 农户第28页
        2.1.2 耕地与耕地保护第28-29页
        2.1.3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第29-30页
    2.2 理论基础第30-36页
        2.2.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理论第30-31页
        2.2.2 行为科学理论第31-33页
        2.2.3 农户行为理论第33-34页
        2.2.4 委托代理理论第34-35页
        2.2.5 公共产品与外部性理论第35-36页
    2.3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主要研究内容界定第36-37页
        2.3.1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第36-37页
        2.3.2 农户耕地数量保护行为第37页
        2.3.3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行为第37页
        2.3.4 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第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第39-58页
    3.1 研究理论与样本调查第39-41页
        3.1.1 研究理论第39-40页
        3.1.2 样本调查第40-41页
    3.2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认知分析第41-44页
        3.2.1 农户对自己耕地质量保护主体地位的认知第42页
        3.2.2 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内容的认知第42-43页
        3.2.3 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重要性及预期收益的认知第43页
        3.2.4 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方式的认知第43-44页
    3.3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方式及特征分析第44-46页
        3.3.1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方式第44-45页
        3.3.2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特征第45-46页
    3.4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46-52页
        3.4.1 模型选择及统计变量第46-47页
        3.4.2 模型和统计量检验第47-51页
        3.4.3 多重回归统计模型回归结果分析第51-52页
    3.5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逆向选择行为第52-54页
        3.5.1 研究理论第52页
        3.5.2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逆向选择行为的方式第52-53页
        3.5.3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逆向选择行为的原因分析第53-54页
    3.6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发展趋势分析第54-56页
        3.6.1 未来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入方向第54-55页
        3.6.2 农户扩大耕地质量保护投入意向的原因分析第55-56页
    3.7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农户耕地数量保护行为第58-75页
    4.1 农户耕地数量保护认知程度分析第58-62页
        4.1.1 农户对耕地数量保护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分析第58-59页
        4.1.2 农户关于耕地数量保护责任主体的认知第59-60页
        4.1.3 农户对耕地数量保护相关制度政策的认知程度分析第60-62页
    4.2 农户耕地数量保护相关行为的方式第62-65页
        4.2.1 垦荒及复垦行为第62-63页
        4.2.2 农户在征地过程中的受偿及监督行为第63页
        4.2.3 农户耕地数量保护逆向行为第63-65页
    4.3 农户耕地数量保护相关行为的特征第65页
        4.3.1 农户耕地数量保护方式单一第65页
        4.3.2 主动保护行为较少,被动性较强第65页
        4.3.3 逆向行为较多第65页
    4.4 农户垦荒行为及原因分析第65-68页
        4.4.1 农户垦荒行为意向及原因分析第66-67页
        4.4.2 农户垦荒行为的阻碍因素分析第67-68页
    4.5 农户在征地过程中的受偿及监督行为第68-71页
        4.5.1 农户在征地过程中受偿和监督行为的主要方式第68-70页
        4.5.2 农户对征地以及监督行为的态度第70-71页
    4.6 农户耕地数量保护逆向行为原因分析第71-73页
        4.6.1 农户弃耕行为原因分析第71-72页
        4.6.2 农户非法改变耕地用途行为的原因分析第72-73页
    4.7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行为第75-93页
    5.1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认知程度分析第76-79页
        5.1.1 农户对耕地外部性保护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分析第76-77页
        5.1.2 农户关于耕地外部性保护责任主体的认知程度分析第77-78页
        5.1.3 农户对耕地外部性保护内容的认知程度分析第78-79页
    5.2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行为的方式和特征第79-81页
        5.2.1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行为的方式第80页
        5.2.2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行为的特征第80-81页
    5.3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第81-86页
        5.3.1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第81-82页
        5.3.2 变量及指标选择第82-83页
        5.3.3 回归预测函数的选择第83页
        5.3.4 模型检验和结果分析第83-86页
    5.4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逆向行为及原因分析第86-90页
        5.4.1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逆向行为的方式第86-87页
        5.4.2 农户耕地外部性保护逆向行为产生的原因第87-90页
    5.5 本章小结第90-93页
第六章 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第93-106页
    6.1 我国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93-98页
        6.1.1 约束为主、激励不足,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普遍不高第93-95页
        6.1.2 重数量保护、轻质量保护、忽视外部性保护第95-96页
        6.1.3 农户耕地保护的主体地位未能明确地界定第96-97页
        6.1.4 针对农户耕地保护逆向行为的约束不力第97-98页
        6.1.5 缺乏多元化的社会监督机制第98页
    6.2 国外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借鉴第98-101页
        6.2.1 韩国的代耕制度和农业振兴地域制度第98-99页
        6.2.2 日本的农地制度与农业保护和补贴制度第99-100页
        6.2.3 美国的农地保护政策第100-101页
    6.3 我国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目标和内容第101-103页
        6.3.1 我国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目标第101-102页
        6.3.2 我国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内容第102-103页
    6.4 完善我国农户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的途径第103-105页
        6.4.1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途径第103-104页
        6.4.2 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改革的途径第104页
        6.4.3 完善基层政府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途径第104页
        6.4.4 促进非政府组织和全社会参与耕地保护的途径第104页
        6.4.5 增加农民收入和建立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途径第104-105页
        6.4.6 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途径第105页
    6.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规范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对策第106-110页
    7.1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第106-107页
    7.2 建立和完善农户耕地保护补贴制度第107-108页
    7.3 加强对农户耕地保护法律政策的宣传和教育第108页
    7.4 强化基层政府和村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功能第108页
    7.5 积极推进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第108-109页
    7.6 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户耕地保护监督机制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8页
附录第118-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2505,这篇论文共12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6.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